蓝色国土上的大国重器探访“深海一号”平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左翰嫡 侯颗 自海南报道

在我国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上,屹立着一座座“钢铁城堡”,其中有一座位于南海深处,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迈向“超深水时代”。今年3月下旬,记者踏上这个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硬核力量。

广袤南海,碧波万里,明黄色的“深海一号”平台镶嵌其中,被映衬得分外醒目。这座总重量超过5万吨、总高度达120米的庞然大物由24万余个零部件组成,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从平台顶部的直升机停机坪一路沿着楼梯下行,记者看到,不时有机械维修人员在检查各类设备运行情况,平台外部,几名工作人员正乘着吊篮下水作业。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介绍,“深海一号”投产至今运行平稳。目前,气田已达到满产,日产量达900万立方米以上。”

图为“深海一号”作业平台局部图像。左翰嫡 摄

“深海一号”平台总监宋金龙告诉记者,从2014年9月15日钻获“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到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产,7年时间里,中国海油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技术攻关,5000多名建设者日夜鏖战,实现3项“世界首创”、13项“国内首次”,首创水下生产系统回接半潜式储卸油生产平台的全新海洋油气开发模式,借助“保温瓶内胆”理念,在立柱中设置4个5000立方米凝析油舱,实现凝析油生产、存储和外输一体化功能;12套国产关键设备首次在南海恶劣海域得到工程应用,16根用来固定平台的锚链由高端聚酯纤维材料制成,每根的破断力超过2000吨,能使平台抵抗16级台风并实现30年不回坞。

“到2030年,‘深海一号’可累积向粤港琼等地提供近300亿立方米的清洁能源,保证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宋金龙说。

图为“深海一号”平台中控室内景。左翰嫡 摄

在平台中控室内,工艺主操张思维正对着数台显示屏检查数据。“平台能牢牢固定在海上,不受台风海浪的影响而出现位置偏移,主要得益于我面前的这两套控制系统。其中,海洋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监测海洋水文的整体情况,船体压载控制系统则用来监测平台的吃水深度、水平位移、纵横倾角,确保它在任何时候都处于稳定状态。”张思维介绍。

图为保障平台安全生产配备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侯颗 摄

搭乘直升机离开“深海一号”平台后,记者来到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40公里的南山终端,“深海一号”采出的部分凝析油和天然气被输送到这里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海底管道外输,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能源保障。“南山终端建设之初是崖城13-1气田的配套项目,目前形成了包括油气水分离系统、天然气脱水系统、脱烃系统,凝析油稳定、存储、外输系统等在内的油气处理设施,目前的天然气处理能力达到340万立方米/天。此外,这里还承担着对‘深海一号’作业平台物资补给、因台风撤离人员后的遥控生产等职能。”雷亚飞介绍。

图为南山终端收藏的退役钻头、套管。侯颗 摄

图为南山终端的部分油气处理设备。侯颗 摄

自投产以来,“深海一号”大气田保持高产稳产之势,累计产气量已突破30亿立方米。在此期间,中国海油纪检监察组与海南分公司各级纪检机构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指示精神,统筹力量、上下联动,立足岗位职责开展精准有力监督。为确保“深海一号”安全平稳运行,推动加快深海油气开发和技术创新,密切跟踪“深海一号”气田集中检修工作,压实现场安全生产责任,提出调配各方专业力量、“专人负责、班组跟进”等建议,推动保障各项检修工作完满完成,实现深水设备装备进一步国产化。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的监督,以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回头看’为抓手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制度,为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监督价值。”中国海油纪检监察组组长钟庆明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中国海   深海   气田   南海   作业   平台   海南   终端   深水   油气   台风   大国   国土   南山   海洋   蓝色   设备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