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第一个摊牌了,已经无力偿还地方债务!

来源:见贤思齐

近期根据媒体报道,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奔赴贵州多个县市,对于化解贵州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指出指出债务问题已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重大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受制于地方财力水平有限,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仅依靠自身能力已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也就是说贵州直接摊牌不装了,主动坦言地方已经无法化解自身债务,那么贵州的地方债问题是否真的如此严重呢?举个例子,贵州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2018年已经有近400亿元的债务,这还只是一个县城。

接下来我们看看去国各地方的债务情况,2022年末债务规模排前5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经济规模大的省份债务高一点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经济规模大,也就意味着投资支出大,可能产生的负债就会越多。所以更关键的指标是负债比率,比如债务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而这5省中江苏负债率最低为16.8%,四川最高为31.2%。

如果从全国各省的负债率排名来看,截至2022年末,青海和贵州负债率最高超过了60%,分别达到84.3%和61.8%。当然这只是负债率,也就是债务占GDP的比重,比值一般不会太高,如果是反映财政缺口的债务率,也就是债务与地方综合财力的比值,结果只会更糟糕。一旦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地方债务与财力不匹配,偿债压力大。如果以这个数据来看,2022年大部分省份的债务率都要高于100%的警戒线,其中天津高达295.7%,吉林、云南、辽宁以及贵州、青海的债务率都超过150%,这只统计了显性债务,隐性债都还没算进去。

我们知道,想要发展就要有前期的投资支出,也自然会形成高负债。就比如贵州省从成果来看,贵州全省生产总值增速连续10年位居中国前列,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其中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中国第一。

但不可否认,贵州的高负债肯定存在过度盲目投资的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独山县,全县负债400亿,比如举债2亿进的“天下第一水楼”最后竟然还烂尾了。还有贵州城投公司“贵州路桥”,贵州率先在中国西部实现了线通高速,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还有航空机场数量也是全国前几名的省份,可能很多人会沉醉于这种边远山区的极限奇迹,但却不会意识到奇迹背后的代价是巨额的债务以及赖账。

去年12月底,贵州遵义最大的城投平台,遵义道桥集团宣布贷款重组,把一笔156亿的债务展期了20年,不仅利率大幅降低,而且前10年只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债务展期20年,可谓闻所未闻,可能也只有城投才能做到。

所谓城投就是各地政府的直属公司,名义上主营业务是地方基建,也提示修桥铺路,市政绿化,各类景观设施等等,说是公司却是所谓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既然是公益性的,所以亏钱也亏得理直气壮。生而亏钱的公司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类,其实是为了给地方财政服务,给地方套个马甲融资,才是真正的主营业务,靠了马甲地方才可以不受财政纪律的约束,也不计入政府负债。

根据遵义道桥2022年的债券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总债务余额为457.54亿元,占总负债的53.32%。如此巨额债务压身,要遵义道桥自己还那肯定不用想了,但凡能有一点还钱的期望,也不会走到友好协商的这一步,而本级财政就更别指望了,遵义市的财政规模一年不到300亿,有没有缺口先不说,就算财政有盈余又能有多少,那么上级财政连贵州省自己都表示已经还不起了,更关键在于兜不住的只有贵州一个省吗?肯定不是。

其实对于地方债问题,中央曾表明过不兜底的态度。因为中央一直强调地方债务不能滥发,也对地方债的发行进行过限制,但是无论是预算法还是一系列规范文件,都没有对地方政府构成实质性的约束,为什么呢?因为地方可以账外表外经营,搞一些城投和建设公司打着企业的名义来扩大引进债务,这些债务是这些文件所无法约束的。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房价上涨的时候,土拍市场火热,能提供充足的现金流,债务发行也容易,下级的账也不用上级政府兜,一切岁月安好。可一旦房地产拉垮,土地卖不出去,政府性基金出现缺口,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就出问题了。三年抗议几乎掏空了地方家底,加上经济下行,税收大降,土地也卖不出去,地方最大的钱袋子,政府性基金出现巨大缺口。

所以,如果真没有中央政府接手地方债,地方政府将很难摆脱地方债,也许房地产税能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是债务问题现在已经迫在眉睫。地方债务一旦全面爆雷,对经济的杀伤力将非常巨大,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幻想中央能全部兜底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地方债规模如此之大,中央政府即便想接也根本接不住。

其实地方政府负债暴雷很大,程度上是抵押品出了问题,具体讲就是房地产在供需及信心的影响下丧失了活力,如果房地产整体回暖,很多地方债的抵押品是可以恢复流动性的,这也意味着中央需要接受多少负债,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能得到多大程度的恢复。所以很无奈问题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房地产之上。

如果严格来讲,世界上所有政府的债务其实都是庞氏循环。而就现在若隐若现的全球危机面前,各个主要经济体都在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看谁的信用能坚持得更久,谁先倒下就会被分而食之。所以对于出风险的地方,中央只能选择救助,但是肯定会落实债务终身制,让各地官员意识到预算并非没有边界,财政预算是有硬约束的。

其实高质量发展不是光靠发债就行的,更应该要依靠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只有先把旧账算清楚,再拿出切实改革方案,做出成本管理计划和发展当地实体经济,培养基础税收来源。如果做不到这些,那只能精兵简政了,也就是地方的机构和人员要按照一般预算财政来配置收入。最不可行的就是继续依靠债务常态化,拆东墙补西墙。

债务,就像凭空创造的魔法一样,可以快速提高总量,做大政绩。一旦尝到了债务拉动经济的短平快,那就再也不想辛苦的努力了。但是政府信用作为一种公共信用,若长期被滥用乱发债务,只会让国家陷入长期的陷阱和万劫不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贵州   债务   遵义   独山县   贵州省   地方   地方政府   缺口   省份   无力   财政   规模   中央   政府   经济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