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精读泛读、整本书阅读、朗读,都有哪些?

【精读的重点】

精读的核心在于深入细致地分析文本,通过带娃沉浸式阅读,慢慢培养出孩子的思考意识。当读到一些令人“格愣”的地方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虽然答案不一定是标准的,但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孩子们能够逐渐培养出深入思考的习惯。三四年的时间,能够帮助孩子慢慢摸索出哪些地方可以深度挖掘,哪些地方泛览即可,到了初中语文,他们就能够轻松解读文章。 尽管很多家长知道精读要注意描写和修辞,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应该着重抓住句子的通顺和逻辑性,以及句子为中心服务的作用。连词如“却”和“因此”,都能够扯出一串上下文的关系来,这不仅能够慢慢培养出孩子的说话逻辑,同时也是常见的非套路考题,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写作基本能力。一些家长可能会忽视这些细节,但我们应该再研究研究,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精读的难点】

精读的难点在于深入理解文章背后的含义和启示,也就是知人论世的能力。孩子们通常需要家长帮助提高理解能力,挖掘文章的深层意义。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寓言故事让他们自行领悟大道理。例如通过《小马过河》和《大象过桥》两个故事来让孩子体会“要有主见”的道理,从而锻炼辩证思维。在讨论中,孩子们会更关注故事的细节,进一步提高了理解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多角度解读、多维度思考,是提高精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的精读】

小学阶段的精读主要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解决看懂故事、学习修辞描写等问题。如果想要更好地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阅读些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在这方面,《快乐读书吧爱阅读系列》是个很好的起点,这个系列与部编教材的读书要求相结合,并且还有批注。此外,《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也有批注,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至于《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虽然没有批注,但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会了精读之后,反复品读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每周坚持读两到三篇,家长带领孩子进行精读,孩子们自己也可以泛读,三年时间后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整本书阅读】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精读课程,当时觉得挺不错的,我们家也花了两个假期去阅读了《草房子》,不过效果却一般般。我发现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书籍,不同的书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些小说是由一系列小故事组成,还是比较适合进行细致的短文分析,但是有些小说涉及到人物的成长轨迹以及草蛇灰线等琐碎的细节,如果过度分析会让人看不到整体,影响阅读体验。因此,我现在更倾向于通过探讨书中的主题和精彩段落的写法等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在少年儿童期,课业还不是很繁重,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因此选择优秀的经典书籍作为精读的选择是非常不错的。同时,最好能够选择已经自带批注的作品,这样可以省去家长很多心力。总之,精读的对象不拘泛文体,可以选择诗歌、童话、散文、小说等不同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名家文学读本》导读手册里编者推荐阅读顺序】

三四年级:丰子恺、老舍、叶圣陶、冰心;

四五年级:巴金、汪曾祺、萧红;

五六年级:沈从文、朱自清、鲁迅。另外也可选择自己喜爱或有研究的名家,跨年级阅读。



【四大名著建议】

小学时听听故事就可以应对考试,了解四大名著的经典故事情节即可。但是初中的学法则不同了。红楼梦是高中会对整本书进行精读,但孩子不可能等到高中才知道贾宝玉是谁。因此,我建议先让孩子听听几个小说的音频版本,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为小说中出现的朝代和历史知识做铺垫。接着,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少年版的四大名著,了解基本情节为主。到了小升初时,建议孩子至少看一本原著(以《西游记》为例),有人建议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在小升初暑假期间,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小说中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人物的成长历程以及写作背景等,并让孩子做好相关的阅读笔记。进入初中后,每年可以让孩子读一本原著,并思考与之相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笔记。


【长篇小说引导】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语感,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首先,对于一些小说或故事,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让孩子概括、整理每个章节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我们可以提问孩子有关人物关系谱、分析人物性格及成因等问题,关注小说中体现出各种性格的细节描写,并品析作者运用的语言美。同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圈划打动人心的句子,并通过交流这些句子,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态度或人物当下的情感。 不仅如此,我们也需要让孩子进行海量阅读,增加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反复读一些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来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我们需要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语文能力。如果孩子语文能力比较强,我们可以让他多读一些其他的海量阅读材料;但如果孩子语文能力比较弱,我们可以让他多读一些优美的叙事散文和写景散文,这两种文体在应试方面比较实用,同时也可以辅助提升孩子的作文能力。


【多看书对成绩提高有用吗?】

读多少书并不代表成绩一定是好的,阅读能力才是决定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小学时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早早地看名篇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有了高于同龄人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他可以在小学阶段多阅读,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为他未来的中学阶段提供更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不是要让孩子读更多的书,而是要利用不同的文本尽早培养他们的阅读力,让孩子具备高于同龄人的阅读领悟能力。 阅读力的培养关键在于精读,而不是泛读。我们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探究思考,而不是简单的阅读量的积累。只有通过精读,才能真正理解文本中的内涵和思想,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阅读力后,做题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提升。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让他们在未来的中学生活中更能够领先于其他同学。


【精读与做阅读理解的区别】

有些家长认为,阅读理解文章就是精读。但是我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说法。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往往容易出题,有些考点是和课文主题相关的,这些可能性更大,并且这类文章更偏向于应试。因此,我们可以结合阅读理解题和精读进行学习,各有专攻。如果我们想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最好选择一些能够出现在阅读理解题中的名篇文章进行精读,并辅以一些答题技巧的讲解。这样可以既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又能为他们未来的应试做好铺垫。


【泛读要看什么书?】

泛读并不是读什么书都可以,我们要避免阅读题材单一化的倾向。有些男孩可能喜欢看军事科技或者刑法书,而有些女孩则喜欢追网络文学言情小说。但是,我们要注意多样化的阅读,并避免着重阅读某种题材的偏好。平铺则指知识积累,我们应当了解人文、科技、历史、地理以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甚至包括军事、政治、哲学等。这些知识能够为我们深挖思维深度打下基础,为我们中学阶段时的学习提供更好的铺垫。到了初中,比谁的思想更深邃就是一句话。答题技巧虽然可以通过刷题来提升,但真正的知识积累和深度思考却不能简单地通过刷题来实现。如果我们想提高语文成绩,就需要多读散文小说和说明文议论文,用精读的方式深入阅读,思考其中的内涵和立场,进而培养自己的思维深度。


【泛读的提问方法】

泛读对于提升阅读能力来说非常重要,而提问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较为粗泛的提问方法,但是一定要涉及人物形象。比如,我们可以询问孩子对主人公的看法,了解他们对人物性格的认知度。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故事书中,主人公的性格往往存在多重特点或者成长变化,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特征,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并分析人物形象。 在提问时,我们可以让孩子找出文本依据并思考主人公的情感、行为等,引导孩子思考他们心中的正确与否以及这些行为的后果。这样不仅有益于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思考能力。 另外,如果我们想引导孩子通读一本书,我们需要考虑书本的结构。对于线性结构情节连续的书籍,我们可以强调从始至终的连续性,而对于链式结构的书籍,孩子可以只读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并不会影响整体的理解。总之,泛读的提问方法和书籍选择应该具备多样性,同时注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真正获得阅读的快乐并享受阅读的过程。


【默读】与【朗读】

默读是泛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方式,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这对今后的读书能力和兴趣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那些有大量人物对话的书籍,比如小说、剧本等,采用阅读朗读的方式更能强化情感体验。而优美语言和生动细节的文章也适合朗读,这样既能欣赏到美好的语言之美,也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描绘之妙。 当然,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检查自己的读音准确性和漏字问题,那么就不必区分哪些适合默读哪些适合朗读,只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地去阅读即可。待我们的基础问题得到解决后,就可以开始朗读少部分文章了。 我的一个同事家的女孩就是这样,从小就非常喜欢朗读,她的语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初中时期的文笔表现非常出色。因此,朗读不仅能加强孩子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感和文学素养,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学生们普遍觉得语文是比较玄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它考的是课外内容,板块又非常的多,评分标准也不是很透明。这让家长们很苦恼,有时候感觉在孩子每天的辅导成果上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努力,但仍然感觉事倍功半。然而,只要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淡定。 语文学科无非考察记忆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等,同时也需要审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背默能力上去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从泛读和精读上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深度,这样就能应对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平时多读多悟,才能够使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较为稳定的提升,因而得到理想的成绩。确实,语文素养好的孩子在语文考试中的表现通常都很不错。这并非是因为他们对考试有所猜测,而是因为平时多读多思,语文理解和思维深度逐渐提高。当然,做题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只会盲目的刷题并不利于语文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学生们过早的学习答题格式(套路)会遏制他们的后续理解力的成长。


【阅读推荐】

我非常喜欢《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因为它非常实用。这本书不仅有精心编写的批注,而且中心思想也有详细的提要,问题设计也很有用。我觉得家长应该带着孩子一起品读这本书,详细了解如何进行精读,怎么讲解以及要思考哪些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激发他们对文章的感悟力,提升他们的阅读力。 关于四大名著青少年版,因为版本很多,我觉得很难推荐。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特点进行选择:首先看出版社,其次要看字的大小是否适中,再次要看疑难字是否有标注拼音,最后要看是否有注释。最好的选择是每页都有原文旁边的批注和下方标注的版本。我觉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比较权威,而且有大字版和音频版。如果想购买《世说新语》,可以选择中华书局出版的版本,它的注释比较充分。


【关于《史记》读法】

关于《史记》的阅读,我向一位历史专业博士请教,他给了我一些建议。首先,可以从《项羽本纪》开始,再读与项羽相关人物的列传,了解事件的细节,比如《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陈余张耳列传》、《夏侯婴列传》等等。其次,可以从《高祖本纪》开始,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读起,遵循限度本纪再读列传、世家的原则。最后,可以阅读《秦始皇本纪》、《吕不韦列传》等比较枯燥的文章。 选择《史记》版本时,最好选择厚度较大、注释详尽的版本,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适合学生阅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岳书院”版没有注释。如果是入门级别,可以考虑购买韩兆琦(史记研究学会会长)的《史记全注全译》,这本书既专业又通俗易懂,很适合入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泛读   史记   能力   孩子   语感   列传   语文   家长   版本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