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科学家曾推断:月球是空心的人造星!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

月亮可以说是人类“最熟悉的陌生人”了,虽然每天晚上都相互打照面,但关于它,还是有太多谜题没有揭晓谜底,为此,我国的“嫦娥计划”才针对月球展开了各项的调查。

为何很多人相信月球内部空心的?时常飞过月球的飞行器和外星人到底有没有关系?

在重重疑云中诞生的地球卫星

由于潮汐力的锁定,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从来没有在地球面前展现过它的真实面貌。而肉眼可见的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哪怕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我们也能观察到其上的坑洼。

有这么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月球上的坑洞,都是它替地球阻挡陨石撞击的结果,如果没有月球,其上的坑洞都将直接转移到地球表面。

那么,月球到底为何对地球如此“忠心耿耿”呢?它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守护”地球的呢?

为了解答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关于月球起源的问题。

现今的科学界有以下几种较为主流的说法:

最先出现的是分裂说。赞同这种学说的科学家们在分析月球岩石的样品后得出结论:

月球和地球的年龄差不多,大概都在46亿岁左右。于是,他们认为,地球形成之初,自转速度极快,在这样强大的自旋力的作用下,地球的五分之一被甩了出去,形成了月球,月球也顺势就此绕着地球旋转。

但这种说法很快遭到了反驳:人们根本无法证明早期地球的转速,况且就算月球真是被地球“甩”出去的,它围绕地球旋转的轨道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几乎形成一个完美的圆。

于是,孪生说出现了。

这种说法认为,在太空尘埃凝结为地球的同时,月球也在地球的旁边凝结而形成了,两颗天体像兄弟一样相依相生。但这种说法同样存在缺陷,无法解释为何月球土壤的成分与地球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别——地球上最为重要的元素之铁,竟然在月球上无处觅踪。

此后,又有科学家主张捕获说。

他们认为,月球是长期以来一直在宇宙中流浪的一个天体,在路过太阳系时恰好被地球引力所捕获,又被地球的大气减速,渐渐到达了现在运转的轨道上

。然而,他们却无法解释,地球究竟要如何恰好捕获、减速一个大小达到其自身五分之一的庞大月球,也无法解释,为何流浪的月球不是由引力更大的太阳所捕获。

所有假设都被推翻了,目前为止在学界认同度最高的碰撞说得以面世。

学说解释道,月球和地球本是同一星云里的两颗大小相差不多的行星,偶然间发生了碰撞,原月球被撞碎的部分飘向宇宙,而剩下的部分即是现在我们认知中的月球。然而,同样的,这种学说仍然无法解释地球和月球成分差别的问题。

总而言之,关于月球的起源,至今也没有一个可以服众的定论。其实,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都在于登月后采集的月球岩石、土壤的样本上,如果可以获得更多的样本,科学家们也能分析出更多的信息。然而,人类却停止了登月的工作,声称对月球的研究已经没有价值,转头投向更遥远的火星——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却不得而知。

月球是空心的吗?

无论是分裂说、孪生说、捕获说,或是碰撞说,它们即便可以符合人类科学的范畴,却似乎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月球诞生的问题,反而让真相越加扑朔迷离。

于是,有学者把目光转向了一些不是很“科学”,却更符合逻辑的推理上——月球空心说

这一学说首先由哈罗德·尤里提出,1934年,他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曼哈顿计划中,他还是帮助美国造出原子弹的功勋。在对月球岩石的同位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后,他发现,月球的存在或许本身就不太“科学”。

众所周知,月球上有很多陨石坑,但如果深究其细节,你就会发现,无论大小,月球上的陨石坑几乎都是同一深度。

最深的加格林陨石坑,直径达到惊人的300公里,但最深深度只有6.4公里,其他陨石坑的深度也与此相差无几。这就好像月球表面有一个坚硬的铁壳一样,无论多大的陨石都无法击穿它,所以才留下差不多大小的陨石坑。

巧合的是,月球表面的金属物质似乎证明了这一说法。科学家在月球表面发现了大量集中的钛、云母、铀236、鎿237的矿脉,它们在人类的技术中分别应用于航天工业、隔绝高能粒子、核裂变、高能粒子探测的领域,恰好都与宇宙飞船的制造相关,且这样的矿物,在地球上绝不可能集中分布。

1969年,美国飞行器阿波罗12号在月球着陆时偶然间引起了强烈的月震。这次月震将近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且震波呈现从小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的趋势,这样异常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随后,美国又发射了阿波罗13号、14号、15号,进行了持续的“月震实验”,也获得了相似的震动趋势。

这表明,月球极有可能是空心的,因为月震的波动趋势,只有在空心体中才会出现。好比一个中空的钟,月球受到撞击后震动的效果和撞击钟后,钟的震动效果十分类似。

当然,“月球空心说”至今仍是一个推测而已,还未得到确切的证实,也不乏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阴谋论”。然而,若“月球空心说”成立,那么地球为何可以吸引自身体积五分之一的庞大天体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答。并且,月球不成比例的体积与质量比也可以得到解释。

人类起源的秘密就在月球之中吗?

月球是空心的吗?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关系到月球本身的起源,还关系到人类起源的秘密。

一旦月球确实是空心的,那么就表明,月球是由一个有着主观意识的宇宙个体或群体,刻意地放在地球旁边的,也就是说,月球是人造的。因为,现今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宇宙规律中,没有一种可以创造出空心的天体。

若果真如此,那么人类的历史可能会受到颠覆。

奇妙的是,这样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古代甚至是史前时期,就有一些传说的巧合,让我们不禁细思极恐。

唐代时,有个叫段成式的人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了一本小说,名为《酉阳杂俎》。其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名叫王秀才的人在山中迷路,偶然遇到一白衣老者,白衣老者对他讲述了月亮的秘密——月亮并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个球体,由7种金属组成,上面还居住着82000户人家,进行着维修月亮的工作,我就是其中一员。

这当然颠覆了古代人的认知,然而老者的描述却与几百年后的探月成果十分吻合。

最早诞生的人类之一的祖鲁族人中流传着这么一个创世传说:

古老族群“水之兄弟”的酋长瓦瓦尼和姆盘古两兄弟将月球带到了天上,月球实际上是他们从一条巨大火龙处抢来的龙蛋。他们把龙蛋敲破,清空了里面的蛋白和蛋黄,把空心的龙蛋放在了地球的旁边。

然而,龙蛋的存在却给地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原本不分四季、水汽氤氲、长着巨大植物的地球受到了毁灭,大雨持续下了很久,大洪水淹没了地球的一切。故事中描述的月球到来之前的地球,竟然确实与远古地球的环境十分相似。

如果你对世界的神话传说略有了解,你会发现不同的族群间流传的故事会有一些巧合般的雷同。比如“水之兄弟”族群和亚特兰蒂斯传说、巨人的传说,以及灭世的大洪水的传说等等。

若这一切联系都成立,那么,人类的起源则真可能与“外星文明”有关了。而月球,或许真是一个空心的、存在着高等文明的天体,甚至是高等文明监视或保护地球人类的工具。

结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得知现在的月亮究竟照耀过多少、多古老的人类文明。但只要月亮还在、人类文明还在,我们就不会停下探寻月亮、探寻宇宙、探寻真理的脚步,相信总有一天,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能被联系在一起,到那时,所有疑问都将真相大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月球   月亮   天体   推断   学说   起源   科学家   宇宙   说法   地球   人类   陨石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