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林芝!



就是现在
最凌厉、最高冷的雪峰之下
最娇艳、最迷人的桃花
正在海拔两三千米的高度
连片盛开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波密桃花谷入口处,摄影师@张静


然而林芝深藏已久
太多人不了解真正的林芝
它的魅力又何止雪峰桃花

西藏第一大河雅鲁藏布江
在这里弯折180°后,向南奔腾而去
世界最深、最长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就深嵌于它的群山之中
雅鲁藏布大峡谷,摄影师@山风

它也绝不是一般人眼中的绝境雪域
而是青藏高原最独特的一部分
无数生灵在这里繁衍生息
20-30层楼高的树木在这里竞相向上
丛林里虎、豹、赤斑羚等大中型动物竞相厮杀
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突出的地区之一
墨脱县格林村高大的不丹松林,其中最高者有76.8米高摄影师@邹滔

但是
它也拥有中国最难修建的工程
从1975年开始修建的公路
不断雪崩、不断塌方、不断堵塞
修修停停、修修补补
直到近年才能正常通行
最终抵达中国最难到达的县城墨脱
(请横屏观看,云雾笼罩下,雅鲁藏布江畔的墨脱县城,摄影师@刘璐

为什么林芝
如此丰富?如此神秘?

在星球研究所看来
这源于它背后同时出现的
地球上最活跃的三支力量
从而塑造出
群山涌动、江河奔流、万物生长
塑造出中国最活跃的地带


01
山结

林芝位于西藏的东南部
作为一个地级市
却拥有高达11.5万km²的面积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

如此广袤的面积
以至于它最显著的地理特征
需要我们从高空俯瞰
那是五条巨大山脉
以不同走向集结于
扭成了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山结
林芝位置及地形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首先
山界之王喜马拉雅山脉
从它的西南端登场
(请横屏观看,喜马拉雅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交汇处的一系列山峰,远处为南迦巴瓦峰,摄影师@笨小航

作为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
南迦巴瓦峰
以7782米的海拔
坐落于林芝的中心
并成为林芝的至高点

它身形尖利
如长矛刺天
(色季拉山视角看南迦巴瓦峰,摄影师@聂鑫垚

它又极为神秘
常隐匿于云雾缭绕间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看南迦巴瓦峰,摄影师@山风

喜马拉雅山往北
冈底斯山的余脉郭喀拉日居
也从西方蜿蜒而来
山峦叠嶂、群峰林立
(郭喀拉日居则弄曲河谷,摄影师@笨鸟

再往北
念青唐古拉山脉
横亘于林芝北部
海拔5500米以上的雪峰绵延不绝
犹如一堵密不透风的山墙
(请横屏观看,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布贡格峰至泽普岗日摄影师@三晋与嘉绒

其中
7000米级的加拉白垒峰
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迦巴瓦峰
隔着雅鲁藏布江并肩而立
如同雪域双雄
请横屏观看下图,为加拉白垒峰,后方为南迦巴瓦,目前加拉白垒峰的山脉归属尚有争议,也有观点认为在地质构造上,它与喜马拉雅山脉是一体的,摄影师@笨小航


6000米级的杰钦朗拉嘎布峰
与巴松错相依
如梦似幻,浩然飘渺
(巴松错与它背后的杰钦朗拉嘎布峰,摄影师@李珩

5000米级的盔甲山
冷峻地耸立于318国道旁
却又奇异地与田园融为一体
(波密县松宗镇盔甲山,摄影师@赵必然

紧接着
念青唐古拉山往南
它的余脉岗日嘎布
横断山系的伯舒拉岭、怒山
共同坐镇于林芝东部
汇成山的海洋
(请横屏观看,岗日嘎布山摄影师@阿怪Zax)

其中
作为西藏林芝与云南迪庆界山的
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
以6740米的海拔
同时成为云南的最高峰
(察隅县视角看到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摄影师@三晋与嘉绒

到底是怎样的力量
让如此众多的大型山脉
在此汇聚
答案便在林芝的大地深处
那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6500万年以来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碰撞
正面撞击之处
喜马拉雅等山脉剧烈隆起
(加拉白垒峰,其上可见倾斜的岩层,摄影师@林森

在撞击的两端
山体走向却急剧转动
从而形成东、西两个
以七八千米级高峰为中心旋转的山结
林芝所在区域正是其中之一

印度板块东北角
更是如羚羊犄角般
插入欧亚大陆
助力南迦巴瓦成为林芝最高峰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山结示意,在中国境内,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几乎与雅鲁藏布江重叠,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这个旋转的山结
南北高差极大
从最高点南迦巴瓦峰
至最低处墨脱县巴昔卡
海拔相差超过7000米
(南迦巴瓦余脉的一座雪峰与下方的雅鲁藏布江,这里仅作海拔高差示意,摄影师@弥藏达娃

再加上
山结的形状有如
一个向南张开的怀抱

于是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地球上另一支极为活跃的力量
冲入怀抱之中
并开始显露实力
(墨脱县雅鲁藏布江,摄影师@XSFAN STUDIO)


02
季风

每年4月,当西藏大多数区域
仍处于严寒之中时
西南季风裹挟着源于印度洋的丰沛水汽
早已北上来到林芝

它顺着林芝的山结
迎头撞向群山的怀抱
改变就此发生
(西南季风路径示意制图@陈志浩&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在林芝南部的迎风坡
极为猛烈的降雨
让林芝下属的墨脱县成为中国“雨窝”
这里平均每年超200天在下雨
年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
是中国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云雾缭绕的墨脱县城摄影师@刘璐

万千水流
顺着高耸的山势飞流直下
墨脱县的瀑布摄影师@XSFAN STUDIO

汇成流程短促
却落差巨大、水量丰沛的河流
(墨脱县附近的西莫日河,摄影师@刘璐

并在山地间
切割出众多峡谷
(察隅县贡日嘎布曲摄影师@陆江


然而,真正的峡谷之王
断不是这些小河所能成就的
而是需要西藏最为奔腾的江河
从青藏高原腹地发源的雅鲁藏布江

它汇聚大小水流
凭借山脉隆起形成的巨大高差
沿着相对脆弱的地表
切入高耸的山结中央
在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纵穿而过
雅鲁藏布江上下游就此联通
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此诞生
峡谷长度约500千米
最大深度超过6000米
是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置及河流落差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峡谷或狭窄幽深
(墨脱方向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摄影师@程斌

或相对开阔
拥有可供人类定居的平地
(米林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摄影师@颜纯期

就这样
汹涌的水汽助力汹涌的大江
汹涌的大江又切割出最深的峡谷
而最深的峡谷
又再次加剧了水汽的进入
仿佛一个不休不止的循环

雅鲁藏布大峡谷
因此一跃成为
水汽运输的超级通道
(波密县通麦大桥段的帕隆藏布,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摄影师@赵力强

水汽化作漫天云雨
并沿各条支流河谷
扩散至林芝全境
将林芝变成西藏最为湿润的地区
新错沟与冷布摄影师@张静

大小河谷涛声震天
帕隆藏布
在奔流
帕隆藏布,摄影师@张静

易贡藏布
在奔流
易贡藏布,摄影师@李珩

而在高海拔地带
水汽化作降雪,并形成冰川

西南季风的迎面冲击
让这里成为中国冰川的发育中心之一
无论是面积还是冰储量
均相当突出
(中国西部冰川分布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其中
恰青冰川面积最为广阔
达到204.36平方千米
相当于800个鸟巢体育场
(恰青冰川,摄影师@行影不离

还有雅弄冰川、夏曲冰川
面积也都在100平方千米以上
雅弄冰川,属于来古冰川群,处于林芝与昌都市交界处摄影师@王治

林芝的冰川
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特征
那便是极为活跃

因其源头降雪充沛
新的冰川不断形成
而海拔低处温度又相对较高
冰川快速消融
平均速度可达100-400米每年
是大陆深处冰川的2-3倍以上
于是这里的冰川“肉眼可见”地成了
流淌的冰河
(加拉白垒峰附近的直巴冈才冰川摄影师@笨小航

许多冰川末端
可下降至2000余米
与漫山的森林为伍
(朗秋冰川摄影师@王治

活跃的冰川还带来了另一番景象
它在山谷之中移动
就像是全速运转的“挖掘机”
强烈地塑造着大地

群峰变成
真正的“刀山”
(请横屏观看,巴松错附近的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众山峰摄影师@7556米

将南迦巴瓦峰变成
一柄长矛
南迦巴瓦峰摄影师@曲波

将卡加乔峰变成
一把尖锥
卡加乔峰,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下方为易贡藏布江,但在那曲嘉黎县境内摄影师@7556米

无数山谷改造为
U型宽谷
(巴松错附近山谷摄影师@李文博

还塑造出大大小小的冰川湖
波密县林珠藏布源头处的冰川湖摄影师@破山


或如巴松错
盈满山谷
(巴松错摄影师@胡澍

或如哈巴错
遗世独立
(哈巴错摄影师@李珩

或如新错
静谧美好
新错,摄影师@颜纯期


可以说

活跃的大地加上活跃的水汽
两种力量叠加
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林芝
一个极为立体、极为丰富的林芝

而这样的林芝
又为第三种极为活跃的力量登场
创造了条件


03
万物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高山深谷
与最活跃的水汽输送
让这里生命勃发
据统计,林芝共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8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5种
国家保护植物39
更有许多极危、濒危物种

林芝因此几乎全境处于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具有无与伦比的生态价值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上述林芝的国家保护动植物种类数量来自2003年文献统计,随着国家名录的更新,数据可能发生变化)


尤其是南迦巴瓦峰南坡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
巨大的高差让它
拥有十分完整的垂直自然带
可从热带季雨林直至高山冰雪带
(请横屏观看,南迦巴瓦峰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这里也是墨脱方向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雅鲁藏布江在谷底穿行而过,制图@刘志鹏;地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让我们从墨脱出发
沿着大峡谷行

首先,我们将深入
墨脱海拔1000米以内的河谷
这里分布着全球最北的热带雨林
极为湿热的空气
丛生的芭蕉林
给人一种抵达海南的时空错觉
(请横屏观看,墨脱县背崩乡的河谷森林摄影师@程斌

当你拨开林叶,进入森林探索时
一不小心就弹跳掉落的蚂蝗
则一瞬间将你拉进令人生畏的现实
(墨脱县的丛林,请谨慎向左滑动查看蚂蝗摄影师@程斌)


而一些门巴族的村落

就隐匿在这样的丛林中
请横屏观看,墨脱县门巴人的村落摄影师@赵必然

周围的一切都与西藏
这个高冷的名字格格不入
但这,就是西藏

当我们继续往高处探寻
来到海拔1000米以上的亚热带、温带地区
那是更为人迹罕至的林区
茂密而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
墨脱县格林村高大的不丹松林摄影师@邹滔

2022年
一颗76.8米的不丹松
在墨脱背崩乡被发现
并被认证为中国大陆最高的树
背崩乡76.8米不丹松,名为“辛达布”摄影师@花蚀)

但仅仅数月之后
墨脱隔壁察隅县便又发现了
83.4米高的云南黄果冷杉
一举超越76.8米的不丹松、台湾82米的秃杉
成功摘得“中国最高树”的桂冠
察隅县83.4米高的云南黄果冷杉等身照,巨树上,测量树高人看起来极为渺小,摄影师@柯炫晖,后期合成@黄稚镔

在它的周围
还有大片罕见的古老物种
(请横屏观看,云南黄果冷杉所在的察隅河河畔森林,周围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红豆杉”摄影师@柯炫晖,后期合成@王亚灵

巨树竞相生长
争夺更高处的阳光
而巨树之上的各类附生、寄生植物
亦在顽强寻找各自的落脚点
(请滑动查看附生、寄生植物,分别为松萝、独蒜兰、树萝卜摄影师@程斌&林森)

还有耳边不时传来的鸣叫
眼前偶尔发现的粪便
提醒着你正处于野生动物的王国

狐红色的赤斑羚
轻盈地跳跃于山林和岩壁之间
赤斑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摄影师@曾祥乐

机敏白颊猕猴
灵动地穿梭于茂密丛林之间
(2015年,白颊猕猴首次在墨脱被发现摄影师@刘璐

甚为稀少的孟加拉虎
也曾现身于此

再往高处
我们来到海拔4000米以上
冰天雪地中
绿绒蒿、杜鹃等各种高山花卉
映入眼帘

(请滑动查看高山花卉,分别为紫菀属植物、单叶绿绒蒿、美丽绿绒蒿塔黄摄影师@林森


而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外

每一条沟谷中

也都有万千生灵生长

森林、草甸、鲜花、冰雪
随时出现于同一个画面中
让林芝成为
中国景观最立体的地区之一
扎墨公路视角的波密摄影师@破山

林芝成为
中国色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请横屏观看,林芝尼洋河湿地摄影师@赵永清

也让林芝成为
中国最像“世外桃源”的地区之一
(波密县桃花沟摄影师@赵必然


04
尾声

三种地球上最活跃的力量
在此汇聚
林芝生而活跃
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地带

而要将最活跃的林芝
与全中国更广阔的腹地连接
却将催生出中国最艰巨的现代工程
(请横屏观看,图片最下方被两条冰川包围的嘎隆拉隧道,而隧道上方则是墨脱公路的老路摄影师@邹滔

陡峻的山体、丰沛的降雪
以及活跃的地质构造
让这里雪崩、泥石流时有发生

从1950年起修建的318国道
于林芝穿过
其中通麦-排龙段
曾是令人闻之色变的险峻路段
多次因泥石流而桥垮路断
湍急的帕隆藏布江上
至今横跨着三座不同年代的桥梁
(这座通麦大桥于2000年被溃决的湖水冲垮,2013、2015年连续出故障2015年底通麦特大桥通车,因而留有三座,另外两座已不再使用,摄影师@山风

2013年
历经数十年断断续续的建设
第一条墨脱公路终于正式贯通
才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
期间依然要不断地修修补补
(墨脱公路墨脱方向的嘎隆拉隧道出口摄影师@陆江

2021年
连接林芝和拉萨的拉林铁路
正式修通
动车组开始以160公里的时速
奔驰在林芝的群山间
堪称里程碑式的跨越
而未来这条铁路还将是川藏铁路的一部分
请横屏观看,拉林铁路复兴号动车组摄影师@李珩

但是2023年伊始
第二条墨脱公路却又发生雪崩
造成28人遇难
依然提醒着人们注意那些
塑造林芝的活跃力量
请横屏观看,派墨公路,第二条建成的墨脱公路摄影师@唐俊祺

而在未来
或许随着交通的升级
会有更多人探访并了解林芝
愿在探访和了解之外
也能有更多人去守护林芝的活跃
去守护它活跃的群山
去守护它活跃的江河
去守护它活跃的生灵

因为林芝
唯有活跃才会更加充满魅力
(去往南峰大本营路上看到的南迦巴瓦峰,摄影师@张静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王逻辑
编辑:所长
图片:秦南 地图:陈志浩
设计:刘志鹏
审校:李楚阳&云舞空城&镜子&吴昕恬

封面摄影师:高一蒙&破山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郑度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M]. 科学出版社,2015.

[2]潘桂棠等著.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M]. 广州科技出版社,2013.

[3]秦大河著. 青藏高原的冰川与生态环境[M]. 中国藏学版社,1998.

[4]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中国冰川概论[M]. 科学版社,1988.

[5]旺杰,德庆央宗,旦增,等. 2012—2018西藏“雨窝”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科技,2021,49(2).

[6]李建川,米玛吉巴,廖秋,等. 西藏林芝市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J]. 高原农业,2019,3(6).

[7]张泽明,丁慧霞,董昕等. 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种不同类型榴辉岩与印度大陆差异性俯冲[J]. 地球科学,2019,5(44).

[8]董汉文,许志琴,曹 汇等.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西边界断裂对比及其构造演化过程[J]. 地球科学,2018,4(43).

[9]刘时银,姚晓军,郭万钦,等.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J]. 地理学报,2015,70(1).

[10]张姗姗,邓岚,曾秀丽. 西藏光核桃研究进展及展望[J]. 农学学报,2016.

[11]高登义,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考察研究,2008.

[12]郑来林,金振民,潘桂棠等.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西构造结的地质特征与对比[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4,3(29).

[13]孙继霖,杨帆,左林. 西藏林芝地区生物资源的特点及价值[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3.

[14]徐慧, 彭补拙. 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比较[J]. 山地学报, 2002.

[15]杨逸畴, 高登义, 李渤生. 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J]. 中国科学,1987.

[16]彭补拙. 关于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若干问题[J]. 地理学报,1986,41(1).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林芝   雅鲁藏布江   墨脱   雅鲁藏布   喜马拉雅   冰川   墨脱县   山脉   西藏   摄影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