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2)七十万将士用行动证明日寇吹破了牛皮

#大有学问#

在日军大本营,海军和陆军是很不对付的,争权夺利、相互攀比早已是心照不宣,“9·18事变”和“7·7卢沟桥事变”让陆军出尽风头。无所作为的海军此时也在等待着一个机会,希望能够扳回一局。

1937年8月9日,日军海军中尉大山勇夫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击毙。“虹桥事件”让双方剑拔弩张,就是因为这一事件,让我军决心歼灭驻守在上海的三千日本海军陆战队。


一、八一三的枪响正式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大幕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里是蒋介石发迹的地方,更是蒋家王朝的“钱袋子”,在这里开战足以见得蒋公抗战的决心。

1937年8月13日,第九集团军87师、88师等三师一旅在张治中将军的带领下奉命对驻扎在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展开了攻击,同时为数不多的海军和空军也同时加入了对日作战。

张治中将军

战斗从一开始便进入白热化,日军依托海军舰炮和飞机开始对市区进行无差别轰炸,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坦克的掩护下对我军展开激烈得反击。

激烈得战斗进行了一天,我军艰难的攻占宝山路、八字桥等敌军阵地。日军的猛烈还击超出了我军战前的预估,没能快速歼灭眼前这三千海军使得日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从而将这数十平方公里的上海滩变成了战争绞肉机。

二、增援、增援、增援!百万人展开空前大厮杀。

1937年8月15日,日军任命松井石根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率领日军第3和第11师团投入上海战场。

松井石根

日军两个师团数万人的加入很快改变了战场天平。而我军也发出总动员令,来自四面八方数十万部队正在星夜兼程向上海疾驰。

到了8月20日,随着战役的不断扩大,我军在上海方向已经陆续投入兵力30余万人。

我军将整个战场分成三个部分:右路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中路军总司令朱绍良(张治中将军因病加重,由朱绍良接任),下辖第九集团军和第二十一集团军;左路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五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此时我军总计投入上海战场得总兵力已经达到70个师70余万人。(注:编制形成后,各部队陆续投入到战场)

兵力分布图

而日军也将上海派遣军更名为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任司令官陆续调动第三师团、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一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零一师团、第一一四师团等12个师团及海空军总计近30万人。(注:此时日军战斗序列总共不足20个师团)

激烈的战斗俨然将上海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争绞肉机,更有甚者一个营进入阵地数十分钟就全部阵亡,平均每天都有数千人在同日军的英勇作战中阵亡。

三、日军登陆杭州湾迫使我军战略大溃退

从战役开始的时候,杭州湾金山卫一线就被预判为日军登陆最有可能的地点。因此,国军在淞沪会战之初便在此地投入重兵,命令张发奎所部第十集团军下辖的4个师和地方部队总计数万人在此防备敌人登陆。

上海市内的战斗愈演愈烈,而金山卫一线两个多月以来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让决策者们发生了错误的判断,认为日军不会在金山卫一线登陆了。因此陆续抽调防守金山卫的部队投入到一线阵地,只留下两个连和一些地方部队在此防守。

淞沪会战中街垒

担心的事总会发生,作为战争中的对手,一旦战机出现,是丝毫不会留情的。11月5日,日军第10军突然在杭州湾登陆,寥寥无几的防守部队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日军的突然登陆让战场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日军沿金山卫一线长驱直入,直插青浦、昆山、太仓,那么我军近百万部队将面临后路被切断、全军被围歼的风险,这样的代价太大,这几十万人是国军中的精锐,如果全部被围歼,那么整个抗战形式都会发生改变。

淞沪会战中我军士兵驻守阵地

为了避免第10军截断我军退路,第67军军长吴克仁接到紧急命令,火速进入松江城阻击登陆的日军。

11月8日,日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展开了对防守松江的第67军的猛攻,战斗打的异常惨烈。为了保证后路不被切断,吴克仁率领全军同敌人血战到底,最终寡不敌众,第67军全军覆没。

战场形式的巨大改变让蒋公不得不在11月8日下达总撤退命令,上海所属所有部队分别向南京和苏州方向撤退。

最终,耗时三个月的淞沪大战以我军失败的结果落下帷幕。

四、三十万将士血撒淞沪

淞沪会战的规模是空前的,也是抗战时期国军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大战。

根据战后统计,在长达三个月的淞沪大战中,国军总计伤亡人数高达33万人,其中将官14人、校尉级军官达上千人。而日军总计伤亡人数也达到了6万人(被我军击毙人数约2万人,4万人受伤)。

淞沪会战中国军牺牲的14名将军:


黄梅兴少将,1896年生,广东平远人,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4旅旅长;


蔡炳炎少将,1902年生,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旅长;


路景荣少将,1902年出生,江苏武进人,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98师583团团长,师部少将参谋长;


杨杰少将,1895年生,河北容城人,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


庞汉祯少将,1901年出,广西靖西县人,广西陆军讲武堂及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毕业,国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


秦霖少将,1900年生,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国军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旅长;


官惠民少将,1906年生,广东曲江人,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4军第90师第270旅旅长;


刘启文少将,1898年生,河南南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国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旅长;


吴克仁中将,1894年生,黑龙江宁安人,保定军官学校5期炮科毕业,国军第67军军长;


吴桐岗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参谋长;


邓玉琢少将,1903年生,辽宁东港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


朱之荣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


李伯蛟少将,1897年生,湖南邵阳人,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旅长;


吴继光少将,1903年生,江苏盱眙人,黄埔二期毕业,国军58师174旅旅长。


历史照片淞沪会战我军士兵

淞沪会战,百万将士同狰狞日寇血战黄浦江畔。鏖战三月,成功的牵制了日军主力,延缓了华北日军进攻的节奏。为工业、商业、学校西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为持久抗战保存了力量,三十万将士流血牺牲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如果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那么淞沪会战则是打破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淞沪会战让双方都各自明白了中日战争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让日军许多高级将领看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决心。

将士的血不会白流,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时刻铭记他们的流血牺牲,缅怀英烈!

下篇预告:淞沪会战(3)中国空军首战大捷,空军只有阵亡没有被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海军陆战队   旅长   师团   日寇   金山   集团军   国军   少将   我军   将士   日军   牛皮   上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