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学生问“小动物也会动脑筋吗?”你的回答关系到他的学习方式

#2023育儿季#

当小学生问“小动物也会动脑筋吗”的时候,该怎么回答?

孩子的问题看上去无厘头,但却是他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能通过两种方式告诉他答案,他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不仅针对这个问题如此,以后针对任何问题,都能从多个维度思考。

我会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使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能轻松搞懂。

第一个方面,用孩子能亲眼所见的现象解释。

眼见为实,孩子更关注周围的事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给孩子讲解,孩子更容易理解。

小区里有很多养宠物狗的家庭,他们会带狗狗出来遛弯,孩子很喜欢萌萌可爱的狗狗,主人们也都很热情,会让狗狗展示一下它的技能。

比如跟狗狗说:坐下,狗狗就摇摇尾巴坐下了。让狗狗问好,狗狗会抬起前爪表示友好。

孩子很惊奇,狗狗不会说话,怎么也能像人一样听懂指令呢?这种现象其实就表示动物会动脑筋。

如果是一只普通的狗,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吃饭、睡觉、看到熟人摇尾巴、看到生人吼叫、对侵犯自己的人发起进攻,很多是本能行为、是习惯成自然、是原始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如果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礼仪训练,狗狗就能做出更多动作,这说明狗狗能感知、能记忆。

它们的学习方式,不是靠语言,而是靠身体的感受。我们用手势加语言告诉它怎么做,它感觉身体舒服,又能获得奖励,就愿意去做,通过不断地训练、反复的巩固,它就记住了听到什么指令做什么动作。

我们小区里还有几只野猫,它们本来是抓老鼠的,结果现在只喜欢吃猫粮,特别挑食。这是因为有几个小姑娘很喜欢猫,总是给它吃猫粮,所以胃口发生了变化。

野猫也很懂人情世故,只要那几个常喂它的小姑娘出现,它就会往前凑,然后等待被投喂。如果看到别的人,就会迅速地窜到别的地方去。

这就是它长期观察、深度体验后,留存下来的记忆,如果不会动脑筋的话,它是不会挑食和亲近别人的。

孩子日常能接触到的动物可能还有鱼、鸭子、蚂蚁、鸽子、小兔子、蜜蜂、毛毛虫等等,如果有机会见到,仔细观察,也会发现一些令我们匪夷所思的迹象。

第二个方面,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和发现,了解浩如烟海不常见的动物知识。

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动物毕竟是有限的,还要给孩子创造机会了解更多动物。

可以到动物园、极地海洋馆看各种动物,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生存本领,就能发现它们原来也是可以动脑筋的。

比如我们在海洋馆看到海豚、海狮、鹦鹉、猴子、山羊表演,原来它们能做那么多看上去很难的动作,憨态可掬,令人赞叹。

比如鹦鹉会升旗、会投篮、会轮滑、会骑车、会提水、会转磨盘,简直令人不敢想象,要不是动脑筋记住每个动作,怎么能展现这些不为人知的能力呢?

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书去了解,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关于动物的绘本、杂志上的小科普等等。

比如,在《十万个为什么》上,我们看到猴子非常聪明,成年猴子的智力水平,相当于人类3-4岁的幼儿,猴脑和人类大脑非常接近。信鸽经过不断的训练,就可以成为我们的信息传递大使。

比如,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会动脑筋的鱼》,介绍了几个现象,特别有趣。

鱼缸里的鱼,有一部分小鱼没有回家,鱼妈妈负责巡逻防止敌人入侵,鱼爸爸负责把不想回家的鱼带回家,方式是用嘴巴一条一条地衔着回去。

科学家放了蚯蚓进去,鱼妈妈不为所动,鱼爸爸却馋得咬住了蚯蚓,这时,正好有一个鱼宝宝溜出家门,鱼爸爸赶紧过去衔住小鱼,可是嘴里满满的怎么办呢?

鱼爸爸一动不动思考了9秒钟,然后把嘴里的东西全吐出来,一边吃一边盯着小鱼,吃完东西,带着小鱼回了家。

还有一个实验。

科学家在一个金鱼塘里搭了一个小平台,上面放着很多鱼儿们喜欢吃的东西,平台下面系着一条绳子,绳子一直垂到水里。

平台离水面很高,鱼儿跳跃得再高,也没办法吃到美食。吃不到就算了吗?不是的!它们可没有灰心,不断尝试,居然找到了窍门:它们拖动绳子,小平台立刻翻转,好吃的东西刷刷刷地落到水中,它们就吃到了美味。

鱼儿们简直是契而不舍,这很明显是动脑筋的结果。

这些现象如果不是刻意设计,我们还差点以为鱼儿们只会游泳和吃投喂的食物呢?原来是如此聪明,真是大开眼界。

所以,让孩子多看、多了解,才能知道更多动物界的神奇。

以上这两种方式,孩子应该就能从多个角度了解动物会动脑筋的秘密了,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也会先思考,再去学习和追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方式   绳子   鱼儿   小鱼   小学生   爸爸   现象   动物   动作   东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