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竟是消费品?专家们难得说了次大实话

4月11日,海南海口举行了2023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新浪之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子女也是消费品,是长周期的消费品。


你们以为专家是在劝说吗?

不,他们其实是在陈述一件已经发生了很久很久的事实。

因为现实子女确实是一个耐用消费品。

如你长得漂亮和帅气,
也许会在夜场被消费。
你生得聪明,
可能在企业996被消费。
你出在穷苦家庭,
基本只能进厂被消费。
每种人都有自己的消费点。

你说这和父母子女有什么关系?

没有吗?问问自己,

在企业996的员工是谁家的孩子?
工厂没日没夜的工人是谁家孩子?
夜场里的女孩们又是谁家的孩子?

企业的法人是谁家父母的?
工厂拥有者是谁家父母的?
夜场的主人是谁家父母的?

人们只是意识到,在现行的规则下,
成为父母的代价是什么。
是去消费别人家的孩子,还要礼尚往来,自己也得生一个去给别人消费。

否则你会听到:你不生孩子,老了没人陪,没人理,没人养,你的人生不完整,会被人带上有色眼镜看待。
就像他们灌输给你的那样,不快点找个人陪着你,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有道理吗?也许有道理,只是这些有道理的话都是用来掩盖背后的目的的。

用一分的真,遮盖九分的假。

为了能多生产这样的耐用消费品,供市场消费,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剧本,一次又一次的宣传着这些价值。

变相承认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人力成本低廉的“消费人口”,即是消费品又是消费者,互相榨取价值。

人们用近乎自绝的方式对抗着这种价值,不选择“父母”这种消费者的身份,而是一直保持消费品的身份。

最重要的是,既然是消费品,那么每个消费品都是交易品,消耗品,都有其对应的价码。

那生命无价岂不是在放屁?

年轻人看着自己走过的路,看着“老消费品”们到今天还要被消费的模样。

想到既是消费品,又是消费者,不经他同意就生下他,还要把他当做消费品的“父母”。

想到把人,把生命当做消费品的世界。

他们不想如此,不想被人控制,也不想控制别人。

父母也是受害者,也是别人的子女,借用一篇段落形容他们:

“这里到处是利益,交易和腐败,每个人都困在自己无解的人生里,谁还有心情在意一具生命的价值?”


鲁迅没说错,翻开历史一看满眼都是仁义道德,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而有的人就爱用历史上的一些闪光点来试图摘掉这个帽子。

人畜有别,不可语冰。

最后我想到一个法律上的案例,
如果取出一个流浪汉的器官,分别移植到五个病人体内,那么就可以救活五个人。
但若流浪汉不同意,这五个人就必须接受自己即将死亡的事实。

所以,如果年轻人不想生,经济就崩溃,那么你们也只能接受崩溃的事实。

别人家的子女没有任何义务为你们造成的窟窿买单。

因为他们是消费品,是被消耗的一方,只有你们有能力消费,只有你们能消费享受,不是吗?

“经济学家”们,你们又是谁的父母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消费品   子女   夜场   流浪汉   实话   事实   消费者   父母   价值   生命   孩子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