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汽车降价潮之湾财观察:“保价”策略让客户吃下定心丸

3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降价潮,打破了行业的沉寂,理应逐渐复苏的车市被无情打断。降价促销,却没有带动销量的回暖。众多经销商反映,经过短暂的咨询热度急升后,实际订单反而比不上平时。消费者们更是发现,“大幅优惠”的背后,暗藏各类套路。部分品牌“自杀式”降价的同时,更引发车市的竞争格局呈现新的变化态势。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湖北省政企联合补贴大促销,并引发多家车企推出的降价或补贴政策。由于带来的消费者购车价格促销期望值迅速拉升,因此形成了关注多但购车下单反而延迟观望的特征。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降价刚刚开始的几天,咨询的消费者多得应付不过来,但知道了他们想购买的车型以及本地享受不到优惠后,连到店的客流量都少了很多,也印证了分析人士的观点。

价格战已经持续一个月,谁是最大赢家?谁最受伤?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内可获得更低的购车成本,似乎是一件好事。但从长远来看,车辆的大幅降价,无疑也导致二手车残值更低。

有车企负责人认为,行业头部的企业都能打价格战。降价不一定能提升销量,但一定可以打击到别人。

有业内分析人士也表示担心,自主品牌近年来好不容易占据起来的市场份额优势,很有可能在这场价格战中消失殆尽。今年,在汽车市场整体需求收缩的大环境下,对中国品牌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在某些地方政府的帮扶下,个别被边缘化的合资品牌展开价格血战,打乱了部分本土车企的节奏,导致越来越多自主品牌被迫卷入价格战中。成本、品质、口碑,这一连串互为因果的问题,也将暴露无遗,并影响深远。

在重研发的自主品牌车企看来,本轮降价潮中,部分合资品牌进行的是“自杀式”抛售,这是在特殊背景下、多方参与且不可持续的市场行为,并不会影响到中国品牌在市场份额上的优势。毕竟,新时代的汽车竞争,本质上是技术储备的竞争,如今中国品牌已有足够的自信,去依靠产品力和技术实力参与真正的市场竞争,而非靠大幅降价的噱头。

很多车企并非不想跟进降价,而是不能跟进降价。因为,降价促销只能起到短期内去库存、回笼现金的作用,但长期得不到利润,无论是研发、生产都成问题。无可否认,这次价格战之后,将会进一步加速合资、自主阵营两极分化。二线品牌及至被边缘化的品牌受伤害最大,品牌定位将被继续降低。

实际上,一场降价潮中,本身就充满各式套路。

相信大多数消费者,在看待车价优惠时,都只是看到优惠金额多少。而有些品牌就正是看中消费者这一心理,在车价下降的同时,相关权益作出了调整,而这些价值不菲的权益缩水,却被人们所忽略。也有一些车企和车商在“蹭热度”,借这次的降价热潮冲一波关注度,还收到了不错的宣传效果。即使是所谓的大降价,要享受到该优惠,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而引发本轮降价潮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各品牌国六A车辆的库存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在多家车企以及行业协会强烈呼吁下,国六A车辆销售有可能延期。实际上,真能从本质上解决企业面临的库存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自主品牌车企去年没有盲目追求批售量的增长,给予了经销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完成燃油车的降库存。相反,主机厂拼命向经销商“压库”,在当前竞争环境下,只能通过价格战换回市场份额,对于自身品牌价值只能带来严重的伤害。即使有政府帮扶,也很难回复健康的生存环境,最终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对于“不跟风”的车企来说,参与价格战无异于恶性竞争,在他们看来,关键还得看产品对不对得住这个价格。降价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定价权。以蔚来为例,“不降价”销量不降反升。也有些品牌,如极氪、小鹏,走的是增加消费权益、打造高价值产品力路线。在它们看来,这才是赢得竞争的核心能力。

从消费者角度看,车企采取“保价”策略一方面可以安抚老车主,同时给持币观望的潜在客户一颗定心丸:即使未来不得不降价,也不会损害已购买者的利益。

出品:汽车产业观察课题组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胡雯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定心丸   车价   销量   套路   价格战   中国   大幅   库存   权益   自主   车辆   消费者   经销商   策略   竞争   客户   品牌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