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来了?中国要面对通缩困境?真相究竟如何?普通人该怎么办?

中国3月份的CPI数据公布了,其中包含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隐忧,那就是通缩。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我们都在说国外面临通胀危机,而中国遇到通缩的麻烦?

中国经济面临通缩?

这是某些媒体渲染夸大事实?还是真的确有其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今天我用专业的角度来谈谈这个话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中国公布通胀数据,我们要通缩了?

我们首先来看中国最近公布的3月份数据。

3月份中国CPI指数同比增速从-1.4%,放缓到-2.5%,CPI从1%,放缓到了0.7%。

CPI和PPI出现放缓。

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正在面临通缩危险,因为一个健康的CPI指数并不是越高越高,高了就会通胀,比如尽管进行了大幅度的加息,但是欧美普遍都是5%-6%的CPI增速,这会带来严重的通胀和危机。

但是CPI也并不是越小越好,日本CPI指数长期在1%以下,物价和工资都不涨,社会经济失去活力,甚至出现了“失去的20年”,所以如果CPI过低,也不是一件好事。

CPI太低,会陷入日本式的通缩。

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通缩呢?简单来说,我们有了通缩的风险,但是并没有完全进入通缩。

通缩危机和通胀危机是相反的。欧美国家的通胀,说的是物价持续上涨,老百姓的货币购买力降低,也就是“钱不值钱”。

而中国可能面临的通缩,是钱虽然值钱,但是经济发展却出现衰退。西方经济学也专门表示:通缩是因为货币供应不足,导致债务负担加剧,最终影响了国家的投资和消费,从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全部下降。

通货紧缩是一个经济体经常会面临的问题

而如果按照教科书的情况来比对,中国的情况就有点复杂。

第一,央行降息放水,中国货币供应充足。

这几年,虽然欧美国家一直在加息,但是中国央行却持续的进行降准和降息的操作,所以我们的货币供应量是非常充足的。

2022年,中国M2高达266.43万亿,我们放水刺激经济恢复的行动一直在持续。

中国M2一直保持比较宽松的态势。

此外,一季度的M2数据也出炉了,3月末的M2余额为281.46万亿,同比增长12.7%,中国信贷的总量和结构都出现了改善。所以从流动性方面,中国是持续的宽松和放水的。

一句话:中国目前的市场上,并不缺钱。

二,个别地方债务负担严重,但是总体健康

由于疫情的关系,2022年个别地区花费了较多的资金用于防疫上,这就加剧了部分省份的债务负担。比如贵州,部分东北地区,这些地区面临的债务比较多,利息很多,经济本身又不是特别发达。所以还款困难(具体见下图)

2022年,个别地方负债率增长比较明显

三,工业PPI水平下滑。

中国不仅CPI出现了问题,PPI数据也不好,3月份的PPI下降2.5%,降幅扩大了1.1%。虽然有去年商品价格基数比较高的影响,但是说明我们制造业在需求端还是并不旺盛,企业利润受到限制。

但是总体来看,我们的负债是健康的,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区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我们的政府负债并不是导致通缩的问题所在。

那么问题在于哪里呢?主要原因在于个人负债较高,消费欲望不足。

首先我们来看个人负债情况,很多家庭的六个钱包,确实是没钱了。

根据央行的统计,中国目前有7亿人是负债的,如果剔除老人和小孩,负债的比例就高得多,而且家庭部门的负债(房贷等)站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非常高。高达137.9%。远超美国的标准。

房地产确实增加了居民负债率

面临通缩?为什么内需没有起色?

所以我们的为什么不愿意消费?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消费。

我们的消费欲望已经被很多社交媒体调教的非常高,而之所以内需依然提不上来,主要是因为负债太高了,没有钱消费。

没钱消费,这就导致居民消费能力被限制了。如果是单纯的旅游,出行,普通的消费,那么没有问题。因为最多几千上万块钱就能够搞定。

但是要口袋没钱的居民继续给房地产加杠杆,那么难度是有点大的。因为这是几百万的问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降价很多,但是难有起色的原因之一。

而房地产带动的GDP,可不是单纯的旅游消费能够比拟的,房地产毕竟是支柱产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企业非常多。所以为什么整体内需不足?为什么PPI没有起色,还是因为房地产遇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要推进共同富裕

那么,如何应对和解决通缩问题呢?主要是外部刺激,以及藏富于民。

外部刺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砸钱投资项目,比如中国经济有三驾马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三驾马车都跑起来。

投资方面,中国过去15个月投放了高达40万亿的M2,其中我们的投资基建增速高达10%以上,这个力度是给的非常充足的。

中国基建的投资力度已经很大

但是仅仅投资也不够,因为这仅仅只能够为中国经济进行托底,而且投资这招,我们是经常使用的。不能够带来预期之外的惊喜。

而对外出口方面,今年的增速肯定没有去年好,所以我们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这方面,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在就是上面说的内需,今年受到防疫政策转向的影响,中国内需必然会比去年好的多,甚至5·1酒店的预定量已经达到了2019年的水平。

但是后续能否持续恢复,并且实现增长呢?我们还需要继续采取更强力的手段,修复家庭资产负债表,让老百姓有工作,提高老百姓收入,实现“藏富于民”。

也只有老百姓有钱了,才有“刺激内需”,“提振消费”的说法。

没有钱,怎么消费呢?

总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CPI和PPI都显露出了通缩的迹象。中国经济面临着通缩的考验。但是我们真的遇到通缩了么?其实还没有,我们主要的问题在于,之前的房地产市场大爆发,造成居民负债率显著上升。老百姓没有钱了。

恰好遇到现在失业率上涨,很多家庭为了长期打算,开始有意识的限制消费,特别是减少房地产的支出,毕竟谁都怕“断供”的出现。

刺激消费,提振中国经济

所以我们最根本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千方百计刺激经济恢复,创造就业岗位,创造需求。逐渐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

说实话,只要老百姓的口袋里真的有钱,你还怕我们不愿意消费么?不可能的,大家有钱,能把商场和超市都买空。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图源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中国   危机   通胀   内需   央行   中国经济   马车   债务   物价   普通人   困境   老百姓   真相   居民   情况   家庭   数据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