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争,不仅是文化之争,更是经济之争

说起洛阳和菏泽的牡丹之争,我最早是十一二年前在网上看到的,那时候虽然网络也普及了,但没有现在传播的便捷度。

那时有个菏泽同事,我俩还笑着说:一到这时候两拨人就在网上骂架.

其实,大家都没必要争,牡丹花也不是谁家专有的,谁都可以种植。

发展牡丹产业、搞花卉文化节,背后的经济逻辑占了很大比重。无非想通过牡丹发展文旅,带动当地经济。

牡丹搭台,经济唱戏。借助花会,搞一些专项活动。

换个角度想,竞争也不都是坏事,竞争带来危机感,逼迫自己往好的方向发展。对于游客来说能有更好的体验,对本地也更有好处。

洛阳应该沉下心,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不足的地方,让游客来了有好的体验,比啥都强。

比如洛邑古城汉服,效果不错,可以发展成文旅名片,把好关,往更好的方向做,别整幺蛾子。

洛阳不单有牡丹,还有那么多景点,这都是优势,把景区和市区的管理往细做,多站在游客的角度想问题,比如景区一些环境问题,不要说游客素质什么的,多想想作为东道主有什么能做的。比如,在不影响景点整体的地方增设垃圾桶、或者免费(成本价、低价)提供垃圾袋,或者增加环卫工(给人家涨点工资)。

沉下心来,把自己事情做好,才是王道!

牡丹文化节 #牡丹花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牡丹   菏泽   经济   洛阳   花会   景点   景区   文化节   角度   游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