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平台-进一扇门 调百般事 解千家忧

阅读提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襄阳市谷城县成立“全覆盖”“多元化”“一站式”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请进“一扇门”,20多个部门派驻人员现场办公,调“百般事”,解“千家忧”。自运行以来,该中心累计接待来访群众3万余人次,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3000余件,提供公证、鉴定、法律援助服务等2000余件,调解后反悔率为零。2022年,该县法院收案数量同比下降28.29%,群众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80%,法律服务满意度达到99.82%。

一栋楼里找“说法”

最近,陈立卓遇到一件烦心事:公司拖欠工资和加班费4000元。

“过去,需要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公司拖欠工资,再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公司支付加班费,都行不通的话,再到法院提起诉讼,流程复杂。”如今,陈立卓只需到人民调解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室申请,就可同时得到仲裁、劳动监察、法律援助、法院的联合调处。

3月28日,在这栋由谷城县老卫校改建成的五层办公楼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该中心整合公证、律师、仲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多个机构,分设16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60多名法律、心理学、医学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组成人民调解专家库。

谷城县县长涂世平介绍,中心通过统一窗口受理、共享调解场所、融合调解力量、汇集专家资源、集约管理人员,推动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过去,群众有诉求,第一反应是找信访部门。《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对信访人提出的申诉求决类事项,有权处理的机关、单位应当区分情况,分别按相关方式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现实办理中,因情况不同,进度也不同。”谷城县司法局局长陈玉林说,有时,相关事项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来回跑,群众慢慢有了怨气,小矛盾容易演变成大问题。如今,群众反映的事项,不管是什么性质、类型,都能在这里找到“说法”。

该中心制定了运行管理、调解流程、跟踪回访等30多项制度,依法依规出台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暂行办法,按照调解纠纷的质量、难度、社会影响大小及调解规范化程度予以补贴,确保应调尽调。

兜牢诉源治理“一张网”

“通过调解,把省下来的诉讼费用来抵债,双方都能省下一笔钱。”近日,在中心一楼,调解员王大运和唐建龙正在对法院移交的一起债务纠纷进行诉前调解。

3年前,杨某为相熟的郑某装修新房,4500元劳务费被拖欠至今。多次索要无果,他打算将郑某起诉至法院,但没有票据和欠条。今年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两人吵着走进中心。

安抚好两人情绪,调解员发现,郑某并非存心赖账,只因生意失利债务缠身。

“郑某家里确实遇到了困难,你看,是不是可以让他分期还款,半年内结清?”

“为了让杨某安心,还是补写一张欠条吧!”

唐建龙从事法律服务工作30多年,调解经验丰富;王大运从谷城县司法局副局长退休后,选择到中心发挥余热。在他们耐心调解下,不到半小时,杨某和郑某达成和解,并提交了司法确认申请书。

目前,谷城县法院有员额法官28人,其中办理民商事案件员额法官18人,每年要处理3000余件民商事诉讼案件。部分案件一审结束还有二审,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在谷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仁兵看来,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至关重要。

多方联动,组合拳打出——谷城选派法官入驻中心,担起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和速裁三大职责。中心聘请退休法官加入民商事纠纷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

马勺碰锅沿的鸡毛蒜皮,人情法理的矛盾纠纷,走进“一扇门”。截至目前,该中心接受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285件,调解成功1396件,成功率达63.34%。

做大定分止争“一朵云”

“上诉人,你那里信号怎么样?”“很清楚。”

“被上诉人能听清吗?”“可以,没问题。”

3月6日,中心三楼云上法庭,1个摄像头、3台电脑排开。除主审法官石国艳和书记员张怡外,当事人席位上,并无人员入座。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云上调解。经过庭前调试,周先生和唐女士的高清影音图像出现在屏幕上。

不到1小时,这起离婚纠纷案的双方当事人“隔空”握手言和,并在手机上签字达成调解协议。

“云上”求解,该县还以中心为龙头、12个乡镇(开发区)工作站为纽带、290个村(社区)工作室为基础,打造三级立体化“谷城县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研发推出“谷城县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小程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办”。

“我们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调解专员,村里解决不了的纠纷,可通过视频连线请镇里和县里‘支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该县城关司法所所长翟旭峰说。

进“一扇门”,让部门职能的“物理集聚”催生出为民服务的“化学反应”。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表示,将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入驻保障机制,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形成心合、身合、力量合的格局,打造对内唱实、对外唱响的大调解品牌,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根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翟兴波 王欣 通讯员 阮班明 李娟)

编辑【郭伟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谷城县   谷城   司法局   基层   员额   欠条   法律援助   法律服务   法官   案件   纠纷   法院   群众   部门   平台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