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荷企业接连“变脸”,芯片禁令再加码,中国芯抛弃幻想!

近年来,美国为了对中国进行打压,几乎是用尽了各种办法。特别是在科技领域,美国真的是费尽了心机。

美国不仅自己带头对中国芯片领域的出口进行管制,还拉拢起了日本以及荷兰这些拥有先进芯片生产技术的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

在老美的持续施压之下,其“盟友”终究都没扛住,不久前,荷兰表示禁止向中企出货先进DUV光刻机。紧接着,日本也宣布对沉积、蚀刻等23种芯片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

基础科研离不开长期投入

事实上,自从美国不断打压中国芯片产业开始,我国就已经意识到了芯片等基础科研的重要性。

对于半导体产业,我国也是一直在努力研发,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打破西方国家的垄断。

就连人民日报都表态:我们不能再抱任何幻想,芯片崛起之路没有捷径,只有努力打破所有壁垒,才能解决西方国家的打压。

而这个过程可以说非常漫长,半导体芯片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大量初始资金,研发周期长的行业,芯片的研发需要解决光刻机、沉积设备、蚀刻设备、显影设备等设备或是技术,更需要大量、长期的资金支。

如果说,应用科学像从1到无限的过程,如科技树开枝散叶,如科技大厦越盖越高,逼近苍穹。那么,芯片等基础科学就是从0到1的过程,如科技树的根系,如科技大厦的基石。

从0到1,从来就被认为是最难的。因为科技树在开枝散叶的同时,需要不断肥沃其土壤和根脉,科技大厦也不能只顾着向上盖,更稳固其基石。

因此,“科学的基石”需要一点一点夯实。

对此,长期从事核物理与高能物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季向东曾直言:这个社会环境得允许一批人做“无用”的东西,允许他去看天上的星星、看白云、看流水。

企业担起更多责任

由于基础科研需要投入大、周期长,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国家独挑大梁。不过近年,企业开始担起更多责任。

2019年,华为成立了战略研究院,通过每年3亿美金的合作经费,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技术创新的研究。2022年3月,阿里巴巴公布的“研究型实习生”计划在全球已有200多所高校的1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博士生占比超7成。

其实,在基础科学领域,投入最早、时间最长的企业是腾讯。

早在2018年,腾讯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对基础科学的探索中来,便与多位中国科学家联手发起“科学探索奖”,已资助20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

去年,腾讯正式发起了“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即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出资、独立运营,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坚持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腾讯更是明确表示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今年1月份,经过层层筛选,已经有58位杰出科学家从近1000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如今,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也已经开始申报了。

重视人才、鼓励冒险、鼓励自由探索、长期主义,是基础科学研究绕不开的路,只是这条路很难走。中国需要更多像腾讯这样的企业,通过无数的“无用”,发现“大用”。最终穿越周期,抵达星空与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美日   芯片   光刻   基础科学   腾讯   美国   禁令   基石   研究员   中国   科学家   幻想   基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