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不要低估中国经济潜力,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基石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我国2022年的经济在面对多重因素的冲击下,仍旧保持了基本的稳定。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我国的疫情三年的生产总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依旧保持在4.5%。

这种成绩在现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绝对算得上是位列前茅的。虽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货币和金融环境依然在不停地改变,但我国的内生动力仍旧很强,即使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也能对经济的发展保持信心。

就像北京大学名誉院长、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不要低估中国的经济潜力”。

在经济学家林毅夫看来,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基石。而现在我国不仅在创新方面具有三大优势,经济领域还有着不断的增长潜力,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未来完全可以减轻劳动力对经济压力的挑战。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我国在创新方面永远坚持着自己的“个性”。敢于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定全新的经济重点和社会发展方向,并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和改变。这是多少大国尚且做不到的。

从社会经济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来看,我国目前为止,还处于追赶阶段。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日本以及韩国,曾经先后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处于对美国经济的追赶阶段。而这些国家曾经成功将十多年间,人均GDP增速提高到8%。

别的国家可以,那么具有大量优势的中国同样可以,而且此时的我国不仅具有生命力旺盛的数字经济,还有着14亿的人口基数。如此优势可以让我国在实体产业的基础上,运用数字经济,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和创新。

“卢旺达驻华大使借中国直播间卖咖啡豆”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当三秒钟的倒数结束,原本销路成了最大问题的三千斤豆子,瞬间被抢购一空。如此速度和市场消费能力,足以让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而最引人焦虑的还是科技上被“卡脖子”的现象。但现在看着国家的发展潜力和科技创新速率,曾经被卡过的脖子,都成了一步步走过来的垫脚石,中国人用自己的创造力告诉世界,什么叫“中国制造”。

大到盾构机小到芯片,每一个技术上的卡脖和改变,都成为了我国面向世界的名片。前不久因发动机技术进入瓶颈,寻求外国企业帮助被拒后,我国航空人依旧运用自己的能力克服所有困难,造出了C919,并成功试飞。

现在C919订单已经拿到了1200多架,我国的技术突破再次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现在想用科技问题卡脖子,基本没有可能。那不是外企卡脖,那是其“自断财路”。要知道我国只要突破了什么技术,那么很快,这个产品就能在全球范围内流传了,毕竟便宜大碗的产品谁不喜欢?

人工智能和增长潜力

除了上述的优势外,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依旧很可观。虽说国外chatGPT的研究确实领先一步,但我国也已经开发出自己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而从现在的科技和社会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此后将会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技术。

以后的人工智能到底能在替代人工这件事上做到什么程度,目前为止尚无定论。但一旦投入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助推力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也正基于上述的优势,林毅夫才能坦荡且自信地说出“我国在2035年之前应该每年有8%的增长潜力”。虽说这是理想化的态度,在实际操作层面还要加上区域差异、弱势群体、绿色发展等等在内的各类问题,但在经济反弹的基础上,我国接下来几年的经济增速,只会更走高。

据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判断,即使将内外部的种种因素考虑在内,我国2023年的经济增速,以5%为目标最为合适,如果形势乐观的话冲一下6%也很有可能。除非有大型意外发生,而2023年未来GDP增速的答卷到底如何,还要你我来一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潜力   人工智能   中国经济   基石   经济学家   中国   全球经济   优势   我国   国家   经济   技术   林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