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般若寺

长春般若寺位于长春市南关区西长春大街125号,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般若寺不仅是长春市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而且,还是被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开放庙宇之一,现为吉林省佛教协会和长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长春般若寺始建于1922年,由天台宗第四十四代传法者、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之一的倓虚法师(1875~1963)所创立。因当年倓虚法师在长春传道《金刚般若经》,故,寺庙被定名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长春市南关区西四马路一带,1931年,迁到西长春大街现址重建。

1932年10月13日,经倓虚法师的推荐,其徒弟澍培法师出任般若寺首任住持,并举行了升座典礼。澍培法师上任住持后,全力并接替倓虚法师主持的建寺工程。1934年,般若寺被易名为“护国般若寺”。长春解放后,该寺庙又恢复了原名长春般若寺。般若寺的建筑风格为晚清建筑风格(仿宫殿式)的建筑群,寺宇雄伟壮观,佛像庄严殊胜,建筑群四周青砖围墙环绕,寺院的山门临街朝南,由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错落有致,建工精巧。山门门楼刻写着“护国般若寺”五个遒劲有力大字,山门两侧小门门楼分别刻有“清净”“禅林”,门侧红墙上书有六个黄底黑字“南无阿弥陀佛”大字,一字占一堵墙面,气势恢宏,被誉为东北一大名刹。

长春般若寺分为三进院落。第一层,从山门进入寺院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五六米高的万年宝幢和一座汉白玉“长春般若寺道场重建”石碑,碑文记载着建庙的详细经过;然后,东有钟楼,西有鼓楼,这两座楼宇建筑设计奇特、工艺精巧,每遇佛门重要节日,这里就会钟鼓齐鸣。靠左手寺院围墙内侧矗立着面朝北门、高达12米的露天南无观世音菩萨铜像,取材于天然汉白玉,做工精细,表情生动,光润洁白,为般若寺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象。正前方便是弥勒圣殿,大殿门两侧书写着对联,上联为“了法一如放怀自在”,下联为“胸无点物笑口常开”。殿内供奉弥勒佛坐像,两侧分别是中国汉传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在弥勒佛坐像背后供奉着护法天神韦驮菩萨。

第二层,绕过弥勒圣殿就是寺庙里最大的一座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正殿门上是“大雄宝殿”匾额,门楼翘角飞檐、建筑外观庄严雄伟,斗拱交错、檐牙高啄,殿堂耸立,树木成荫,蔚为壮观;进入殿内,雕梁画栋、壁画重彩,金碧辉煌。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两侧群列着十八罗汉,四壁饰有彩绘。大殿前后,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与宝殿红绿相映,令大雄宝殿显得格外雄伟壮观。殿前院中处立有一座五层万年宝鼎;院子的左右分别为供奉着达摩祖师的祖师圣殿和供奉着伽蓝菩萨的伽蓝圣殿。

第三层是西方三圣殿,该殿为二层歇山式建筑,楼上为藏经楼,藏经楼内收藏着大量佛教经典;楼下供奉着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三圣像。西方三圣殿的两侧是大雄宝殿的后院配殿,其中东配殿是观世音菩萨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萨殿。与前两个院落相比,这里松柏参天,鸟语绕梁,营造了一种古朴、玄远的宗教氛围。西方三圣殿的后院,是般若寺的尽头,这里有三座塔形建筑物:前面一座是寺院创建者倓虚法师70寿辰的纪念幢;后面两座分别是倓虚法师和澍培法师的舍利塔。此外,寺院深处还建有东西厢房数十间,分别为禅堂、斋堂、起居室等。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来这里游览观光的人们达数万人之多,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1983年,现任方丈成刚法师住持般若寺(成刚法师系澍培法师徒弟。于1981年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深造毕业后回般若寺,任吉林省佛教协会会长)。1989年12月,般若寺举行了澍培法师灵塔落成典礼和超度法会(灵塔为汉白玉质地,塔高3.5米,基座1.8米,四周为莲花基座,位于般若寺藏经楼后),法会由成刚法师主持,诸山长老及四众弟子约800人参加。

1991年9月7日至22日,吉林省佛教协会在般若寺举办了传戒法会……2003年初,般若寺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缮,百年寺庙,香火旺盛,生机勃发,面貌焕然一新。般若寺自建成90多年以来,经历了长春历史尘世风雨的洗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支持下和僧众信徒共同努力,般若寺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了吉林省佛教活动的中心。如今,每逢佛教庆典节日,长春般若寺周围各地佛教信徒都会云集在寺内,举行法会等佛事活动,场景十分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长春   长春市   配殿   天王   佛教   大雄宝殿   山门   寺院   寺庙   法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