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丽江古城的“慢旅游”研究,看旅游体验与旅游者动机

前言

生活在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的都市人群中,人们普遍存在着“亚健康”、“人际关系疏远”、“生活乏味”等问题。

这驱使着人们从现实的尘世中走出,去寻求一片宁静的天地,来逃离城市的桎梏与压力。旅游业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一种短暂的“避难所”,给人类呈现出一片被修饰过的虚幻的天地

丽江是一座以“慢”而著称的旅游城市,被俄国著名小说家顾彼得先生誉为“天下最美之地”。

此外,丽江的古城在其旅游形象及广告语中经常用到“慢”这个主题,并在地方上大力创造“慢”的气氛。

为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慢旅游”地——丽江古城,以丽江古城为例,从其表现形态、形成原因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加深人们对其“慢”的认知与了解。

一、文献述评

本文从慢游之“慢”源自意大利“慢饮食”与“慢城市”,两者在“慢”的内涵上具有相似性,“慢饮食”推动了“慢城市”概念的产生,也因此而成为一种特殊的“慢城市”

在对慢旅游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之后,笔者认为,当前对慢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慢旅游的含义与旅游体验、旅游者动机与慢旅游的出现与发展等方面

1.“慢”的含义和“慢”的游客感受

对于“何为慢旅游”这一问题,研究者们从各自的角度、起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Jafari 提出,“慢旅游”指的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人们脱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工作和时间的紧张,尽情地感受着旅游所带给他们的快乐,这种方式能够让人们从紧张的社会中得到短暂的解脱。

基于这一认识,一些研究者对目前我国“大众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将目光聚焦于游客对旅游地的深刻感受。

曹宁明庆忠提出“慢游”是指游客为了满足身心愉悦、回归自然、满足心理需要而放缓出行速度,并在目的地逗留较久的一种闲暇旅游模式

上述定义是以游客的需要和经历为基础而得出的,着重强调游客在目的地的深刻感受,这也是本文所认可的。

2.游客动力和“慢旅行”的起源和发展

“慢旅行”的含义最初被西方研究者所重视,其起源于游客“逃离现实”的愿望, Dann (1981)提出“慢旅行”的核心在于明确游客“追寻”或者“逃逸”的需求

目前,“慢游”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潮流,而“慢游”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胡家镜,万秋,吕兴洋等(2019)提出“慢”旅游是古镇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古镇“慢”旅游具有“文化空间”、“休闲场所”、“自然元素”和“文化内涵”四大特色元素。因此,我们认为,游客的动机,目的地的特性,以及广告对“慢游”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影响。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慢旅游“内涵”、“体验”、“生成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偏重趋势,从初期的定义与理论探讨,到近年的涉及面更广,同时采用了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并已初具规模地建立了相应的研究系统

尽管在我国已经引起了一些关注,但是目前仍处在初期,现有的关于“慢”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慢”的内涵进行定义,并将其运用在“慢”的内涵以及“发展”的途径上,但是,目前有关“慢”的研究还很少。

鉴于此,本论文以国内城市为研究对象,以游客体验为切入点,以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慢速”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二、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从2016到现在,作者一直在丽江进行调查研究,并就“慢旅游”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采访,采访的主体为已经到过丽江的和还没有到过这里的两类人,每次采访30-60分钟,收集到128张问卷数据

按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的思想,访谈的数目并不需要过多,只需要在理论上能够达到饱和就可以了,所以,本文从128个采访样本中,挑选出了与本文最相匹配的10个被调查者的访谈文本,并对被调查者的年龄和性别进行了保障

本文主要探讨了被试到丽江旅游的动机,对丽江历史文化的幻想。本文作者对所搜集的采访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并以这些资料为依据,对其进行了编码器的分析。

1.文字数据的预处理

为了确保分析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收集到的访谈文本进行了预处理,利用定性的分析软件 Nvivo11.0 Plus,从访谈文本中提取出与本文有关的高频词汇。

通过词汇频率的分析,有助于研究者挖掘语篇中的话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游客对于丽江古都的感受,从而为丽江古都的慢行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2.对文字数据进行编码的研究

本文在对采访文本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之后,对文本内容展开了编码分析,并参考了扎根理论的创立者 Strauss所提的三级编码方法,对本文展开了类属分析,形成了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

在原始数据中,使用开放编码来获得概念的类别单位,使用轴心式编码来探索并构建基础符号代码中所包含的概念之间的关联程度,使用选择式编码来决定本文的核心类别。

最后,通过对丽江“慢旅游”的研究,得出了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环境类型,另一种是慢行体验类型。

三、丽江老城“慢游”

1.地理位置

在这个时代,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不满意,从而对遥远的风景抱有幻想。对于遥远之处的美丽幻想和对近在咫尺的真实生活的不满足,构成了一种补偿式的旅行。

“慢”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从“现代性”的视角来看,也是一种“修复型”的旅游。

通过对采访资料的整理,作者认为,游客的第一印象就是“慢行”

(1)地域特征

康威和蒂姆斯认为,那些在边远地方而又没有受到污染的地方,更适宜于缓慢的旅行

为了让“慢游族”有更好的旅行体验,我国学者也曾有类似的看法,认为发展慢游的目标区域应当是一个相对温和的区域。

就自然条件而言,丽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交界处,位于海拔2416公尺的玉龙雪山之巅;丽江古都,从其行政区域及地域分布来看,地处云南省丽江市古都,其中心点为北纬26度52’50.43’,东经100度13’27.70,地处中国西南边疆

丽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构成了丽江成为“慢游”目的地的地理条件:高原的地貌特点赋予了人们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调;这里的生活节奏和东边的大都市完全是两个极端,因此,很多人都会到丽江来观光,或是在这里长期居住。

当被问到“你对丽江古城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把丽江和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做一个对比,他们觉得丽江是一个地处中国边陲的旅游胜地,这里的人们生活的步调很缓慢,而且没有太大的压力

(2)山水画

丽江是一座古老的国家历史文化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该地区保存完整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风光,形成了一种“慢行”的氛围。

丽江古城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多民族地区,其民族文化保存得很好,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人文风景。

比如丽江地区以纳西族人为主体,并与其它少数民族如汉族和藏族混杂在一起,形成了既有纳西族特色,又有多种混合形式的民居

2.缓慢的旅行经历

现代的世界就像一部“机器”,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颗“齿轮”或者说是一颗螺丝,昼夜不停的转动着,人们希望能够从城市的喧嚣中挣脱出来,去寻求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享受自由,回归本真,而这些“慢步旅行”正是符合现代人的需要

丽江古都一直被视为“与现代格格不入”的“异域风情”,游客身处其中,能体会到“游离”的悠闲,而这种悠然正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

通过对丽江古都的采访资料进行代码分析,作者认为:“游客在这里的慢行经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游客自身的寻求,二是游客的慢生活经历。

(1)游客自身的寻求

“慢旅游”是指游客在异地逗留,以更深层的精神体验与自身的价值追求,是游客在休闲中获得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在旅游开发之初,丽江的古镇还默默无闻。最初来到这里的游客,从那里体会到一种与外面世界迥异的生活步调,以及一种与都市都市格格不入的“慵懒”,一些人最后决定在这里安家,也就是最初的丽江移民

他们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所深深地迷恋,并在此实践着他们的人生理念,把幻想中的田园风光带回了真实的世界。

丽江是一座有着“慢”气息的城市,有艺术家,有文学家,有流浪歌手,有诗人

丽江有一个名叫大兵的小木屋,它的主人大兵是很多90后的文青们崇拜的对象。大冰在开酒吧以前,是一位艺术家,转型之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播,之后,他还是一位流浪歌手,一位民谣歌手,一位酒吧老板,他刚到丽江,就被那里的简单和缓慢的生活所迷住了

(2)“慢”的感受

“慢生活”是一种以精神和肉体为导向的高质量的生活,它提倡“自然,自在,自律,自知”的文学,它是现代人对当代世界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

伴随着《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中餐厅》等“慢”类娱乐节目的火爆,“慢”旅游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尤其是边境地区,更是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慢”感受。

结尾部分

本文拟选取丽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入访谈、扎根理论等方法,通过对丽江古都的深入研究,揭示其“慢”表现形态,并探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1)从“丽江古都”表现形态来看,从“环境”与“风景”两个角度来看,“丽江古都”是“慢”的表现形态,而“慢”是指游客自身的“慢”

(2)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丽江古城“慢游”现象的产生。在这些因素中,丽江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的生存观念相互影响,为丽江古都的“慢游”奠定了基础

在丽江的旅游业发展中,各利益相关者为其创造了一种“慢”的象征性,从而推动了“慢”的产生;游客对于“慢”的要求与认可,进一步证实并加强了丽江的“慢”旅游形象

文章以丽江古城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仍有一些缺陷。鉴于本论文所收集到的第一线数据大多来源于游客来源地,而第二线数据则来源于网络和报刊等,因此对于丽江古城缓慢旅游地的成因,目前尚缺乏系统的分析,有待于在以后进行更多的探索。


文/木子海

编辑/木子海


参考文献:

1.丽江老城地域文化特色的显现及其生成

2.浅谈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3.古城慢游特征因素的辨识与研究

4.湘西地区凤凰古城案例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丽江   旅游   旅游者   古都   研究者   动机   本文   采访   游客   旅行   数据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