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看了原著,终于明白为什么看见黄亚萍就想快进

申明此篇分析只针对剧中角色非演员本人。

《人生之路》已大结局,对于大结局出乎意料的是众网友一致认可称赞。全员单身到底的大结局在中国电视剧里很少见,就不说爱情剧吧,悬疑片和谍战片都要凑几对,没有成两对就不完整似的。

大结局顺其自然的各自单着搞事业真的很亮眼,特别是高加林和黄亚萍这一对更是有小伙伴调侃,只要他们不在一起这大结局就是满意的,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这么多观众会不乐意看黄亚萍和高加林的爱情戏,包括小编自己。

直到今天读完原著我终于明白了,大家不是巧珍和高加林cp粉,为何还对黄亚萍这么大“敌意”。最根本原因是角色不够饱满形象,只表现出了城市女孩的精致利己,没有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黄亚萍。

被定格的城市女孩,毫无爱意的表现,感情戏太突兀。

整部剧说起黄亚萍你会想到什么?大概就是她不停歇的舞蹈和拉伸了。我们看剧对于黄亚萍的定位首先是高加林的女朋友。

但是黄亚萍自始至终为这段感情做了什么呢?如果非要说做了什么,那估计就是阻止了高加林和巧珍结婚。

其实高加林真的会和巧珍结婚吗?并不会,在当通讯员的时候,高加林看着老蒋和媳妇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的鸡飞狗跳时,高加林内心就知道自己的选择,黄亚萍这时候只是催促了高加林做出选择。

在这段感情里面,黄亚萍定位的城市女孩真的是太死板了。好像城市女孩就不用维持爱情,爱情就会乖乖入怀。只要是她想,高加林就一直在她身边。好像她提前就知道,离开她高加林还是会等着一样。在追逐的过程中,没有看见一点爱的涟漪。

看看原著的描写:

亚萍一次又一次找他,除过语言的暗示,还用表情、目光向他表示:她爱她!他已经是恋爱过的人,对这一切都非常敏感;而且亚萍简直等于给他明说了。他的心潮早已开始激荡:并且感动一场风暴就要来临——他为之激动,又为之战栗!

有的小伙伴肯定要说,也给了她爱情的考验。比如张克南他妈举报高加林后,她的哭泣挽留。但是结果很明显,她根本就不会跟着高加林回农村。而这要是别的女孩呢,回不回农村是一回事,能不能吃了农村的苦又是一回事。

她现在才清楚,她实际上一直是爱他的!他也是她真正爱的人!她后来之所以和克南好了,主要是因为加林回了农村,她再没有希望和他生活在一块。不必隐瞒,她还不能为了爱情而嫁给一个农民;她想她一辈子吃不了那么多苦!

不要说理智的成年人都是为了事业,再理智的成年人在爱情面前也是俗人一个,热恋期的两人巴不得黏一起。她流着泪的眼睛,根本没有表现出不舍。

等高加林到上海成为记者后,莫名的两个人只是交谈了几次又成了男女朋友,而上一次的分手被她说成被现实逼着分手。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看黄亚萍和高加林的感情戏,是因为真的很突兀,一本正经谈人生的两个人,突然就肢体暧昧。而且最绝的是,即使黄亚萍是在引诱高加林,两个人之间不是甜的拉丝,反而弥漫着尴尬透顶的氛围。

再看同样是城市人,上海姑娘陈秀礼对高双星的感情,大家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她情感的变化,她的付出。她对高双星态度的转变,到后面两人结婚,偶尔的小脾气,这才是正常的爱情啊,喜怒哀乐格外的明显。(抛开人品不谈,高双星和陈秀礼谈恋爱的画面甩黄亚萍和高加林十条街。)

而原著是怎么描写黄亚萍的,和电视剧恰恰相反,原著里的黄亚萍是没有安全感的,她知道在高加林的心底始终有巧珍的一个位置。所以为了确定自己在高加林心目中的重要性,各种作,折腾高加林。

有时正当他们愉快至极的时候,他就猛然会想起巧珍来,心顿时像刀绞一般疼痛,情绪一下子就从沸点降到了冰点,把个兴致勃勃的黄亚萍弄得败兴极了。亚萍一时又猜不透他为什么情绪会这么失常。感到很苦恼。

她为了改变他这状况,有时又想法子瞎折腾,便得高加林失常的现象频频加剧,这反过来又更加剧了她的苦恼。他们有时候简直是一种苦恋!

有一天上午,雨下的很大,亚萍打电话给高加林,说她的一把进口的削苹果刀子,丢在昨天他们玩的地方了,让高加林赶到到那地方给她找一找。

加林在电话上告诉她,他现在正开会,而且雨又这么大,等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再去。亚萍立刻在电话上撒起了娇,说他连这么个事都如此冷淡她,她很难受;并且还在电话里抽抽嗒嗒起来。

他冒着大雨,赶到县城南边他们曾待过的那个小洼地里。他下了车,在这地方搜寻那把刀子。他浑身透湿,骑着车子向广播站跑去,告诉她刀子没找见。

他推开亚萍的门,见她正兴奋地笑着,说:“你去了?”

加林说:“去了。没找见。” 亚萍突然咯咯地笑了,从衣袋里掏出了那把刀子。

“找见了?”加林问。“原来就没丢!我故意和你开个玩笑,看你对我的话能听到什么程度!你别生气,我是即兴地浪漫一下……”

“混蛋!陈词滥调!”高加林愤怒地骂道,嘴唇直哆嗦。他很快转过身就走了。黄亚萍这下才知道她的恶作剧太过分了,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一个人在房子里哭了起来。(篇幅问题此段进行了部分删减。)

没有烟火气,未赋予角色生命力

虽说黄亚萍的起点真的很高,父亲是军官母亲是舞蹈家,但是她终究是一个凡人吧?剧里的黄亚萍张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闭嘴人性的弱点。

和高加林的谈话都是人生道路的方向和感悟,好像他们的恋爱就是人生观的触碰。想听一句家常话都难,舞蹈团作品被人冒名,这么大的事情她却只字不和高加林说,没有一点烟火气。

父亲年老生病了,那么严重一般人都要惶惶不安了,她却很淡定好像都习惯了。不知道是她心态好还是人生经历太多就是这么冷淡。

虽然在原著里面是说到了黄亚萍是一个很有傲气的人,一般人不搭理。但是父亲和爱人的面前还这么傲气的吗?而且原著里面这个傲气的人,她也有小女孩的一面。调皮,对熟悉的人喜欢开玩笑,是亲切的。

她是感性的,听见高加林写的通讯报道会被感动的流泪。拥有银铃般的笑声,在和高加林开玩笑后咯咯的笑让人知道她只是在调侃。多么鲜活的生命啊!

“你今天中午到我们家去吃饭吧!”黄亚萍抬起头,热情地邀请他。加林赶忙说:“不了,不了,我根本不习惯去生人家吃饭。” “我是生人吗?”黄亚萍有点委屈地问他。

“我是说我不认识你母亲。” “一回生,二回熟!”“谢谢你的好意,我不……” “怕人?”“嗯……”“乡巴佬!”黄亚萍咯咯笑了。

高加林并没有为这句嘲笑话生气。他很高兴亚萍这种亲切的玩笑。以前在学校时,她就常开玩笑叫他乡巴佬。
“乡巴佬就乡巴佬。本来就是乡巴佬。”他高兴地看了一眼黄亚萍。亚萍也看着他说:“你实际上根本不像个乡下人了。不过,有时候又表现出乡里人的一股憨气,挺逗人的……

从原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喜欢时不时的逗逗高加林这个有点憨的农村娃,快言快语,直爽。

电视剧中的黄亚萍,好像除了跳舞和高加林谈论下人生之路,别的都不需要了。你回忆下看过她躺床上睡觉,看她吃饭了吗?都是一本正经的坐在沙发上。

巧珍的纯情衬托了黄亚萍的无情和渣

巧珍的对高加林的爱是炽热的,不求回报的。无私的、全身心的爱,在高加林贫瘠的生活中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世界。

而黄亚萍的爱却是和高加林的前途联系在一起的。就像她表现出来的一样,只要高加林没有成功的事业,她和高加林的爱情肯定是分道扬镳。

高考后黄亚萍以为高加林就是当农民的命,她一个城市小姐哪怕喜欢高加林也不可能做什么。所以接受了家境较好的张克南。电视剧中他们只是处于恋爱期,原著中可是已经见家长准备结婚的关系。

就这样黄亚萍还不承认自己渣,只和高加林说和张克南在一起是父母喜欢张克南的原因。心里想着高加林,张克南来看她把张克南大骂一顿,转头又和人家去看电影。

她发现克南做啥事有股实干劲,心地也很善良,尤其在生活方面,他是一个很周到的人。他做一手好菜,一天几换样伺候她吃。 她渐渐受了感动,接受了克南对她的爱情。双方父母也都很满意。

这两年,他们的感情已比比较平稳地固定了下来。她对克南也开始喜欢了。他虽然风度不很潇洒,但长得也并不难看。标同等条件下,把加林和克南放在她爱情的天平上称一下,克南的分量显然远远比不上加林了……于是,她今天早晨刚听说加林回来了,就忍不住跑来看望他……“如果我和他一块生活一辈子好多啊!”亚萍一边走,一边心里想。

享受着张克南无微不至的关怀,收人家东西毫不手软。在看见高加林有所成就后又来嫌弃张克南,否定他,黄亚萍真的是太渣了。

人巧珍是怎么做的,不喜欢马栓就大大方方的说出来,自己有喜欢的人了,毫不拖泥带水。和马栓结婚后就放下高加林和马栓红红火火的过日子,心疼张克南。

总结

黄亚萍作为女二,角色应该是很立体饱满的,她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娇娇女。跟随父亲去过很多的地方,她眼界很高,瞧不起农村人。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农村人巧珍、马栓、高双星她应该是看不起的。

对于爱人心底有一个人,这个高傲的女孩应该发飙受不了的。在高加林反反复复的感情中,她应该是痛苦的。

这样一个丰富的角色,黄亚萍却一直是淡然的,浮于表面,仿佛是上帝视角在看一出戏,冷眼旁观。当然我们不排除导演和编剧有自己的想法,真按照原著的角色演绎,演员要承受很大的争议,所以角色进行了柔化。

只能说很遗憾,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没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黄亚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原著   人生   乡巴佬   傲气   刀子   剧中   角色   父亲   感情   农村   女孩   地方   喜欢   爱情   城市   黄亚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