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需求,美国缺供给,但双方都在努力 - 二季度经济展望

我是与您分享金融和经济信息的培风客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转发、点赞

我将持续为您解读相关观点和数据

在过去的全球化世界里,中美是合作无间的,但我觉得最近看一些表态,双方其实也失去了最后对彼此的信任。这种合作的中断,体现在双方身上是不同的

- 中国作为生产者,需求收缩的压力更大,从我们自己聊下来,外贸口的朋友们表示对美的出口下滑不仅是周期性的,也有趋势性的因素。反应就是需求总是感觉回不到过去的趋势线

- 美国作为消费者,供给收缩的压力也很大,我们自己聊下来,美国的通胀压力里面能走低的其实都走低了,剩下的都是需要失业率上升才能走低的。反应就是通胀总感觉回不到过去的趋势线

(周期性的通胀依然在高位,这部分通胀只有通过失业率走高才能降低)

当然,双方不是没有想办法

- 中国为了应对需求的收缩,在进行比较宽松的财政扩张和信用扩张,也在积极开拓欧洲市场。

- 美国为了应对供给的收缩,在进行非常激进的需求压制,也在努力开拓Friendshore的供给搭建。

反应在双方的货币政策上,就是一个总感觉在无视通胀潜力,持续宽松,一个总感觉在无视萧条预期,持续收紧

年初的时候我其实没有很好理解这种错配,我把它当做是又一次传统意义上的中美经济错配。历史上,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一个经济周期一般14个季度,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市场国家,一般一个经济周期42个季度。所以经常会出现这种周期错配。

例如2015年,在知道12月联储就要加息的大背景下,北京依然选择从自己出发宽松。

但这个季度,给我的感觉,这种周期的错位,这种政策思路的错位,不是过去那种了,在过去的周期错位中,双方其实有意愿把周期协整到一起。比方说中国会呼吁有责任的货币政策,美国在耶伦治理下的联储,也经常会看国际的市场。

这就来到第一个价值观的判断点了,如果是一个货币主义者,他会认为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或者说,相信所有通胀是货币政策带来的,这种时候,只要中国继续宽松,就会得到需求的复苏,只要美国持续收紧,就会看到通胀的降低。

反过来,如果对央行没有那么多信心,你就会把人民银行和联储这些做法,当做是一种补救。人民银行能做的,财政能做的,就是在中美脱钩的大背景下提供一个需求的安全垫。而联储能做的,也就是在中美脱钩下提供一个短期的供给压制。

我自己对美国货币政策没有什么信心,虽然我知道现在很多商品价格过去一段时间都有下行趋势。

(商品依然在等待一个拐点)


但这些事情就像刚才说的,要看你认为通胀到底是货币政策的结果,还是说通胀是货币政策的因。

怎么理解呢,比方说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美国蓝领工人工资上升,这到底是由于发钱带来的,还是因为劳动人口减少带来的。我自己觉得是皆而有之的,发钱可以少发点或者不发(但其实就这点都挺难,选票政治下,一旦有过发钱导致投票率提高的先例就会很难停下来),但劳动人口的减少很难逆转。

联储就是加息到10%,一些因为政治因素消失的供给也没法回来。

同理,人民银行很多举措也注定是徒劳的,房地产是效率最高的信用扩张工具,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居民上30年杠杆去提前消费。但就像美国不要中国供给不是因为我们的东西太贵,中国不要房地产也不是因为这东西效率不高。

所以我不觉得通过货币政策的宽松或者收紧,可以带来比地产更高效的部门,也不相信美国的加息,可以逆转长期的通胀趋势。比方说你就是加息到10%,铜矿公司在看到10000美元以上的铜价稳定一年之前,可能也不会扩张。

所以对于中美各自来说

- 中国在脱钩中遭受了需求的损失,所以长期需求脱离了趋势线,我们在通过货币政策找补,但同时也不愿意马上放开自己最高效的信用扩张工具

- 美国在脱钩中遭受了供给的损失,所以通胀脱离了趋势线,联储在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来找补,但也不能承受过度紧缩带来的金融风险

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我确实觉得通胀会是长期的,中国的复苏会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

而在国际市场上,到底是中国先找到新的需求,还是美国先找到新的供给,可能就很关键了。如果中国先找到新的需求,中国复苏开始跑起来,那么美国在供给找到之前就会持续承受更高的通胀压力

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么保持一个高利率,这会带来海外美元的流动性损失,和08年一样丧失美元的一些优势,要么放弃通胀目标,带来通胀的走高,带来美元的价值损失。和70年代类似。

如果美国先找到新的供给,那么美国的通胀可以走低,他们可以更快进入降息周期,并且打造一个没有中国的全球化。

但从近期的情况来看,拜登的外交真的是垃圾,我不知道为什么之前还有朋友说拜登外交做得不错,人与人相交贵在利益互换中的一些惺惺相惜,国与国之间何尝不是如此,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需求国,砍掉自己的需求,又有什么可以和别人互换的?中国这方面做得是很好的,作为最大的供给国,愿意和所有人做生意。



上面花了2000字写这一轮周期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这是我这两年成长的地方,以前我很多时候都是算一个周期,然后拉出一个预期回报率,算一个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就结束。但后面我才发现,真的每一个经济周期都是不一样的,他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但正是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定义了人类的进步。

当然,这不是说周期没有用,我们还是可以框画一下中美大致的周期定位和资产价格预期。

中国宽信用,经济复苏,通胀温和,这是很经典的早周期,普林格经济周期第二阶段,下半年我自己觉得核心CPI在年底可能会碰到2%,那么到时候可能就是宽信用,经济复苏,通胀走高的第三阶段

而美国正处在利率走高,经济走弱,通胀预期高位回落的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如果将来因为风险或者其他事情开始降息,那么可能进入第一阶段

目前的数据还是支持五月份是最后一次加息

但要注意,这个里面我们假设了通胀预期会继续从目前的并不高的位置继续回落。实际上二次通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最后聊一下风险吧,我觉得现在看得到的风险就是美国的银行,我们有两个问题没法得到很好的回答

第一个是,期限利差倒挂的时候,存款可能持续会从银行流向货币市场,实际上现在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入也是历史最高。

第二个是,小银行的存款会持续流向大银行。

这两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好的解答,因为加息是通胀驱动的,利率倒挂是没法解决的,而存款保险这个问题太多政治问题在里面。

而国内的风险其实我觉得还是在缓释的,毕竟还是早周期。

等周末再写资产价格的展望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美国   中国   人民银行   中美   需求   通胀   宽松   货币政策   周期   趋势   努力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