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00万人参与,揭秘一场普查如何帮助我们应对自然灾害

2022年5月,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两户房子因大雨遭遇滑坡,3间屋子被损坏。由于气象等部门已在3天前发布了预警信息,两户人家共10口人已提前转移,避免了伤亡。这场避险的成功,得益于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精准预估,而当我们继续深挖,会发现每一场小灾大难下的“幸运”背后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努力。

此前,一场有关自然灾害的普查在全国开展,并已于当下接近尾声。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其涉及的部门、领域、人员、技术庞大且复杂,绝无前者。

通过这场普查,我们更加了解了辽阔家园中的山川湖海、土地林草。普查也是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我审视,审视我们的房屋、道路、桥梁是否够坚固,审视我们还应当加强防灾减灾体系中的哪一块“肌肉”。

种种这些最终要落实到应用实践中。日前,一场媒体基层行活动在福建、江西两省开展,南都记者随国务院普查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走进了多地的应急、气象、林业等单位,了解了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等情况。

江西省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现场。受访者供图

上山普查森林火灾风险

12月,江西各地的气温已经普遍转凉,即便是多年来从事森林检测工作的孙浩,也不常在这个时节走进深山。彼时山中植被的不少枝叶已经结上了冰霜,孙浩和同事们背着各类仪器跋山涉水,是为了一项之前难以实现的工作——森林火灾风险普查。

孙浩所在的江西省林业资源监测中心全程在为省内普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如在2021年9月至12月,他和众多同事曾长时间“泡”在江西各地的山中。为了少在路上耽误,他们总是早早地出发,直到结束全部工作后再摸黑下山,这期间,工作人员要克服上山无路、蛇虫叮咬、野猪袭击等等困难。孙浩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强度,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走进山林已是家常便饭,他和同事们都颇为乐观,常说自己工作时就能看到常人不常见的美景。

据了解,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意在摸清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森林火灾风险水平。这将为各级政府的森林防灭火、保障森林生态安全等工作提供权威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全面调查出各地森林的可燃物载量是此次普查的内容之一,该调查最终要得到全省范围内乔木、灌木、草木、枯落物、腐殖质的各类数值。为次,江西省完成了4371个标准地与437个大样地的调查。

我们还可以从一些细节中了解这项工作。为确保数据的代表性,这些调查地点往往选在鲜有人为活动干扰的深山,工作人员需要在20m×20m的标准地里,测量出其中每一株树木在胸高位置的直径,还要在标准地边角处4个2m×2m的区域里测量各类灌木等等。当然,在500m×500m大样地的调查同样也是复杂且繁琐的工作。

孙浩告诉南都记者,此前难以开展的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终得以实施,源于国家层面确立的相关调查技术规范。这背后还有一场体量更为庞大的“工程”,参与其中的人们不仅走进了深山,还跑遍了闹市乡村,他们调查的对象也都与我们的安全生活息息相关。

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设计的六大类灾害。

一场“空前”普查

这场全国范围内的普查工作涉及了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9个具有具体任务的核心部门和单位的分工合作,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普查中都是独一份。国务院普查办副主任,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副司长袁艺曾这样评价。

2018年10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了如何提高自然灾害防止能力,并部署了九项重点工程,其中便要求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普查包含了森林和草原火灾、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六大类灾害的信息调查和危险性评估,此外还有承载体信息调查、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评估与调查、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风险评估与规划多项内容。

据了解,普查共获取了近10亿条数据,这背后是全国近500万工作人员的参与,涉及了全国所有乡镇街道、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360多万户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7‰)也参与了普查。

此外,国务院普查办会同各行业部门形成了48项调查类技术规范,为各类调查如何开展提供指导,这也是前面提到的,我国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得以实施的原因之一。

在行政推动、技术支持与大量的人力付出下,此次普查实现了多个“第一次”,如第一次摸清了全国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家底”;有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等。

但普查的目的仍是应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一直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南都记者通过多日调研发现,普查中蕴藏的意义,目前已经初步显现在不少地方的普查成果应用上。

南安市排查火灾隐患现场。受访者供图

防控火灾、治理山坡、精准避险,普查如何让生活更安全?

面对自然灾害时,你或许希望房屋足够坚固以遮风挡雨,也不必为轻微的地震恐慌;或许希望周遭的生活环境足够安全,没有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又或者是希望能及时收到政府推送的精准预警信息等等。以上这些期望正在通过普查成果应用进一步实现着。

摸清底数,是精准整治灾害隐患的前提。以森林火灾为例,通过综合普查中得到的可燃物载量、火源点与抗灾能力等信息,江西省林业局掌握了全省不同地区的森林火灾风险等级的动态信息,联合多部门对重点区域的火灾隐患排查清理,并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巡逻监控。福建省南安市通过对普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频发点全面排查,已消除680条火灾隐患。

防灾减灾还应该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受益于普查,江西摸索出了一条山区居民与政府共同守护家园的路子。

近年来,不少山区居民因建房受地形限制,开始向山要地,切挖山坡拓展建房空间。但由于房屋离山坡过近,山坡被切挖后也变得疏松,居民极易受到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江西省通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查明了全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71496处。江西省地质局工作人员杨玉琼告诉南都记者,2022年,江西省地质局承接了赣州市兴国县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这里曾有两千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些老表参与的积极性低,或是掏不起费用,因此我们推行了投工投劳的模式。”杨玉琼介绍,当地居民可以参与施工或担任监理,这些工作都可以换算为治理所需支付的费用。据了解,一期项目共治理了该县5个乡镇的地质灾害,保护了受灾群众2748人。

普查还是一场自我审视——防灾救灾力量是否够强?监测的耳目是否敏锐?一些地方发现了问题。南安市普查办主任黄震宇告诉南都记者,通过普查,当地发现仍需提升对各类灾害的监测精度,因此花了些力气增添设备。比如在2022年,南安市投入1150万元,新建了一部用于气象监测的X波相控制雷达。黄震宇介绍,该雷达的监测精度为分钟级,极大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监测到极端天气后,及时精准地发布预警、组织转移是后续的重要工作。江西气象台台长单九生告诉南都记者,江西基于多年防汛经验和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将全省划分为强降水洪涝灾害严重脆弱区、脆弱区、一般脆弱区、一般区,不同地域的差异化风险阈值让防汛调度更加精准,在保障了生命安全的同时,还避免了人员过度转移。据了解,2022年,江西根据气象风险预警发布提前转移指令24次,保障了55.96万人安全转移,避免转移人口45.5万余。

江西省森林防火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火险预测模块。

数据赋予智慧平台“生命”

在灾害预防与临灾的应急处置中,政府部门的高效决策往往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把防灾减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信息技术支持应急指挥。而普查的数据成果也为多地城市的智慧大脑注入了新活力。

调研中,记者见识到了多地智慧管理平台的防灾减灾功能,如,福州市自然灾害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在暴雨灾害来临前预估灾害风险水平,并提供不同地区的风险等级与减灾能力等信息;江西省森林防火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显示省内各市县林区火险等级,还可预测未来2天的火险情况。

需要强调,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字模型等都是智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缺少数据的智慧平台仍是没有生命的。上述智慧平台所发挥出的作用,仍有普查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的参与。福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任立明告诉南都记者,福州市通过普查,实现了当下亟须的数据更新与集结,最终形成的数据库是智慧平台对灾害风险水平精准评估的后台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普查还进一步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来自不同领域的多维度数据融合在同一系统内,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灾害风险的认知能力。比如,福州市气象局“气象精灵”数字化平台内含地铁气象服务保障系统,该系统掌握了福州市每个地铁站点在极端天气下的风险阈值,这便是将地铁等受灾对象数据与气象数据综合后的成果。福州市气象局业务处处长邱洪华告诉南都记者,得益于普查,气象部门在掌握气象信息的同时,又掌握了各受灾对象对灾害的承受能力,便能更加精准地提供预警信息。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3年国务院普查办将和各行业各部门全面完成普查各项任务,全面总结普查工作和普查成果,同时持续深入开展普查成果的应用工作。

普查成果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普查本身也并非一劳永逸。黄震宇表示,未来,南宁市还将依靠2万多名网格员实现灾害隐患数据的滚动更新,“我们不能单是轰轰烈烈地搞一场普查后,就让数据冷下来。”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森 发自福建、江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自然灾害   南安市   福州市   江西省   江西   精准   火灾   灾害   隐患   气象   森林   风险   记者   数据   全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