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40多的轮椅生涯,他哭了,智能助行机器人圆了他的“走路梦”

你是否还记得2008年汶川的那场大地震,夺走了多少同胞的生命,让多少家庭陷入悲痛的深渊,多少人从正常变成了残疾,站不起来,走不了路,或者需要借助拐杖、轮椅之类的辅具?


现实告诉你,科技为什么那么重要?2008年,汶川地震后伤员的康复干预,使得我国康复医学事业进程加快,助行机器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助行机器人可以协助失去运动能力的患者,对下肢运动进行恢复训练,一定程度下,能代替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帮助脑卒中、瘫痪等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当时,国内康复机器人领域仍然是一片空白,智能助行机器人这块都是美国和瑞士在领先和保持着。康复专家说:“以前的智能助行机器人大多需要进口,且价格过于昂贵,数百万才能买一台。而且在机器人的核心控制器、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软硬件领域都比较保守,不愿意向国内出售技术。”


智能助行机器人

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深圳作为科技接过国家给与的重任,大力研发智能助行机器人,终于,2021年推出了首款产品-穿戴式智能助行机器人,“这个产品适用于脊髓损伤、脑损伤、神经系统疾病、肌无力等因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中期后期康复训练,还有失能人群及腿脚无力老人的站立行走训练等。”工作人员介绍,将这套智能背心穿在身上,就可以锻炼患者平衡运动能力及行走肌肉和神经,使患者的行走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幅度提升,最终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每次穿上“智能背心”站起来时,下肢偏瘫的69岁退伍军人舒大爷腰挺得笔直,他表情严肃,缓缓迈开腿,像是在部队里走正步。“以前根本想不到,自己还能有站起来的一天,现在看外界的角度和感受都不一样了,因为我是军人,可以没有生命,但是不能站不起来。”舒大爷激动地说。告别40多年的轮椅生涯,他哭了。


智能助行机器人已经在引领全球助行机器人的多项技术发展,无论是云计算还是力传感器,都实现了国产自研、自生产,然后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让更多有需求的残障百姓都用得上,服务于民,关爱于民,替天下儿女尽孝。


智能助行机器人


智能助行机器人不但是科技智能产品,还要圆了每一个残障人士的“行走梦”,让自信和尊严萦绕着你。


智能助行机器人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评论!

麻烦点赞 关注 转发一下,弘扬正能量!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轮椅   机器人   汶川   智能   残障   下肢   大爷   背心   患者   生涯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