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原配:18岁时与14岁的毛主席结婚,建国后主席亲自为她破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要问起毛主席有几次婚姻,大多数人会回答三次。但事实上,毛主席在与杨开慧结婚之前,还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

虽然那段婚姻鲜有人知,但是在毛主席心中,依旧有着特殊的地位,以至于建国之后,毛主席罕见地为她破了例。

这位女子是谁?她和毛主席有着怎样的前尘往事?毛主席又为她破了怎样的例呢?

下面就跟着笔者一起走进他俩的故事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907年的一天,湖南韶山毛泽东家里,人头攒动、热闹不已,亲朋好友脸上都挂满了欣慰的笑容,满意地看着面前那的这对新人。

而这对新人正是年少的毛泽东与罗一秀。

这一年毛泽东14岁,罗一秀18岁。

虽然大家都在为祝贺毛泽东与罗一秀新婚,但毛泽东的心中,却十分不满这段婚姻,因为这次成亲并不是他自愿 的,而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

毛主席虽然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较为清寒,但是其父毛顺生节俭勤劳,信奉“勤劳本业”的家训,带领全家起早贪黑、勤奋劳动,终于将一个贫困的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毛顺生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供几个孩子读书,希望长大之后跟他一样从商,继承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家业。

所以从小,毛泽东就被父亲扔到私塾里去学习记账本领。

而毛泽东十分喜欢看闲书,这让毛顺生感觉儿子在不务正业,父子俩经常发生冲突。

在1906年的秋天,毛泽东因不满井湾里私塾教师毛宇居的教学方式,以及刻板的经书而退学。

毛顺生自然要求儿子继续上学,理念不和的两人大吵了一架。

虽然结果以毛泽东的顺利而告终,但是对于儿子的“离经叛道”,毛顺生自然萌发出了给他找一门好亲事的想法,想要借此让儿子收收心。

这时,罗家就闯入了毛顺生的眼里。

在韶山,罗家也算是个大户人家,田产较丰,家境富裕,罗一秀的父亲罗鹤楼通文墨,能识文断字,在当地可以称得上是:地主中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中最有钱的。

罗一秀耳濡目染下,能看书识字,家教良好。

巧的是,罗氏的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的堂姊妹,也就是毛泽东的姑祖母。

这样算起来,罗一秀就是毛顺生的表侄女了。

旧时婚姻有所谓亲上加亲的习俗,这样看来罗氏嫁到毛家,多少也有受到这一习俗的影响。有了这层关系,两家自然乐见其成。

另外毛家人也非常喜欢罗一秀了。先不说毛顺生是如何满意自己的这个表侄女,就连毛泽东的母亲也甚是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媳妇。

罗一秀性格温柔贤淑、勤劳俭朴、人也生的体面秀气,在嫁到毛家后,时时帮助婆婆料理家务,是婆婆的好帮手。

就连弟媳王淑兰也对罗一秀赞不绝口,由此可见,罗一秀真的算是一个温婉贤惠的好媳妇了。

三年婚姻缘何走到尽头

虽然父母都满意,但是毛泽东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他原本对于这具有封建色彩的包办婚姻是极不情愿的。

但奈何他反抗无望,再加上父母亲友十分喜欢自己这个刚过门的妻子,所以他也就默默接受了这个事实。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互不打扰。

毛泽东是一个年少有大志、心中有沟壑的人。

他一直盼望着走出这座小乡村,去别处更好的地方求学闯世界,所以在跟罗一秀结婚之后,即使停学在家,他也没有对自己降低要求。

在帮父亲记账和下地劳作以外,毛泽东把韶山所有能借到的书都借阅了一遍。

内容不仅多且杂,涉及面还极为广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眼界与见识得到了很大的开阔。

罗一秀在婚后的日常相处中,知道毛泽东只把自己当姐姐看待,对自己没有男女之情。

渐渐地,罗一秀也打消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只一心伺候公婆,对自己这个名义上的丈夫体贴备至却又不多加打扰。

在毛家生活的这几年间,罗一秀做到了对公婆孝顺,对丈夫体贴,对弟弟和弟妹爱护有加。

谁不说一句,罗一秀是一个温柔贤淑又有才干的好媳妇儿?这样好的媳妇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

并且从之后毛泽东对待罗一秀和罗一秀家人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知道,毛泽东对罗一秀本人是没有任何意见的。相反,毛泽东是十分尊重自己的这个妻子的。

但是,毛泽东是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一个接受过新思想教育,倡导高尚自由的爱情观、钟情自主的婚姻观的人,又怎么接受得了父母包办婚姻呢?

毛泽东后来敬告全中国青年男女中说道:

“你们自己的婚姻,应由你们自己去办。父母代办政策,应该绝对否认。恋爱是神圣的,不能威胁,不能利诱的!”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样安稳的日子并没有过太久,在罗一秀嫁到毛家的第三年,便出现了意外。

1910年春,罗一秀患上了细菌性痢疾,毛家虽竭尽全力给罗一秀找医生治病,但当时由于医疗知识过于匮乏,最终药石罔顾。

最终罗一秀不幸病故。

罗一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的一生从没有对不起谁,只是时代造就了她的悲剧。

成婚三载,对待丈夫家人,事必躬亲,年仅21岁就香消玉殒。

对于罗一秀的去世,毛泽东心中十分难过。

两人虽然没有同居过,不是真正的夫妻,但是在罗一秀嫁到毛家的这三年中,两人也算相处融洽,在毛泽东心中,他一直把罗一秀当做自己的姐姐一样爱重。

在后来韶山毛氏修族谱时,毛泽东将自己与杨开慧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列在罗一秀名下,借以告慰亡灵。

去毛泽东家乡看的话,我们会发现,罗一秀的坟墓位于毛泽东故居对门的山上,旁边挨着的就是毛泽东父母的坟墓,由此可见罗一秀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

罗一秀病逝半年之后,即在1910年的秋天,毛泽东在舅舅、老师和族亲的帮助下,跨进了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的大门。

在毛泽东临行之前,他给父亲毛顺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把这首诗夹在了父亲常看的账簿里,随后,大踏步走上了他的传奇之旅。

从此,崭新的一页就此掀开。

毛主席与罗家的亲情

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在处理自己亲朋好友的关系上很有原则。

建国后,有多少以前的亲戚找来,希望毛主席给他们在北京安排工作,毛主席都拒绝了。

只要掀开了一个口子,那么往后都是为工作,为利益而来。

但就是如此坚守原则的毛主席,却只为一个人打破了自己的原则,并表示要把这个人接到北京,在北京给他找份工作。

这个人就是—罗石泉,罗一秀的弟弟。

在罗一秀病逝之后,毛主席对于婚姻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他知道罗一秀的逝世对于罗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对此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在之后的岁月里,毛主席一直尽自己所能给罗家以实际的帮助和弥补。

1925年3月份,毛泽东在湖南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他想到罗一秀的家就在这边,于是,借一次去杨林调查和开展工作的机会,来到了罗鹤楼家。

见毛主席一直惦记着自己家,罗鹤楼心中也感念不已。

在罗鹤楼家,毛泽东见到了罗立芳、罗石泉、黄可忠等人,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这次毛主席去罗家期间,与罗石泉相谈甚欢,毛主席非常赏识这个人,对他的能力和见识表达了肯定。

后来,在毛主席的影响下,罗石泉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同年冬,经毛主席介绍,罗石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轰轰烈烈开展农民运动时,罗石泉也不畏生死,紧跟毛主席的步伐,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0年,罗石泉曾写信给毛泽东,请求赴延安参加革命。

毛泽东亲笔回信,希望罗石泉在当地组织力量,秘密开展地下工作。

不幸的是,在11月份,罗石泉被捕,在经历3个月左右的牢狱生活之后,罗石泉由邻居保释出来。

随后,罗家一家迁到了沅江草尾。期间,毛泽东还给罗家资助了银钱和大米以供更好生活。

建国之后,毛主席也十分关心罗鹤楼的身体状况。

他亲自写了一封信寄往罗家,信中表达了他对于老先生身体情况的关心,和对于罗家亲切的问候,在信的结尾,毛主席说道,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希望老先生能来北京做客。

遗憾的是,罗鹤楼在1943年已经去世了。毛主席为革命东奔西走,消息竟是迟了那么多年才知晓。

1950年,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要回湖南省亲。

在临行之前,毛泽东交代毛岸英,回家之后,一定要去看看舅舅罗石泉,并托毛岸英给罗石泉带去一盒茶叶和20万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200元)。

回到韶山后,在毛氏祠堂里,毛岸英和罗石泉见面了,详细询问罗家情况之后,毛岸英表示要带罗家的一个儿子去北京。

罗石泉婉拒了这个提议,说道:

家里有田耕,地方上有工作,不必出去给国家添麻烦。

又过了一段时间,罗石泉给毛主席写信,说自己年龄大了,希望去北京看看。

一向不愿意家乡人来北京的毛主席欣然同意,并亲自安排了罗石泉在北京的所有行程。

由此可见,毛主席一直没有割舍过对于罗家的亲情,而罗家也十分体谅毛主席,不让毛主席给自己开先例,不打破规则,只愿靠自己的双手努力生活。

十八岁的罗一秀遇见了十四岁的毛泽东,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不幸的是,生在了那样一个年代,年华早逝;幸运的是,认识了毛泽东,那个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给万千妇女以解放的一代伟人。

新时代的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自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石泉   韶山   表侄女   私塾   原配   湖南   北京   勤劳   不幸   儿子   父亲   主席   父母   心中   婚姻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