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孩子睡觉张口、打呼,都是腺样体肥大惹的祸吗?

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全国爱鼻日”,2023年的主题是“气道健康,从鼻开始”。如今,儿童鼻腔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孩子出现晚上睡觉打呼、有时张口的情况,是腺样体肥大吗?如果不进行手术切除,孩子会龅牙变丑,甚至变笨?随着大众对腺样体肥大越来越关注,许多家长对其认识存在着较大的误区。

其实,孩子晚上睡觉打呼噜或张口,并不一定都是病,更不能等同于腺样体肥大,需要正确辨别和对待。不仅是成人,孩子睡觉也会打呼噜,即便有时伴随轻微张口,只要呼噜声均匀、规则,声音不大,变换体位就会减轻或消失,一般不需要特别干预。

众所周知,孩子的生长发育尚不完全,咽喉腔、鼻腔空间相对狭小,此时的腺样体、扁桃体又普遍会有些肥大,所以在孩子劳累、感冒或鼻塞时,由于气流通过受阻,睡觉时就会出现轻微的打呼或张口。但如果打呼噜的同时伴随有明显的憋气、呼吸困难、睡眠不实、异常体位等情况,就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排除疾病状态。

令许多家长谈之色变的“腺样体”,究竟是何物?

腺样体,又叫增殖体,或咽扁桃体,是位于鼻腔后部、鼻咽顶部和后壁的一处淋巴组织。正常生理情况下,在儿童时期,尤其2-6岁时处于增生旺盛期,通常在10岁以后逐渐萎缩,成人则基本消失。

若腺样体过度增生肥大,堵塞相应部位的气道,则使气道受压变窄而出现睡眠时发出鼾声、张口呼吸等,严重者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孩童面部发育,出现嘴唇变厚、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腭骨高拱等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因此,若孩子有上述类似情形,可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常规如鼻咽侧位片、鼻部CT、鼻内镜等都能对腺样体状况作出评估和判断。作为专科医生,笔者更倾向于鼻咽侧位片检查,此项检查既经济又准确,且辐射较CT更小,还能避免低幼患儿因惧怕鼻内镜检查而带来心理阴影。

需要提醒的是,“腺样体面容”是在腺样体肥大的基础上、长期张口呼吸而导致的特殊面容,若孩子只是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嘴唇变厚或牙列不齐等,请不要都草率冠之以“腺样体面容”,这个“黑锅”腺样体可不背。可以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也许通过矫正牙齿,孩子会更加美丽和帅气。

孩子被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手术还是不手术?

由于儿童腺样体存在生理性肥大,所以即使被诊断出“腺样体肥大”,家长也不要过度紧张,更没有必要把焦虑情绪传给孩子,因为没有临床症状的腺样体肥大,基本上是不需要过多干预的。一般通过观察、等待,静待其萎缩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腺样体的逐渐萎缩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若孩子出现因腺样体肥大而导致的一些症状,如前所述的夜眠打呼噜、经常张口呼吸,睡眠不安,严重的呼吸暂停,或面容改变等表现,则需要到正规医院请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常合并存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而上述疾病在经过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后,症状基本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打呼和张口呼吸的情况也能随之好转;否则,即使匆忙手术切除了腺样体,鼻炎的反复发作也会导致孩子鼻塞、鼻涕,影响呼吸而致使打呼、张口呼吸等症状依然存在,而手术切除腺样体的作用就很微小。有些家长不解为何孩子腺样体切除后还是打呼噜、张口呼吸,答案就在于此。

没有临床症状的生理性腺样体肥大不需要干预;有临床症状的腺样体重度肥大,宜首先采取药物治疗以缓解、减轻症状。对于保守治疗有效者,就可以采取边治疗边观察的策略,对症处理;对于保守治疗没有效果、临床症状仍然突出的重度腺样体肥大,则宜进行手术切除,以减少或杜绝由其引发腺样体面容、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可能。

对于肥胖儿童,建议控制饮食,少食油腻、甜食等易胖食品。日常需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适当养成侧卧位睡眠习惯,改善上气道通气状态。注意保暖,积极防治感冒以及鼻部、咽部、口腔慢性疾病,减少上气道阻塞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鼻咽   孩子   鼻腔   体面   症状   睡眠   呼吸   手术   家长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