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将达1214亿元!这类大学生很"吃香",官方支持"入学有编、毕业有岗"

曾经,“馑”“旱”“凶”“歉”充斥我们的历史,现在,“饥荒”只留下一个遥远的背影;

曾经,“谁来养活中国”让我们难以释怀,现在,中国人的饭碗被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曾经,怀着“禾下乘凉梦”的袁老、一生只做“育种和育人”两件事的周开达院士长眠在深爱的土地,如今,无数年轻热忱的后来者坚定擎起新一代的接力棒,决心续写光明。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农林人才

袁隆平院士(图源:人民网)

周开达院士(图源:成都科协)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持续支持农林专业和农林院校发展”。循着悠久历史的足迹,“天府粮仓”之畔一所“新农科”人才摇篮——四川农业大学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了广泛关注。

从“兴中华之农事”到“请总书记放心”

近117个春秋之前,四川第一所农业院校本着“兴中华之农事”的初心使命巍然筑起,几经更名、西迁雅安后,这一粒兴农报国的种子,终于长成了今日四川农业大学的亭亭之姿——坐拥三地川蜀风光,川农已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位居2022软科中国大学农科实力前十名

(图源:软科)

支撑起川农“金字招牌”的,除了百年底蕴,还有在农业领域的绝对实力。

近年来,学校取得了不少突出成绩:83个项目获2022年度国家基金项目资助,资助项目总数居全国农林高校首位;培育出全球独有的“春花枇杷”;参与的黑麦基因组组装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获得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18项,主持获奖数在全省高校中位列第2,仅次于四川大学……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永丰村)考察调研。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马均教授向总书记汇报了园区所采用的水稻新品种和生产新技术,收获了总书记的肯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更是对四川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更高定位和要求。川农作为四川省属高校,责无旁贷,挺膺担当。

2023年行将开启之际,学校发布了《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和《服务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2022-2025)》两大方案,计划每年投入超一亿元经费,持续推进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协同发展,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强劲科技支撑。这一举措受到了《光明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聚焦。

(图源:光明日报)

播种“知农爱农”,丰收“强农兴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此背景下,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助力“三农”事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四川农业大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担起的时代重任。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开设生物育种、智慧耕地、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林智能装备、乡村规划设计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要,学校适时开展学科结构调整,新增智慧农业等6个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农科”专业、作物机械装备及其智能化等服务“三农”的4个二级方向,获批全省首个兽医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作物学和畜牧学“双核驱动”,高峰、高原、基础、培育学科“四维支撑”的学科建设格局,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加快构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高地。川农建立了以国家需要、产业需求、行业应用为导向的农业人才培育机制,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施学科建设支持计划、2000万元实施专业建设支持计划,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组织2.4万名学生组建1600余支实践团队,投入100余万元打造800多支特色实践团队,启动“乡村振兴实践先锋计划”。

此外,学校还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把课堂搬到碧野”,计划将耕读教育覆盖到全校15个授予农学学士学位的专业,持续打造川农特色耕读教育品牌,将知农爱农的种子播撒向祖国大地,将强农兴农的信念厚植于师生心间。

风光如画的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川农学子在此开展耕读教育

从学校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可以窥见,如今的农业人才早已不是“靠天吃饭”“下地种田”的传统“农民”,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快速融入,农业从业者的肩上还增添了服务国家种业安全、耕地保护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系统治理等责任。根据人社部的预测,农业科技人才将是今后急需的人才之一,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更是受到市场青睐。不仅如此,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字里行间,也处处洋溢着农业科技人才迎来“春天”的气息——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源:人社部)

(图源:教育部)

同时,振奋人心的数据也不断涌现——

(图源:央视网)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

农业发展步入“4.0时代”的当下,川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强化工作统筹、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狠抓就业帮扶和推进“就业育人”等方式促进高质量就业,川农学子的就业形势也“一路上扬”。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3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考录为选调生、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系统工作;30%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就业;30%以上毕业生成功升学,其中有90%以上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中科院系统录取。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为:

陈玉坤,入职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总承包公司;

杜智雄,入职阿里巴巴大淘宝(杭州总部)技术部;

王鹏,于南京市联勤保障部队某单位担任助理工程师(军队文职);

黄可,保研至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竹颖,保研至清华大学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专业;

钟脉艺,保送至清华大学。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国安全稳定的基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正在为这个古老的行业带来新的命题,欲探其详,欢迎来到蓬勃生长的四川农业大学,你我将一同参与和见证“国之大者”的辉煌腾飞!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新闻网、人社部官网、教育部官网、前瞻产业研究院、光明网、四川农业大学官微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业大   清华大学   教育部   农科   粮仓   科技人才   吃香   总书记   农林   乡村   产业   计划   大学生   农业   学校   官方   人才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