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在西周覆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爱恨纠纷?

世人皆知烽火戏诸侯,佳人一笑,覆了西周。那你可知在这王朝覆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爱恨纠纷?

褒姒,褒国姒姓,无名留史,周幽王第二任王后,生太子伯服,幽王甚爱,史载褒姒冷艳,不展笑颜。世人大都认为于褒姒来讲,对幽王是厌恶,甚至憎恨。可深宫幽幽岁月,有那么一个人以满腔深情待你,不惧人言死谏,只想竭尽所能让你开怀一笑,想来便是心似坚冰,也会慢慢融化。史载前782年,宣王姬静去世,父死子继,幽王继位,立申后为王后,申后所生之子姬宜臼为太子。幽王二年镐京地震,经渭洛三川枯竭,岐山崩塌,而山崩塌,川枯竭,则被视为不祥之兆,乃王朝覆灭的迹象。大夫伯阳父便言,十年之内,国将不存。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此等预言如何得出我们无从知晓,但历史的结局告诉我们,大夫所言一语成谶。幽王三年,周幽王派兵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史册中并未有关于褒姒容貌如何的记载,但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以及幽王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褒姒定是容色倾城,芳华绝代。得褒姒后,幽王对其极尽宠爱,于次年生子伯服,此后荣宠日盛。可即便是如此,褒姒也并不开心,想来还是心有不甘的吧。作为乞降之物,他的命运又哪里由得自己。家国族人的命运系于一身,作为保全他们的物品被拱手于人。或许褒姒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偏偏遇上了愿意燃尽烽火也要换其一笑的姬宫湦。

褒姒终日不曾展颜,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无无可奈,重金悬赏之下,奸佞之臣虢石父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烽火台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紧急军事示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聚设烽火台。而西周为了防备犬戎侵扰,在都城附近一带也修筑了许多,每隔几里便是一座,一旦敌军来犯,哨兵便点燃烽火,其余烽火台相继如此,向周围诸侯示警。诸侯见了烽火,便知天子有难进京勤王。一声令下,烽火冲天,狼烟四起,各地诸侯急忙带兵救驾,千里奔波,风尘仆仆,一个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可到了骊山脚下一望,却无任何犬戎兵卒踪迹,只有高台之上笙歌燕舞,一派悠闲。

这才知晓被人玩弄,然纵使心有怨言,亦敢怒不敢言,忿忿而归。而高台之上,看着千军万马,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冷若冰霜的佳人,终是露了一丝笑意。幽王见状大喜,立马赏银千金。有人说,褒姒正是看到了各路诸侯的狼狈之相,才忍不住发笑的。如今想来,怕不尽然。想是通过此事,终于看到了幽王的对己真情,心底触动,这才嫣然一笑的吧。不管旁人如何说他,在他心中,山河万里终敌不过姒姒一笑。于家国百姓来说,这样昏庸残暴的君王是国之不幸,可与乞降敬献的亡国之奴来说,幽王的真心恐是比什么都可贵。亡国之君祸世妖妃,他们的深情只是生错了人家。幽王八年,申后及太子宜臼被废,改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申侯为此大为恼怒,于三年后,幽王十一年,联合外族大举进攻都城,而彼时的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却在无诸侯前来救援,到底是当日的因结了今日的果。

骊山脚下,幽王及太子被杀,西周自此覆灭。果真应了当日谶语,而倾国一笑的褒姒则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西周   高台   都城   王朝   烽火台   亡国   王后   诸侯   烽火   太子   纠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