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煤气包

汤亚和

我第一次见到煤气包,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刚工作时。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没有准备下酒菜,打电话让我下班后,去西藏北路桥堍旁的“稳得福”烤鸭店,买半只烤鸭回来,这在当时属于上档次的待客菜。买烤鸭要排长队,我就往桥堍东边“望野眼”,有一只巨大的煤气包挡在眼前,原来这里就是上海煤气公司所在地,中学同学小芳当年分配在煤气公司,可我们家里却还用着蜂窝煤。

后来我才知道,上海的煤气包(正式名为煤气储备柜)最早建于1864年,可储存煤气1700立方米,用户不足一百户,可谓是金贵之极。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人工煤气推广普及,煤气用户不断增加。到九十年代时,上海已有237万户家庭用上了煤气,供气达18.7亿立方米,有22座煤气包遍布上海的浦江两岸,成为钢筋水泥城市里的一道景致。

有一段时间,我帮朋友一起做房产销售。紧贴着大渡河路,有两座高耸的煤气包,历经风吹日晒,筒壁锈迹斑驳,很有一种沧桑感。有位客户家住附近的某公寓,四楼两室一厅,装修得非常考究精致,客户却急着要卖掉住房,另觅他处。我有些疑惑,客户苦笑着,带我走到朝北房间,触目便是两只巨大的煤气包。她告诉我,公寓和煤气包差不多同时间建成,煤气包就像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她晚上常做噩梦。听说煤气还可能会爆炸,更是紧张得寝食难安,夫妻为此龃龉不断。但问题是房子急着出手,房价就会被压低,我劝她再等等看,说不定煤气包就会拆掉呢,客户却去意已定。我只好挂牌售房,很快就找到了下家,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当年上海市民翘首盼望着装煤气,却又不愿与煤气包为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邻避效应”吧。

没想到我说的话竟然成真,去年,大渡河路上两只煤气包最后一块壁板被悄无声息地拆除,这两个上海乃至亚洲最大的“干式气柜”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走在大渡河路周边道路上,眼前再也没有庞然大物遮挡,道路笔直洁净,绿树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春去春又来,这些天,我到大渡河路上的普陀区图书馆欣赏巴金等名家手迹。从北窗往下望去,褐色的泥土上,还镌刻着两个清晰的巨大圆形,那上面就是曾经的煤气包啊!我又来到上海市体育宫,想要实地看一下这块土地,却被栅栏围住。有许多市民正在空地上打网球、投篮球,蓬勃的春意绽放在他们的笑脸上。听说煤气包原址将改建成一座体育和休闲公园,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福祉。不远处的大渡河路、武宁路口,“中信泰富”双子塔即将开业迎客。

如今在上海的东西南北,时尚精致与世俗烟火气共存,餐饮吃喝与健身玩乐融为一体。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位搬离此处的客户,我觉得,她现在一定生活得很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大渡河   朝北   金贵   煤气   普陀区   上个世纪   壁板   烤鸭   上海   精致   公寓   当年   家里   路上   客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