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棒!”

来源:【濮阳日报】

3月8日晚,夜已经很深了,在遥远的阿尔及利亚斯基克达港的营地宿舍楼内,仍有一盏灯在亮着,卢富强还在伏案编写该油气港口的试运行方案。他是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伊朗项目部的技术主管,从去年6月8日入驻阿尔及利亚斯基克达港以来,已经在这里坚守了200多天。

斯基克达港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为港口项目提供先期技术服务。甲方同事及业主对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可,他们总会用生硬的汉语对卢富强说:“中国人,真棒!”

卢富强是近些年来中原油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中原油田“走出去”发展战略,服务沿线建设的成千上万油田人的一个缩影。

一块阵地 一面旗帜

阵地有大也有小,卢富强坚守的阵地只有他一个人。但是他在国外的故事,已经延续了好几年。

2015年,卢富强进驻伊朗重点工程北阿项目,因工作表现突出,甲方多次向中原油田发来感谢信。卢富强连年获得中原油田优秀人才、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这次去阿尔及利亚,也是甲方点名让卢富强去的。

一顶安全帽、一个口罩、一条安全带、一双劳保鞋……这是卢富强刚去阿尔及利亚时的工作标配。彼时,新冠肺炎疫情依旧肆虐全球,但他依旧坚守岗位。编制试运行进度方案需要对现场进行踏勘,他每天都会带着笔和本绕着斯基克达港“转圈圈”。一个笔记本让他画得密密麻麻,才一个多月,一双劳保鞋就“张了嘴”。很多甲方同事看到卢富强在烈日下辛苦踏勘时,总是招手劝他休息一下,但卢富强总是笑着摆摆手。

“虽然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但我要用我的工作态度让他们知道,中原油田人、中国石化人、中国人,做事情就是这样严谨细致。”这时候,卢富强觉得自己就是一面“旗帜”。

一间宿舍 一束光

3月8日,阿尔及利亚的清晨,闹钟一响,卢富强就从床上蹦了起来。前一晚,他按照业主要求修改了相关设备预冷方案,邮件发出时已是凌晨,晚上只睡了5个小时。但是,卢富强洗脸后,又打起精神去现场推进各路调试工作进度。

编制试运方案是一项枯燥的工作,每天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甲方同事不认识卢富强,并且对方有其固定的文控流程,卢富强在沟通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不是找不到需要的资料,就是获取的资料不是最终版。但是,他没有放弃,直到摸清各项流程。

熟悉工作流程和查阅资料是第一步,编制方案及程序文件的过程更需要耐心和毅力,其中与甲方和业主沟通落实修改意见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语言的差异、方案和程序结构的差异,就像一个个关卡,方案讨论会往往一开就是一整天。

很多时候,卢富强都加班到深夜。一间宿舍,一束光,在斯基克达港的营地宿舍内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一种精神 一个传承

在我市某高中担任高三年级化学教师的尤润格没想到,丈夫卢富强这一去就是8个多月。尤润格和卢富强是大学同班同学,研究生毕业后,两人相约来到濮阳,在这里成家立业。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卢富强践行中原油田“走出去”发展战略,常年在海外市场工作。卢富强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3岁,日常生活中却帮不上忙。妻子“解锁”了很多新技能,汽车保养、家电故障维修……这些需要大老爷们操心干的活,尤润格已经“门清”。

“我老公在国外发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我也会传承这种精神。”尤润格说。

卢富强还把石油精神播撒在海外。2020年,卢富强一个人在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伊朗项目部坚守了10个月,让甲方员工竖起了大拇指。这次在阿尔及利亚,卢富强已经坚守了8个多月,在这里他依旧认真负责,还收获了一名来自甲方的徒弟。卢富强说:“每个驻外人都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就是一定要让中国石油人精神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史式灿 通讯员 魏园军

本文来自【濮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阿尔及利亚   濮阳   润格   伊朗   甲方   油气   宿舍   中国人   方案   工作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