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此无大事》:一份真诚、实用的告别清单

关于死亡的话题,总是感觉很沉重,读完《人生除此无大事》似乎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死亡并不突然,而是人生的一种必然。

《人生除此无大事》开出了面对死亡要做的系列清单:书中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提出要提前计划,以免留下烂摊子:清空自己的阁楼以及情感账户,整理所能赠予的东西,包括自己的人生故事、给后人的一封信、一份道德清单,以及少不了的各种文书工作。在第二部分“应对病痛”中,则更加具体地进行“指导”,一旦知道自己病了,该如何与医生讨论预后情况,如何应对恐惧和其他复杂的情绪,特别提示了疾病对于亲密关系的影响。而在“一路相助”“临近死亡”“逝后”这三章,对于死亡的最后到来给出具体的操作办法,比如:要带什么去医院,如何避免不需要或不想要的护理方式,如何把自己即将死亡的事讲给孩子听,以及死亡在眼前的迹象等。

除了关于死亡的一些指导和技术性操作,书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于生命观的传导和指引。

“死是什么意思?”

——死亡意味着身体不再工作。它不再呼吸、不再移动、不再感冒不再饥饿或受伤。植物和动物也会死亡。死亡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你也会死吗?”

——我应该很久以后才会死。我现在很健康,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假如我死了,也会有很多人来照顾你,比如你的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

“上周我见爷爷时,对他很刻薄,是我把他害死了吗?”

——说一些气话或者有坏的想法并不会把人害死,就像温柔善良并不能阻止死亡一样。爷爷离世,不是任何人的错。死亡会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他走了,我们都很难过,但这与你所做的一切无关。

……

在儿童电影和书籍中,角色的死亡画面通常是灵魂化作一团烟雾升起,身体扑通一声倒下,脸颊如苹果般鲜红,仿佛还充满活力。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死亡可能是一种暂时的、抽象的概念,而且只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不会发生在自己或亲人身上。关于死亡以及对死亡的看法,书中给出了直接而明确有效的回复,能让孩子更清楚地面对死亡。

《人生除此无大事》一书,通过专业细致的指导,试图帮读者跳脱出现代医学所塑造的“永不言弃”的意识,告别“药(术)到病除”的神话,转身去接纳临终关怀、宁养医学等安宁疗护的基本观念。从这个角度说,此书能淡化或减轻我们对生命终结的恐惧,让病者在生命终结之前尽可能多地享受生命的自由。

《人生除此无大事》作者是B.J.米勒和肖莎娜·伯杰,B.J.米勒22岁在大学就读期间遭遇横祸,虽从死神手里捡回一命,却永远失去了双腿与一只胳膊,后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安宁疗护专家、TED知名演讲人,是安宁疗护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肖莎娜·伯杰是世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编辑部主任、《连线》杂志前髙级编辑,肖莎娜的父亲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她陪父亲走完了人生蕞后的阶段。

两位作者希望在本书中就此沉重的话题带出正面的讨论及思考。而在我看来,最好的关于“人生退场”的图书应该既可以帮逝者安宁、优雅转场,又可以让生者平稳过渡、生活从容。《人生除此无大事》可以帮助读者接纳病痛甚至死亡,是人们生命旅程中可贵的一柄精神手杖。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米勒   中国青年报   清单   临终关怀   演讲人   人生   病痛   安宁   爷爷   恐惧   沉重   真诚   身上   父亲   生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