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断供23种设备!中国半导体或倒退10年,外媒:中国芯输了?

3月31日,日本政府发布公告,从7月份开始,国内将限制出口6类23种芯片制造设备。这23种用于芯片制造的设备包括薄膜沉积、清洗、光刻、刻蚀、热处理和测试设备

我们再回过头看今年1月29日的新闻,美日荷三国初步达成了关于限制对华出口芯片制造设备的协定,荷兰当即发布声明限制DUV光刻机出口,又过了数月,荷兰宣布正式加入美国对华的半导体制裁阵营。

美方率先发送制裁,荷兰紧跟其后,我们会发现日本此举也是在“配合美国限制中国制造先进芯片的能力。”

面对这样的接二连三的制裁和技术封锁,有人悲观表示,国产芯片发展将会倒退10年,回到90nm工艺技术,因为我国目前实现量产的光刻机标称支持90nm工艺,所以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日本限制出口:损人害己

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政策到美日荷三国协议,荷兰日本纷纷跟随站队,三国联合对我国芯片半导体技术进行限制封锁,正式拉开了芯片技术战的序幕。

作为世界最大的产能出口国,我国和中日等国家都是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国际贸易主要获益者。美元近年来发展略有颓势,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贸易结算货币。我国在芯片半导体领域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而日本因为其国家生产力不足对外循环经济更加依赖。

从日本加入管控名单的23类产品来看,均为制造线路宽度在10~14nm以下的尖端科技产品设备,这对我国的尖端科技发展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日方相关官员说,我们这项举动和限制适用于所有国家,并不是针对某个国家。口口相称说此举不是针对中国。也不是跟随美国荷兰的步调。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为了阻止我国发展先进技术。

就像外交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的一样,这一出口限制损人不利己。除了中国的相关企业受到限制,日本自家企业也被牵扯其中,包括东京电子、尼康等10多家日本企业巨头,在这项规定下,他们想要出口公司企业的设备,必须获得日本的出口许可证,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吗?

不止芯片领域的限制,以美国为主导、其他国家跟随站队的全球化逆经济本身就是损人害己的行为。

一方面这些国家的过量货币供应需要全球的产出为其买单,另一方面又和中国脱轨,拒绝贸易合作,简直自相矛盾。

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我国在全球的最大产能出口国地位,工业国家制造出的商品根本不缺市场,大家都希望商品销量增加给本国增收,美日荷等过对中国的限制举动,损害了自己的利益,目的就是把高新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让中国实现加速超越。

日本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发展也十分前沿,在国际市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生产厂商众多,且覆盖面积广,可以说日本是全球最容易打造半导体产线的国家。

美国公布了对中国半导体的限制政策之后,如果日本方面给力,日本的厂商可以迅速占领中国的半导体市场,然而世事难料,作为一直跟随美国脚步的“小跟班”,自然是要跟紧老大,顺从美国的意愿,如果将半导体设备技术无限制流向中国,那就是公开和美国做对了。

因此日本既不能违反美国的意愿,也不想彻底断掉和中国的贸易往来,这种两难境地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内部矛盾,会带来更大的潜在影响和损失。

我国的半导体发展现在如何?将会受到哪些影响

光刻机是制造半导体的核心设备,也是全球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之一。但也因为国家的最高技术,研发生产门槛极高,只有少数的国家企业才能够生产,目前来看先进的技术主要掌握在荷兰ASML、日本等几家企业,当然了,主要控制权在美国手里。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消费进口国,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制造,打断美国的技术垄断和制裁。我国的第一台光刻机问世时,引来众多人嘲笑,很多人评价说我国的光刻机技术落后世界20年。

努力的人不应该受到嘲笑。从无到有,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且在研究的路上不断深入,事实也证明了,中国是一个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极强的国家。

2019年,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陈大年接受采访,说中国有希望在三年内研制出28nm以内的光刻机。当时的中国已经可以自主研发28nm规格,对于更进一步的14nm、7nm规格,我们也三年内完成。

如今三年已经过去,我国的发展技术到了哪一步呢?

回顾近年来研发进程,中国光刻机的发展受到了美国的严重阻挠。自2018年开始对中国芯片方面的技术制约一再升级,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自强不息的钻研让荷兰最大的光刻机生产厂商都坐不住了。

ASML公司的CEO彼得·温宁克在旁观美国对中的制约和限制后,曾发表看法,“如果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继续下去,用不上三年中国人就可以自己制造了。”

话虽这样说,但是他们也不乐意看到多出一个竞争对手,毕竟中国多制造生产一台,他们能够得到的利益就少了一份。

重压之下中国的研究没有停滞不前,但是技术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但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很多精细技术的突破才是最关键的。

首先来看我国的研究成果。之前就已经研发出了90nm~28nm之间多个节点的光刻机,近年来又逐渐实现量产出口。虽然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并不是最先进的设备,但已可以满足大部分生产需要。这些光刻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芯片、安防芯片等。

在更低节点的光刻机研究中,我国奋起直追,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已经研制出了14纳米和7纳米极紫外光源,并且已经开始进行EUV光刻机的集成测试。

另外中国也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虽然近两年一种受到来美方的干扰,但学习步伐没有中断。和荷兰的ASML在2020年达成合作,2021年和日本企业新光达成合作关系。这些断断续续备受阻扰的合作交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半导体芯片工业在短短数年间迅速发展,进步明显,缺陷也很突出。首先是本来技术就不如人,再加上技术制约,发展速度更加滞后,其次就是在发展初期我国企业过度依赖于进口商品,缺乏自主研发技术,高科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没有重视起来,导致缺人缺技术,什么都缺。

国家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呢?当华为公司被美国制约之后,切断了芯片的来源,不但华为一度陷入危机不得不出售荣耀的生产线,国家也深刻意识到了拥有自主光科机和芯片技术刻不容缓。

高端的芯片技术产业都在外国,被美国牢牢把控着,限制芯片出口的禁令一下达,中国无奈之下不得不改变思路,另谋发展。

我们再怎么研究,光刻机上的技术要想超越国外的水平还需要很大一段时间,与其和他们竞争已经成熟的研发芯片市场份额,不如将发展重心放到已经成熟的芯片上。

在这样的研究方向和法案战略里,我国的研究成果初见成效。中芯国际在行业内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不论是客户数量还是产品种类,都具备了初步发展规模、

按照这个发展势头,中国的芯片发展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但2023年初,美日荷三国一纸联合声明再次打破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之前是切断了芯片等尖高端领域的技术,现在连中低端技术也进行了限制。他们联合切断了对中国光刻机的供应,美国可能已也意识到了,之前对中国的限制战略短期内对我们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是长远来看只会加速我国的技术成熟。

综上所述,这些限制措施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光刻机和芯片技术的发展,对整个产业链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但是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从我国芯片的飞速发展,到我国对这些封锁行为作出的有力反击,无一不说明了我国国力正在逐步强大起来。

我国在3月31日发布公告,对美光公司的产品进行审查,对所有人来说都出乎意料。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不是美国等国家经常对其他国家做的事情吗?

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中国以前的态度不够强硬,对于别国的打击,我们总是抱着和平态度,仅给予警告,不痛不痒,带来的是更为严厉的打击报复。

既然现在大家已经开诚布公,那我们就没必要再一味忍让,国内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国民对国有芯片的认同也给国家注入了强烈信心,我们从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技术被卡脖,也许是好事。

从经济角度看,这项政策可能会使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并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机会来填补中国在芯片领域的空白。

从技术角度看,这项政策可能会迫使中国加快自主研发芯片和其他关键技术的步伐,促进其科技自立和技术创新。然而,这种限制也可能会对一些国内芯片生产商造成影响,因为他们需要从海外获得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

我国在之前的芯片技术发展中过于依赖进口,这次多国联合对我国技术进行限制,也还是强行为我们“断奶”,我国媒体也说过,“是要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因此长痛不如短痛,短期的技术封锁可能会让我们的半导体事业陷入消沉期,但是长远来看,要想摆脱被别人扼住喉咙的现状,就必须经历这一阶段。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我国目前能做的就是尽量降低7月份之后的影响,该存货存货,同时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加大科技研究力度,趁着这次打击埋头苦干,争取在几年后来一个彻底大改造。

任何新兴大国的崛起都不简单,要面对守成国家的强力阻击,更要着重改变自己。我们总夸张的说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完成了“弯道超车”,但任何超越都是付出了高于常人的努力和时间,更何况我们现在面对的对手为了实现目的不择手段。

当没有退路的时候,只能大步向前,这句话不但适合中国,也适合所有为了目标奋斗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日本   半导体   中国   光刻   荷兰   美国   芯片   我国   国家   设备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