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清明节祭扫传统发生变化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据拉美社4月5日报道,今年4月5日是中国的清明节。按照传统,在这一天人们会和家人一起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并用祭品来祭奠他们。焚烧纸钱以及纸质的汽车、微型房屋、手机等祭品也很常见。

报道称,与不少传统一样,清明节的传统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人甚至已经开始进行“在线扫墓”。

中国的习俗以逝者“入土为安”,但这也使这个人口大国的土地资源变得紧张,从而推高了墓地价格。除此之外还有高昂的殡葬费用。

报道称,出于这个原因,所谓的“绿色殡葬”正日益兴起,逝者骨灰被存放在可生物降解的骨灰盒中,不立墓碑,上面种植树木,或者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这些选择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还包括避免了人们在清明节集中前往墓地扫墓时造成的交通拥堵。

此外,在疫情期间,政府还提倡在线祭扫。

另据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4月4日报道,仅凭借一张照片、一段录音和机器学习技术,中国的殡仪服务公司就能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栩栩如生的逝者化身,从而让他们的亲属能够与之进行“交流”。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清明节前夕,一些殡仪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图形生成程序等技术,对死者的性格、外貌、声音甚至记忆进行模拟,以便人们能够重温与逝去亲人的美好瞬间。

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清明节也被称为“祭扫日”,是一个世界各地华人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清明节是专门用来缅怀和祭奠逝者的公共假日。

报道称,上海福寿云生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数字殡仪服务的企业,该公司在2022年1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举行了其第一场葬礼。

逝者是一名外科医生,他的同事和学生们一直对没能有机会在他临终前与他告别而感到遗憾。他的数十名悲恸的学生和同事参加了这场仪式,他们与被光束投射在屏幕上的他的数字化身进行了交谈。

报道称,在视频分享网站哔哩哔哩上,有博主发帖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与已故亲人对话的经历。

今年3月,一位名叫“吴伍六”的博主上传了一段名为《用AI工具生成我奶奶的虚拟数字人》的视频。他在视频中描述了自己如何利用语音合成、人工智能绘画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等技术生成自己奶奶的动态影像。

这名博主称,他后悔没能在奶奶去世前与她见上最后一面。于是,他决定用人工智能与奶奶进行对话。

他说,制作这个视频主要是想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弥补自己的遗憾。他希望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更多与自己的身边人交谈。

报道称,一些殡仪服务公司说,它们运用人工智能帮助人们与死去亲人建立联系的做法获得了积极的反馈。

4月4日,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久安公墓的工作人员在生态树葬区进行“一墓一鲜花”清明代扫活动。(新华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清明节   中国   在线   传统   殡仪   祭品   逝者   人工智能   骨灰   奶奶   亲人   发生   数字   日报   技术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