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盛会​-第41届“康博会”在河南驻马店成功举办

智能电动轮椅、智能动力假肢机器人、智能外骨骼训练仪、多姿态电动平躺移位机、智能防摔气囊马甲、恒温能量床垫、压疮康复护理垫……走进第41届康博会现场,各种现代化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4月1日至3日,由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驻马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41届中国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暨国际福祉机器博览会(简称康博会)在河南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圆满举办。包含主题峰会、综合展览、体验与示范、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工作交流会等20余场活动精彩纷呈。在持续三天的展出中,各方观众和业内人士纷纷涌入会场,体验了一场精彩的业内盛会。

为传统康复辅助器具插上“智慧”的翅膀

在衣带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区,一名穿着黑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忽然直直摔倒在地。倒地过程中,只见从马甲中弹出带帽子的白色气囊,瞬间生成一件3D立体防护衣,在防护衣的保护下,倒地的工作人员毫发未损,很快就站了起来。工作人员向围观的参观者介绍,这件马甲内置AI智能芯片,能在监测到老人有摔倒迹象的0.18秒内迅速完成气囊充气并进行主动防护,对老人的头部、脸部、胸部、肩部、脊椎、髋关节等人体脆弱关节起到防护作用。这种智能防摔服还配备了功能完善的监护APP,一旦老人意外摔倒,APP就会立即远程报警,发送位置通知子女。

在青岛海沁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工作人员正在向大家介绍他们的一款产品——恒温能量床垫,原来床垫也已经进入4G、5G时代,该床垫不仅是兼具舒适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功能性床垫,还是可以采集健康数据,提供健康指导,实现慢病理疗的智能床垫,能让人们在睡眠中享受康复理疗。

这是博览会上的两个场景,类似的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产品还有很多。此次博览会展出面积达3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冰岛、比利时等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320多家知名企业和品牌参展,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康复辅助器具新产品、新技术。

康博会是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行业盛会,在康复、养老、医疗等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康复辅助器具是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实现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国家标准康复辅助器具分为12个主类、93个次类、538个支类,包括几万种产品,广泛应用于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首次将康复辅助器具作为一个独立的业态,进行系统部署安排。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会长闫和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我国有2.8亿老年人,其中有4500万失智失能的老年人;有8500万残疾人;每年还有上亿人次伤病人。对他们来说,康复辅助器具就是他们的福祉。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会长闫和平说。

康复辅助器具,最常见的有辅助人体移动行走的轮椅车、拐杖、助行器、移位机,也有补偿人体视听功能的助视器、助听器,还有发端最早主要用于肢体残疾人的假肢、矫形器等。本届康博会积极响应国务院60号文件关于丰富产品供给,强化创新引领的要求,既有传统领域的常见普适性产品,也有经过科技赋能插上智慧的翅膀后,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方便的产品。同时,还集中展示了一些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加3D打印脑机接口等技术,以及外骨骼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现代化康复辅助器具产品。

高品质智能化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不仅成为博览会现场吸引观众目光的明星产品,也是业内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话题。

美国国家医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在开幕式作专题报告时谈到,康复辅助器具要跳出过去的思维,从传统的辅具到新的辅具,要有功能和内涵的延伸。他说,“我们不能只是讲假肢、轮椅、助行器、助视器、助听器,我们还要把这些器具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另外,还有新的一些辅具,比如康复机器人、可穿戴装备、虚拟情景、移动医疗以及我们工作学习娱乐的辅具,这些都要跳出现有的辅具产业的范畴。”

励建安认为,从传统辅具到智能化辅具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空间让这个市场越来越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在作专题报告时也谈到,包括康复辅助器具在内的行业,将是今后的四大风口产业之一(四大风口产业为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绿色低碳经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健康与养老产业)。现在的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已经高度运用了人工智能设备以及生命和生物科学技术等,它是一个有高技术含量的新风口产业,不仅会创造出大量的新消费热点,还会创造出新的产业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在创造巨大的新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方展现出新的活力来。

高质量会议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康博会期间,由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峰会以“扩容提质,创新融合,构建产业新格局”为主题,吸引了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医学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行业精英参加。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郑远长从产业发展全局、局部和产业细分等角度,针对产业发展底数不清的问题、养老和助残的关系问题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等问题发表见解。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王深远对康复辅助器具的概念重新进行解读,提出“适老辅具”的概念。他认为,只有按“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站位“中国式现代化”和亿万老年人需求,全新建立、开创一整套充分“适老”的“适老辅具”理论、研发、标准、制造、适配、评价、服务体系,才能展现“中国式辅具发展之路”的胸怀和格局。

清华大学教授周燕珉介绍了智能化设备在养老建筑中的应用情况,她认为,智能化在养老项目中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但是智能化产品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应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技术、空间与服务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

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张瑾认为,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值得我国借鉴,在完善控费政策,保持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可考虑制订全国统一的辅具目录和参考定价,逐步减少和取消现金给付,设立康复辅助器具独立补助额度和优化自付比例,培育和壮大专业化人才队伍,释放巨大消费潜力,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喻洪流介绍了功能辅助机器人发展的历史背景,从专利对比、产业分布、典型样机和产品几个方面介绍国际辅助机器人研究现状,展示了智能辅助轮椅、智能移动助行器、护理床、助餐、助浴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发情况,对辅助机器人未来趋势进行总结。

4月2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在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工作交流会。会议要求,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重要性认识,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驱动, 推进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应用,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努力开创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届康博会同期还举办了康复器械产业发展论坛、智慧康养论坛、肢体功能重建学术论坛、国际足部矫形技术发展与创新大会、2023中国适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多场专业学术论坛,探讨了各领域的最新科研创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轮椅车、康复工程、康复器械、肢体残障功能重建等专业委员会作为协会内设分支机构,同期召开了委员换届大会。这些活动加强了业内交流,壮大了业内力量。它们与康博会的展品共同构成了一场展示业内成果、加强业内合作的盛会。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毛立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驻马店   器具   建安   产业   假肢   河南   床垫   马甲   盛会   中国   老年人   机器人   业内   功能   智能   国家   产品   康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