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低估的抗美援朝佳作:视角大胆、独特,展现出战争的残酷

《1950他们正年轻》,这是一部几乎与《长津湖》同时上映的影片,关注的人却很少。与大部分主旋律的电影不同,《1950》展现出一个很少被提及的主题:战争的残酷性。这部电影没有主角,却都是主角;没有特效,却比特效更真实。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更能体现出战友情深。

出镜的是26位志愿军老兵,最小的85岁,最大的已经98岁高龄,影片全部以访谈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相比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耳熟能详的战斗英雄,他们(她们)大多数人“籍籍无名”,可背后的故事却同样让人动容。

郭瑞铮是三位上镜的女兵之一,她所在部队是38军112师335团(卫生队)。这个番号是不是非常熟悉?飞虎山、松骨峰、汉江南岸等等,范天恩团长和335团的所有将士将他们(她们)的名字永远地刻在志愿军的战史之中。

当记者问郭瑞铮:“女同志都爱干净……”她马上回答:“都在山洞里,没有水,我们甚至不知道多长时间会洗一次脸……”在战场上,美丽早已成为“身外之物”。

我们会在一些老照片中看到志愿军女兵背负男伤员的场景,郭瑞铮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身材瘦小,没有足够的力气,她只能用双手紧紧地抓住伤员的手,背在自己的身体上,硬生生地拖着走。

当遭遇空袭时,医务人员通常会第一时间趴在伤员的身上挡子弹。郭瑞铮说:“我们的身体根本阻挡不住飞机射出的子弹,可这样做是对伤员心灵上的一种安慰……”多么高尚的情怀,影视工作者应该把这样的故事搬上荧屏,而且不需要编剧做任何的加工和杜撰。

薛英杰是47军的军医,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下巴颏被打掉的战士(牙齿还在)。每次给他喂饭的时候,没有一名护士能从头到尾完成,大部分的时间都由薛英杰亲自去。在众多伤员的心中,薛英杰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当面对镜头的时候,薛英杰不止一次泣不成声:“我曾经答应过,把他们都带回家,可是没有做到……”为了寻找一名战友,他分别去了丹东和沈阳两个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可惜都没有找到。薛英杰特别请求节目组:一定要找到那位战士,把他从朝鲜“带”回来(节目组经过一一比对,最终在沈阳烈士陵园中找到了那名战士,可惜薛英杰老人已经去世)。

薛英杰

绰号叫“小北京”的任红举是12军31师的文艺兵,为人健谈且记忆力清晰。70多年过去了,他仍然能记住第一位牺牲战友的场景。一位十七、八岁,梳着两条大辫子,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她牺牲在河边,美军的飞机将她的身体几乎炸碎。当任红举跑过去准备救人时,只找到两条辫子……

任红举

任红举还讲述了自己在“无意”中立功的过程。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他所在的部队被联合国军包围,断水断粮。队长让他想办法趁着夜色,去山下的民宅找些食物。当任红举来到一所民房后,看见里面躺着一个班的南朝鲜军士兵。好在敌人均已熟睡,他找到厨房,并且在锅里发现了很多刚做好的年糕。

任红举竭尽所能,装了满满四口袋年糕。最终,他荣获了特等功。当战斗结束以后,任红举第一次坐在台下观看战友,那是慰问功臣的演出(以前都是他演,别人看)。他觉得很“惭愧”,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功臣”。在他心里,那些和敌人拼杀、战死沙场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真实的战场一定是尸横遍野、血肉横飞,《1950》通过一个个战争亲历者的讲述将它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26位志愿军老兵没有说任何的豪言壮语,他们(她们)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讲述了70年前的往事。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这些事迹和讲述弥足珍贵,他们(她们)是1950年代最耀眼的“偶像”,也是现代最大牌的“明星”。#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南朝鲜   上甘岭   志愿军   烈士陵园   伤员   年糕   女兵   佳作   战友   视角   战士   大胆   残酷   独特   面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