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上海,北京是座什么样的城市?

江湖上,北京号称“帝都”,而上海号称“魔都”。

因为这两座城市太吸引人了,涉及南北方很多人事业发展和安家定居的选择,关于它们俩的对比就一直没有停过。

宏大格局就不聊了,我今天想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北京和上海对比一下,讲述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说起北京,其实我只去过两次。一次是2017年的毕业旅游;另一次是最近,趁着出差的时间逛了两天。

而为了更好地写这篇文章,我还咨询过好几个在北京生活过半年以上的朋友。包括两个正在北京工作或者读书的,和两个2018年以前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的朋友。

同时,相比北京,我对上海的了解又更多了一点,毕竟在上海工作了超过4年,是真切感受过这座城市的四季。前段时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上海的文章“上海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在网上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关注。

所以,这篇文章会尽量真实客观地讲述北京对比上海,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对上海缺乏了解的朋友,建议先去看下我之前的文章,以免对下面的一些信息有太多误解。

(一)数据下的北京

之前在跟朋友谈论北京的时候,发现每个人的看法都有不同,容易受个人感情因素所左右。

就比如谈到天气,有个朋友就认为北京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很明显。其实这就是一种主观印象,与他用来对比的城市有关,或者只是个人感受。

真正的北京,春天和秋天是比较短促的,夏天和冬天更长一点。

所以,我们先从客观数据对比下,看看真实的北京是什么样的。

在所谓北上广深四个超大一线城市中,北京是面积最大的,约1.64万平方公里。深圳最小,不到2000平方公里。而广州比上海的6340平方公里大一点,也不过7400多平方公里。

因为北京很大,所以连城市环线都比其他城市要丰富一些。这里我们重点比较下北京和上海。

在北京,号称有七环路,比较明显的有六个环线。第七个环线为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大部分都在河北地区,这里就不算了。

可参考下面我在导航上的截图。

而在上海,就没那么多的环线了,只有内环、中环、外环和郊环的说法。

之前春节前市政府发的爆竹燃放说明,也只要求外环内不让放,外环外可以。

至于北京其他的数据,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跟我们普通人关系也不大。

给大家梳理了一个北京上海的对比数据,包括城市大小、人口规模、GDP经济体量、城市定位、气候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供大家参考。

(二)不同人眼中的北京

外国人的视角比较独特,据说他们是这么看的。

在上海待得久的老外认为,中国其他地方的老外都是乡下来的,只有上海的老外才算真老外。而在北京待得久的老外则这么认为,除了北京老外,其他地方的都是基层老外。

说法都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主要凸显的是北京更讲政治。

我觉得这不仅因为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还跟北京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虽然它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名字可能不一样。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那时的北京作为燕国都城被称为“燕都”。而北京第一次作为全国的首都是在元朝时,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将今天的北京改称为“大都”,那时是1272年。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经过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成为皇帝后,1403年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后迁都北京。这是北京第一次被正式命名为“北京”,至今有600多年了。

随后的明朝、清朝以及民国很长时期,北京都一直作为首都的地位存在。

从过去的“皇城”到如今的全国政治中心,北京的历史底蕴和人民思想都是极为厚重的。

熟悉它的人,可能会被它的这份厚重所感染,无限拔高北京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不熟悉它的人呢,可能又会被它这种厚重所困扰,不喜欢这种氛围,觉得太严肃了,事事上纲上线。

不过,北京也并非是一个不包容的城市,它还是挺包容万物的,同上海一样,是个多元化的城市。

有个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读博的朋友跟我说,他刚来北京的时候,总觉得不适应,觉得阶级感太重了,让人感到压抑。等呆了一段时间,又觉得还好。

大环境虽然如此,但小环境还是挺不错的。导师和学生在一起,还是很平等地相处,并没有那么重的阶级感,一定要谁无条件服从谁。

相比上海,他还觉得北京的医疗资源更为强大。不只是从三甲医院的数量,更从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研究水平上进行比较,北京医院很多领域的排名都是比上海要靠前的。

而提到气候环境,很多人对北京最大的印象应该是雾霾吧。

记得柴静在2015年的空气污染调查纪录片中,就提到过北京的雾霾天气有多严重。

其实,这些年过来,北京的天气已经改善很多了。

有一个从云贵地区调到北京工作的朋友也提到过这个问题,说他几年前来北京出差过,确实很怕这里的雾霾天气。不过他去年来北京工作大半年后,发现天气情况已经改善很多,没有当初那么恶劣了。

当然了,如果和上海相比,北京天气肯定是比不过的。在气候方面,上海算得上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

前几天我在北京的时候,觉得天气太热了,外面出着大太阳,抬头看却是灰蒙蒙的天空,周围没有风。回到上海就不一样了,凉风袭来,空气也要清新一点。

想来,这还是跟北京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毕竟,北京处于北方内陆,上海在中部海边,环境差别就摆在那里。

另外,对于那些曾在这里读过大学的朋友,他们会怎么看待北京呢?

一个朋友离开后就觉得特别怀念,总想着有机会再来北京,看看天安门、故宫,逛逛颐和园、圆明园,爬爬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走走北京的后海、南锣鼓巷。

他对北京更多是那种情感上的印象,念念不忘。

而另一个朋友就更加关注生活了。虽然是211学校毕业,但感觉在北京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因为北京的人才太多了,北京生活的压力太大了。

回到故乡省会昆明后,他觉得那里的空气很好,竞争没那么激烈,住在市中心,租个房也没啥压力。生活感受完全跟在北京不一样。

(三)生活在北京是种什么样的体会?

因为多元化,因为经济足够发展,只要有钱,在北京生活是比较丰富和滋润的。

不过与上海稍微不同的是,在北京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它的限制会比上海要多一点。

有网友说,在北京解决很多问题都比较看重关系,没有关系,你连门道都找不到。很多事情也比较讲政治,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经济思维去解决。

在这里,常年都有各种大事小事,各种人物接待,各种安全保障。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会发现,街边的警察和巡逻车都要比其他城市多。

包括现在进天安门广场,都需要提前一天预约了,不然你都无法站在广场门前拍照打个卡。

就像我最近的一次,因为没有提前一天预约,只能远远地带着孩子拍张照,再打张车经过天安门,全当来过天安门了。

在交通方面,除了上海的交通网络,国内恐怕也没有其他城市能比肩北京了。北京的很多地铁都比较深,下班得也比较晚,大多数打工人每天都要乘坐地铁来上下班。

从经济数据看,上海GDP总量虽然超越了北京,但第三产业服务业上并没有北京发达。某种意义上,帝都的消费不比魔都要低,发展机会也不比魔都要少。因为这座城市有它独特的活力。

但由此,也带来了北京生活无穷无尽的压力。

越是深入了解北京,我越觉得北京的生活压力是要大于上海的。

(房价自然就不说了,北京上海都差不多,这里不做比较。)

主要原因有两个:

1)租房压力,虽然北京上海房租都很高,但北京更难。难的不是表面的房租,而是房租带来的更多生活成本。

上海市中心区域可以有高楼,但北京未必可以。

在北京中心区域,主要是天安门广场以及四周的各种政治/历史建筑,占了很大面积不说,周围还不能盖高楼(政府限高)。这就导致了核心市区没有太多可供居住的房子,即使有,也很贵。

以前我们在新闻上常看到北京曝出很多地下室环境恶劣,有很多安全隐患,然后严控外来底层务工人员。其实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市区有很多工作机会,但住房很紧张,甚至只能去住地下室了。

相比之下,上海就很少有打工人住地下室的说法。

到了现在,随着北京市区很多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地下室被整改,部分打工人就只能不断搬往郊区了,结果通勤成本更高。很多人每天地铁公交的单边通勤时间都超过1小时,甚至超过2小时的也大有人在,凌晨6点就要出发了。

从这个角度上讲,北京租房压力要比上海大得多。

2)教育压力,虽然北京有比上海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卷的程度比上海还要大。因为除了经济卷,还有关系卷。

在很多地方,上学这种事情,是基本可以靠钱去解决的,不管是买房积分,还是私立学校。但北京就不一定行了。如同限购政策一样,光靠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一方面,北京有8所985、26所211的优质高校资源,是上海的2倍以上,每年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不计其数。如若定居北京,他们都想为孩子解决上学问题,但大学以前的基础学校资源跟当地人口是相关连的,卷的程度肯定会超过上海。

另一方面,北京从全国汇集了那么多的政治人物,如果定居北京的话,大概率也是要解决子女的上学问题的。虽然他们工资不算高,不会有很多钱,但社会地位高啊,对国家有贡献,政府也理应帮助解决他们子女的上学问题。

曾有网友开玩笑说,在北京,随便扔一砖头,可能都会砸到一个处长,甚至更大的官。虽是随便一说,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北京的地位与其他大城市有所不同。

这么算下来,有限的教育资源下,聚集了很多的既优秀又不靠钱的人才的子女,势必增加教育内卷的程度。

总之,在北京生活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甚至是超越上海的存在。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吧。

1)北京是一座经济高度发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讲政治,也讲发展,几乎拥有着超过全国所有城市的事业机会。

2)相比上海,除了都能享受超便捷的社会服务,北京的生活压力更大,有气候压力,有租房压力,更有教育压力。

3)不同的人对北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被它的宏大格局、深厚底蕴所吸引,也有人感慨于北京不适合普通人扎根。适不适合自己,看每个人的能力和追求了。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麻烦随手点个赞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上海   北京   天安门   城市   环线   老外   压力   天气   环境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