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首例!2岁脑瘫患儿SDR手术成功实施

我国现有脑瘫患儿四百多万,每年新增三万以上,其中痉挛性脑瘫占到70%左右。近年来,SDR手术以创口小、疗效好,获得患者好评且成功案例不断,然而这类手术通常是针对3岁以上的患儿进行,对于2岁及以下的患儿,建议还是以康复治疗为主。然而最近,一位来自安徽的2岁幼儿蛋蛋(化名),却因为其病况的特殊性而实施了SDR,这也是宝山区首例针对2岁幼儿实施的SDR手术。

点击观看视频

机缘巧合下的“希望”

由于早产和出生时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瘫,患儿蛋蛋有明显的运动发育迟缓,且从5月龄起就一直在当地接受康复治疗,但效果始终不明显。他的双下肢肌张力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屈曲畸形,导致双腿无法分开也无法伸直,至今仍无法独立行走。

“再这样下去,孩子落下个终身残疾可怎么办?”两年里,家属为了蛋蛋的病情东奔西走,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家属重新看到了治疗的希望,他们碰巧在当地遇到了同样患脑瘫、且在华山医院手术后康复的小病友。在家属的推荐下,蛋蛋父母预约了神经外科张海石医生的门诊,并于3月20日入住宝山院区儿科病房。

2小时内完成手术

效果“立竿见影”

“脑瘫患儿的手术年龄一般推荐在3-4岁以上,因为年龄过小不仅意味着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增加,而且对患儿的术后康复、护理等要求也极高。”张海石医生介绍,“由于蛋蛋的肌张力持续增高,已经完全具备手术指征,且再拖下去很可能导致下肢挛缩畸形,所以才决定尽快开展SDR手术。”

术前,医务部组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儿科、麻醉科、护理部等多学科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治疗—护理—康复”计划,并由宝山院区康复医学科牵头完成蛋蛋的康复评估和记录,最终确定靶向神经和靶向肌群,完备全部诊疗方案。

3月22日上午,手术正式开展。医生采用改良后的先进电生理监测技术,开展单椎板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在发现异常放电的脊神经小束后,他精准确定靶向神经,予以高选择性切断,不到两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儿双下肢肌张力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改善:原来不能打开、伸直的双腿可以自主分开,还能随意在床上放平,蛋蛋的下肢活动变得灵活,他也绽放出久违的天真笑容。

康复医学科于次日开展恢复训练,通过被动关节活动、牵伸、神经促通等技术,促进蛋蛋快速恢复正常关节活动。3月28日,患儿恢复良好,基本可以配合做床旁康复训练,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顺利出院。出院后,蛋蛋还会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来促进功能状态改善。

宝山院区“儿科中心”成立

助力实现“年龄跨越”

张海石医生介绍:“原本痉挛MDT的诊疗人群仅针对4岁以上的患者,在华山医院儿科中心成立后,目前团队开展SDR手术的脑瘫患者年龄最高达54岁,最低为2岁,跨度非常大,在全国公立医院处于领先地位。”

“年龄跨越”的不断实现,得益于儿科中心的不断完善与自我发展,关键更在于华山各学科建设的长远布局与时间沉淀。

比如此次诊疗过程中的康复医学团队负责人介绍:“在蛋蛋的诊疗过程中,神经内科做出鉴别诊断,神经外科实施精准手术治疗,骨科考虑是否需要矫形,我们则负责康复评估和功能锻炼。康复医学的关键功能在于覆盖疾病诊疗全程和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进一步服务儿科中心发展,院区康复医学科紧密联系小儿神经外科、手外科等科室,全周期参与患儿的评估与康复治疗。术前,康复治疗师会逐一对患儿开展详细的功能评估,包括发育水平、姿势、反射、肌张力、平衡功能、步态检查等,并在术后第二天开展床边早期康复,同步加强家属宣教,指导其体位摆放、早期翻身、进食训练等,助力减轻照护压力,目前累计评估患儿30余名,康复治疗超200人次。

记者:唐捷 薛峰 仲昱峰

编辑:张睿芃 杨玮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宝山   脊神经   手术   靶向   儿科   蛋蛋   家属   年龄   医学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