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溥仪登记户口,学历被写初中,溥仪反驳一句让其哑口无言

1959年的冬天,新中国成立的十年后,万象更新,百姓安居乐业。

奇怪的是,在北京城某街道的民政所,发生了这样一桩争执事件。

民政所发生这样的事情本属正常,国家的法律法规难免和个人的理解有些出入。

待工作人员耐心解释过后,矛盾自会化解。

关于学历的争议

可这一回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却引来对方的一句严厉的反驳。

事情要从户口一栏的学历开始说起,按照国家的户籍管理制度。新生出生后不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户口。

新生儿从未上过学,自然在学历一栏填写的是文盲或者半文盲。

而此刻反驳工作人员的公民,虽然一身简陋的冬衣,但却掩盖不住一身的儒雅气质。

没有经过诗书熏陶的人物,绝对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气质。

然而,工作人员却按照户籍管理,直接在学历一栏填写了两个字:初中。

按照规定,来者的学历证,是证明学历的唯一标准。

那人能提供的最高证件就是初中毕业证,工作人员本无差错,他为何因此生气呢?

原来那人并非普普通通的公民,而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此刻的他已经改造完成,从抚顺战犯所被释放归来,正式成为新中国的公民。

按照规定,他必须要到当地的民政去落户。

可令他不解的是,工作人员非要说他的学历为初中。

可他知道,自己即使已经从九五之尊的位置上退下来,一身的才学足以和当今的大学生媲美。

他相信他可以为新兴的政权做许多事情,于是,便建议工作人员将“初中”两个字改为“大学”。

工作人员客气地回道:“请出示您的学历证书。”

溥仪先是语塞了一会儿,继而问道:“你见过精通三国言语,学贯中西的中学生吗?”

工作人员呆立当地,久久不能回应。

难道溥仪真有那么厉害吗?历史的公平之处在于,只要证据足够,就足以推断出某个结论。

且看最直观的证据,即溥仪本人所著的《我的前半生》。

其文辞之秀美,逻辑之严谨,情感之真切,引经据典之翔实,普通人绝难做出此等文章。

他在书中曾这样写道:“特赦对我而言,就是获得了重新为人的机会,得以去触摸自由和民主的光辉。”

文字里隐约还透露出,他的忏悔态度和腼腆的性格。当然,有人说写书并不能代表他的学识。

著名作家王朔小学二年级学历,依旧写出了风靡一时的小说。

以至于有人问其如何写小说时,他总是开玩笑地说:“手边准备一份新华字典,随时查看。”

却不知王朔那个年代不上学,与个人无关,实在是时代的过错。

其次,他们在闲暇的时间里,常常手不释卷,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甚至高过了一些读书人。

溥仪的学识

溥仪是受过传统私塾教育的人物。

他不同于王朔,在面对他人的非难时,敢于嬉笑怒骂地自嘲。

他像孔乙己,既不能像长衫客那样坐下吃饭,又不会像短衫客那样无所顾忌。

于是便成了鲁镇的特例:唯一穿着长衫而站着吃酒的人物。

溥仪与工作人员反驳,那是他做为满清贵族最后的尊严。

身为爱新觉罗家族最后的继承人,祖宗的江山丢在他的手中,只能忍气吞声地活着。

那些曾经惧于皇威匍匐在他脚下的人物,如今和他平起平坐。

此刻,国民的劣根性开始显露出来,他们无时不刻不在针对溥仪。

面对他们的欺辱,腼腆的溥仪只能逆来顺受。

若不是心中有一方精神家园,或许他会选择自尽来告别这个世界。

这方精神家园的启蒙老师,是同治年间的一位状元—陆润庠,是大清王朝的进士—朱益藩,是著名的藏书家徐坊亦。

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大家,好比今日之清华北大的教授。

名师出高徒,即使溥仪是资质平庸之辈,在这些名师的教导下,达到中人的水平绰绰有余。

晚清的教育思路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夯实中学的基础后,他又请来了西方教师庄士敦,庄士敦乃牛津大学的高材生。

对中国文化有种近乎偏执的热爱,对于溥仪,他名义上是老师,实则两人之间亦师亦友。

就古文知识而言,庄士敦经常性地向溥仪请教,而溥仪也通过他,打开了看向西方的眼睛。

除却庄士敦外,他还有好几位西学教师。

也就是说,溥仪从来未曾间断过学习。这样的水平,按照现代的教育要求,到底算一个什么学历?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至少是一个研究生学历。

有鲜活的例子为证:溥仪曾翻译过四书五经。

翻译绝对不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简单地将意思翻译过去即可。

翻译考验的不仅是翻译家文字水平,更是学识涵养。

严复最早提出的标准是信、达、雅。

更多的偏重于语言,至于学识方面的要求,倒是没有过多地提及。

一本好的翻译著作,可以直接带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一本粗制滥造的翻译,不仅不会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反而会令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要翻译一句诗,既要传达出本民族诗歌的意象,也要兼顾西方的审美意象。

我国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讲究抑扬五步格。

谈到此处,你还觉得翻译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

而溥仪能翻译经典古籍四书五经,这已然是达到了大学教授的级别。

也就是说他可以当研究生的导师啦!有人可能还会说:“他没有学历证书。”

齐白石老人连小学学历证书都没有,却依然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

重要的不是那一本证书,而是胸中的真才实学。

胸中有了真才实学,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远比那些手持证书,却胸无大志,腹无良谋的人不知优秀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学历   初中   西学   真才实学   哑口无言   学识   民政   户口   公民   工作人员   事情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