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地平线余凯:城区NOA真正可用还需三年打磨,十年后L3难实现

文:懂车帝原创 彩丽美

[懂车帝原创 行业] 4月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发表演讲时表示,“自动驾驶行业要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把城区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做到可用,实实在在地从高级辅助驾驶开始,为用户创造价值。”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

同时,余凯指出,“对自动驾驶这件事大家不要太焦虑,因为行业发展没那么快,从现在到2025年真正要做的是,在合理的性价比上,把高速NOA、环线NOA这种封闭道路的自动驾驶做到如丝般顺滑,但是价格不能太贵。”

ChatGPT“狂飙”,为何自动驾驶迟迟没来?

近期以来,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的ChatGPT(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让整个科技领域对AI以及大模型的关注度持续飙升。不少人开始探讨:为什么ChatGPT在“狂飙”,但自动驾驶的发展似乎并没有那么快?

针对这一问题,余凯表示,自动驾驶不同于当下正在“狂飙”的ChatGPT,因为自动驾驶尤其是无人驾驶的容错率为零

自动驾驶尤其是无人驾驶的容错率为零

在余凯看来,关键在于ChatGPT和自动驾驶面临的挑战截然不同。

比如在计算方面,ChatGPT是在云端的计算,在云端可以想像,有充分的能量供给和电源供给,以及非常好的系统。但在汽车上进行计算,依赖的是电池和车端的散热,挑战是非常大的,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不能用那么大的模型、那么大的计算。所以可以看到,无论是Google、Waymo、Cruise在L4级或RoboTaxi的商业化方面迟迟都没有推进。

行业整体上都在回归商业本质和用户价值

余凯认为,当前行业整体上都在回归理性,在回归商业本质和用户价值。他说,其实绝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真正地实现无人驾驶,而是需要驾驶过程中的轻松感,消除紧张和疲劳。地平线就是要实实在在地从高级辅助驾驶开始,去为用户创造价值。

余凯表示,在今天的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消费者普遍接受了国产智能电动车在智能化方面领先全球的共识,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智能化已经成为用户购车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数据显示,87%的用户真正要的是驾驶过程中的轻松感

至于产业要如何应对这样的消费需求?余凯认为,在中国,智能驾驶提供AEB、LCC等主动安全类功能是及格线,像高速NOA等L2+级高阶智能驾驶辅助能力的出现,是由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驱动。

2022年,由前视、周视、环视在内超过10个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组成的高速NOA硬件方案开始在多个品牌车型上量产落地。目前业界最高水平约为百公里接管一次。

2023年,包括“蔚小理”、毫末智行等多家车企和供应商都会推出L2++级的城区NOA功能,目前普遍是20-30公里接管一次。余凯表示,“城市NOA起码要研发至少三年才会得到较好的体验。”

2025年前,要在合理性价比上将高速NOA等自动驾驶做到丝般顺滑

余凯强调,“对于自动驾驶,不必太过焦虑,因为行业发展没那么快。到2025年,真正要做的是在合理的性价比下,把高速NOA、环线NOA这种封闭道路的自动驾驶体验,做到如丝般顺滑,并且价格不能太贵。同时要有相当的投入,真正把城区NOA做到可用。”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不断地在给定算力上去优化我们的软件算法,去用更多的数据,不断地去逼近用户体验的上限。”余凯表示。

十年以后,连L3级自动驾驶都不会真正地实现

对于L3级、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前景,余凯表示较为悲观,“我觉得十年以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在他看来,未来人和车的关系就与过去人与马的关系一样。当事故发生,到底谁来负责?如果让车厂承担责任,创新难以持续,所有车厂都将偃旗息鼓,不敢投入研发。“我认为未来可以自动驾驶,但是真正出了问题还是司机承担责任。”

余凯表示,“在专用道路上,例如在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专用道路上,是可以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但前提是,在这个环境中不许有人驾驶,必须是参与这个专用道路的全部的车辆都是自动驾驶。

“行业应该允许人工智能继续用更大的数据、更大的模型、无监督地去学习人类驾驶的尝试”

受到ChatGPT的启发,余凯表示,行业应该允许人工智能继续用更大的数据、更大的模型、无监督地去学习人类驾驶的尝试。比如人类给定当前交通环境、导航地图、驾驶员驾驶行为历史,需要人工智能去预测驾驶员的下一个驾驶动作,这就需要从大量行为中去构建回归自动驾驶的大语言模型。

不过,余凯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随着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未来会形成机器霸权,人类在算法上得到满足,但实际更多是放弃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未来恐怕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对于人类和人工智能未来的演进关系,余凯呼吁,应当在人类和机器之间推动“人工智能计算平权”。余凯认为,不能只是单向的透明,所有人的数据都交给机器,而机器自身却是一个黑盒,其发展对人类来说是失控的。因此需要去推动分布式的、本地化的,保护用户隐私的,并且计算对于人类来讲是透明的人工智能计算。在余凯看来,未来高算力的汽车将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资源池,提供车载计算以外的无限可能。

地平线产品已在50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

过去一年,地平线持续取得商业进展。余凯介绍称,目前已定点量产了50多款车型,前装定点有120多款车型,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的出货量接近300万片,其中,征程5芯片也成为超过100TOPS算力的量产大算力芯片。地平线取得了与一系列标杆车型、标杆车企的量产项目,后续将会有更多国际合作取得突破。

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的出货量接近300万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L2+NOA功能智驾域控制器芯片方案市场份额榜单》显示,2022年,地平线占据4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而地平线和英伟达两家企业占据整个市场95%的份额。

地平线产品已在50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

余凯表示,地平线致力于打造一个软件生态,面向智能驾驶与机器人计算的软件生态,以利于在自动驾驶方面投入研发的软件公司,能够在地平线的芯片上面去开发他们的软件方案。

地平线致力于打造一个软件生态

地平线与软件商、硬件域控、 IDH合作伙伴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智能驾驶的计算生态。余凯认为,“如果不能够去建造基于我们自己的计算架构之上的软件生态,那么未来的创新主动权就不会掌握在我们的自主整车企业手里,包括智能电动车的创新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地平线   人工智能   量产   车型   芯片   城区   观点   人类   未来   智能   用户   软件   余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