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三种人,创造好产品


随着ChatGPT爆火,沉寂已久的市场又重新兴奋起来。


创新的力量重新又被关注,但,创新究竟是什么?


这就不得不提及经典的熊彼特创新增长理论。在资本、劳动力等主要参数之外,他把创新作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驱动力引入到经济模型之中。


之所以重提熊彼特,是因为我们观察到,移动互联网初期的颠覆式创新与ChatGPT式的爆炸性技术并不总能如愿发生,存量市场与正常利润才是市场常态。也正因为此,熊彼特更关注大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一方面因为大企业更能承受创新风险,另一方面持续且能带来业务增长的创新是大企业赖以基业长青的长久动力。


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自于中国的手机行业。作为处于成熟周期的产业,手机产业一直面临不断下行的存量市场压力;与此同时,用户对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的差异化功能感知越来越不明显。


不过变化正在发生。最近,OPPO发布了新一代影像旗舰产品Find X6,对于这款产品,在谈论技术参数的同时,作为OPPO首席产品官的刘作虎把“审美”作为产品创新核心竞争力之一:“审美驱动影像认知”、“隐去算法痕迹,落实审美”等评价,引起了我们的好奇,OPPO是如何让审美这种感性的认知,转化为在技术层面可量化、可称重的指标,并将之转换成足以一举冲破用户影像体验的高心理阈值的能力?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和OPPO的几位产品负责人聊了聊,发现这背后其实暗藏着一套组织和人才管理的逻辑。就像哈佛商学院教授丽贝卡·亨德森曾说的:“多元化能够确保组织内部存在多种观点,从而为创新提供更广泛的思维和技能。”多元的人才机制与广泛的组织间协同,正在推动好产品的不断诞生。


OPPO 首席产品官 刘作虎



产品官,定义“好产品”


3年前,刘作虎回归OPPO担任首席产品官。


好产品是OPPO的最高战略,彼时又恰值手机行业增量见顶,可见刘作虎这一纸任命之重。业内分析,或许是因为看重其作为“最资深产品经理”的特质:热爱产品,深入用户,善于协调组织内的信息与团队……能够为OPPO做好产品划定了前行的路线。


刘作虎眼中的“好产品”,其中一个核心体验就是高级感的影像。去年 6 月,他让产品团队去看奈飞的影视作品,他认为那样的影调质感才是高级的。


他成立了“影像核心攻坚组“,并亲自担任组长,开始了定义和打磨好产品的旅程。针对“影像”这一战略级目标,团队对用户痛点与市面上常见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进行多方研判,并确定了主攻的方向。


过去,手机的影像功能往往是厂商“秀肌肉”的地方,追求极致的望远,或者极致的拍亮,而不是让用户拍摄出好的照片。用刘作虎的话说,就是 “拍得到月亮,但是拍不清月光下的人”。但科技创新不是为了比拼谁的技术更显性,而是要服务于用户所见、所表达。一旦用户的真实需求被忽视,就无法打造出激发用户购买欲的新产品。



道理简单,但方向一旦选错就势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正如OPPO影像产品总监张璇所说,在这样一个行业里,“你要证明和别人不一样,风险是最大的。”面对市场压力,是选择与其它对手一样继续在暴力计算的方向上努力,还是重新审视能力构建的方向?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影像创新多年“内卷“下来,用户体验的心理阈值已经被提升到非常高的程度。如果说一个初创市场里,从0到1的创新就可以让用户为之兴奋买单。那么手机影像这个领域,可能要做到85分,用户才会有超预期的感知。但创新是渐进的,要投入多少年、在哪一代产品上必须要提供出这样超预期体验的产品?


像这样定义产品、定义产品发展方向,正是产品官的职责所在。在刘作虎总结的产品经理所需的基本素质中,深入生活、与用户共情是极为重要的一条,这当中就要求团队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系统性的思考能力。“好产品一定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OPPO要做对用户有意义的创新。”刘作虎表示。


当然,产品方向与产品文化并不仅仅是产品负责人的个人选择,企业文化价值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分的价值观指引下,OPPO要坚持老老实实做好产品:“出奇招的想法本质上是投机主义,总是在想怎么能一招制胜,就无法形成长期、深度的思考,不可能形成认知。”刘作虎称,“追求‘守正不出奇’,就是要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正就是奇,把守正做到极致,到最后自然而然就会出奇。”



技术人,构建核心竞争力


在OPPO Find X6发布会的现场,有人抛给刘作虎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这款产品确实不错,但,为什么到今年才做出来?”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技术发展的周期与产品周期往往不一致,而革新与颠覆性的技术周期则要更长。以众所周知的芯片为例,从设计到量产,至少需要36个月,整个周期非常长。


刘作虎曾透露,这一次OPPO影像能力之所以能有飞跃性的表现,硬件能力占四成,算法占六成。以其中的超清画质引擎为例,它用先进的 AI 计算方法,替换了手机中存在十几年的 ISP 计算方式。因为传统的ISP计算对降噪和色彩重建已经达到了极限,而用AI计算,可以实现从单帧色彩重建计算到多帧色彩重建计算,从异步计算到同步计算,实现AI降噪和色彩重建同时完成,实现超越以往的清晰度和纯净度。


而这复杂精密的计算,则来源于OPPO自研的影像专用NPU芯片马里亚纳 X和4nm移动平台所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持。刘作虎还在采访中表示,OPPO搭建了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影像团队,其中有超400位影像算法人才,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单单是算法重构和研发投入就超过4亿元。


从芯片到算法,再到软硬件技术的持续研发,让OPPO具备了对各层技术的垂直整合能力。而随着底层技术能力的不断夯实,产品创新也将获得新的加速度。



文化人,重塑价值判断体系


今年3月,OPPO 产品团队刚刚结束了一趟东南亚调研,他们此行的目的,是“理解文化姿色”。


“从技术角度把摄影美学拆解成唯一标准是危险的。“张璇称,在产品的审美上,“必须基于开放性、多元化的角度去做文化观察,以保证我们的产品能够实现引领市场但不偏激,能够准确理解而不是教育用户。“


“譬如,我们会走很多城市去了解当地的文化,甚至一个城市的植被、光照、光线、色温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影像策略,那是一种独属于当地的文化‘姿色’。”张璇解释道,“我相信去过东南亚的人会对金色有更强烈的感知,因为它在宗教文化里有着特别尊贵的寓意,并对当地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说,以往算法往往只能通过黄金这类物品去理解金色,但在感受到东南亚地区通体鎏金、辉煌文采的庙宇所展现出的金色张力后,我们会调整算法对金色色彩的表达。而OPPO则希望在自己的产品中,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还原种文化姿色之美。”


类似的文化、审美场景还有很多,而这恰恰很多科技企业在产品创新中忽视的。


张璇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评价同一张照片,技术团队和摄影师的标准是不同的。技术团队一定希望算法表现最明显,比如越清晰越好、暗处拍得越亮越好;而摄影师则更看重光影明暗的张力、视觉重心、影调表达等,而这恰恰是传统工程里不做关键的控制项。


面对纷繁的标准,OPPO如何定义什么是好照片?又如何调教算法,让它能够更好地产出好照片?


OPPO的做法是成立“影像认知团队”,团队既包括公司外部 “Golden Eye” 专家顾问团——影像科学家、导演、专业摄影师等,也包括OPPO内部专门招聘的摄影、导演专业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就是认知美,拆解美,量化美。“比如当用户说喜欢立体感、通透感,认知团队就需要将这种抽象的表达从美学上进行拆解,转化专业的主观评价,再交给算法团队去评估哪些可以被量化,哪些即便不能做量化也可以被集中决策。”张璇称。


就像风险投资者斯科特·哈特利在《模糊性与技术专家》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当然需要技术专家,但也需要有人来探究人类行为的因果。”而OPPO的影像认知团队,就是在探究审美的因果。


当然,这一定是颇为艰难的工作,张璇就时常感慨:“证明某种审美是对的,要比证明某种算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对的难得多。”但也是对这一难题的执着,造就了如今OPPO Find X系列的出色的影像表现。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如今产品创新的难度有增无减。产品本身的定义也正在不断拓宽,逐渐变成一种复杂的体系,任何能够影响用户体验的东西都可能是产品的一部分。


这种环境下,具备多元性、复杂性的人才团队、组织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下产品持续创新的需求。这并非易事。毕竟强大如ChatGPT,在展示了科技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与恐惧。而这个时候,回归人文视角、向更传统的审美哲学致敬,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时代的解法与创新思路?或许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可以像OPPO一样,从集齐产品官、科技人、文化人,并理顺他们的协同机制开始,共同探寻更多科技与人文的平衡点,让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真正更好的服务人而存在。


刘玥 | 文

刘玥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策划总监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产品   算法   认知   影像   定义   团队   能力   用户   文化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