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三次大战、启示和未来


1 Web 时代的序幕

1990 年,英国计算机工程师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首个 Web 服务器与图形化 Web 浏览器“WorldWideWeb”(即“万维网”)。软件把Web互联网数据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互联网世界就此打开。

到了 1993 年,网络发展突飞猛进。 大学、政府机关、企业都看到了开放互联网中的机会,每个人都需要新的计算机程序来访问网络。 这一年,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的计算机科学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开发了 Mosaic,这是第一款流行的 Web 浏览器。

NCSA Mosaic 易于使用,又可以在 Windows 计算机运行,让任何拥有 PC 的人都可以浏览早期的网页、聊天室、图库。Mosaic是 Mozilla Firefox 的早期版本,同时也是网景浏览器和微软IE浏览器的起源。1995年,我在郑州大学读书时,校内首开了一个互联网节点,据老师说用的就是网景浏览器。

2 第一次浏览器大战

1)网景兴起

1994 年,安德森创立 Netscape 并公开发行了Netscape0.9,网络浏览器从试验室走向用户,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也是第一次浏览器大战的开端。

同年12月15日,网景正式版本1.0,又名网景导航者,正式发布。它以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销售:软件你先用着,觉得不错你就买着继续用,如果觉得不行就不用。这一销售举措,再次使得网景大获成功,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

接下来的两年,网景公司迅速迭代升级了多个浏览器版本。最疯狂的时候,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接近百分之九十。就这样,网景募股上市当天收盘价高达75美元一股。网景从成立到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只用了不到16个月。

浏览器的威力,不断显现。网景公司认为,我们只有浏览器就这么厉害,可总归要运行在别人的操作系统上面。网景就准备干一票大的,想搞一套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深度集成网景浏览器。

2)微软应战:IE浏览器

微软的盖茨刚开始不看好网景,瞧不起浏览器这一亩三分地,一直在观望状态。这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网景公司已经开始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了,简直是慌得睡不好觉。

怎么办?从头开始已经来不及了。微软动了歪脑筋,直接购买了网景导航者浏览器原型版本Mosaic的源代码(也就是马克·安德森在大学时期做的第一个版本的Mosaic浏览器)。然后,稍作修改后就发布了。

1995 年 8 月 16 日,微软推出了 IE 1.0 浏览器。同年 11 月发布了其第二个版本 IE 2.0。毫无疑问, IE 的这两个版本都几乎没有人使用,因为做的很烂。马克·安德森的网景已经进阶很久了,不是你IE两个版本可以追上来的。

微软毕竟是做操作系统的,windows是自已的核心。从 IE3.0 开始,微软把 IE 浏览器强行内置在了 Windows 的操作系统中。使用IE浏览器,你等于免费不掏钱。同时,微软也在商业市场发力,联合大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美国在线、AT&T 等,让他们放弃网景导航者浏览器而改用 IE 作为首选浏览器。

3)网景失误,IE获胜

IE与windows捆绑,IE就相当于免费了。IE差是差了点,可好在不掏钱,谁根钱过不去啊!

网景也慌了,它自研操作系统,可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出来的。怎么办?如果网景浏览器功能上把IE逼成了小丑,IE不就完蛋了吗!于是网景浏览器开始大量增加新功能。

可问题是当年的电脑性能有限。网景干得太激进了,浏览器出现了性能不断下降、bug 频频出现、软件卡顿等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的IE也在不断的改进,还不用花钱。客户也逐渐失去了对导航者浏览器的信心。

1997 年,微软IE更新至4.0版本后,性能已经与Navigator不相上下。四年内,IE 获得了75% 的市场份额,到 1999 年甚至达到了 99% 。

微软上下其手,明争暗戳,各种黑手阴招频出。同时,网景自身也犯了一系列错误,终于彻底被微软挤死了,最终在1998年被美国在线(AOL)以 42 亿美元收购。第一次浏览器大战以IE后来居上,网景的惨淡收场告终。

3 第二次浏览器大战

1)网景失败,IE躺平

2003年,IE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八成,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在IE6之后,IE团队事实上就解散了。因为那时候的IE,打到了竞争对手网景,微软可以歇歇气了,滋生了懒惰情绪IE5之前,IE每年进行一次大版本更新,而IE5到IE6用了两年的时间。更过分的是,从IE6到IE7居然过了5年的时间。

IE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从商业上来不值得再继续投入。IE属于捆绑消费,不能直接卖钱。继续投资IE没有直接对应的效益可言。所以我们不能刻意拔高那些所牛皮的公司,没有钱,也无所谓所愿景和使命感。

就像黄石公园的群鹿一样,没有了狼,鹿群就没有什么奋斗精神了。微软在浏览器方面,滋生了懒惰躺平精神,在IE6.0版本之后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微软对IE没有任何作为。

然而市场此时在悄悄孕育着强大的竟争对手。终究有一天,微软自食其果,IE全面落败,被迫退出历史长河。

2)网景涅槃重生,firefox虎口夺食

前面说过,一个强大的网景公司被微软明里暗里搞死了。它肯定是心有不甘的,临死之前,网景垂死挣扎了一下:把网景导航者浏览器的核心源代码开源了!

开源,也就意味着,浏览器的源代码,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了。谁都可以依据它来改进和开发。

1998 年,一帮网景前老员工们一起成立了一个组织,其中就有 Netscape 创始人之一 Marc Andreessen 和 Netscape 高级工程师 Eric Bina 。他们合谋开发下一代的浏览器,这个组织就是 Mozilla.org,叫做 Mozilla。

前面说过,网景浏览器的代码存在诸多问题,技术架构陈旧,比如代码复杂、不稳定、安全性较差,难以满足当时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也让 Mozilla 组织决定采用新的代码架构和技术,重新设计和开发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快速和功能丰富的浏览器。

因此,Mozilla 组织开发了 Firefox 浏览器,其采用了全新的 Gecko 渲染引擎和 XUL 用户界面语言,使其在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网景浏览器的源代码几乎被全部抛弃。

2004 年 11 月 9 日发布了 Firefox 的第一个正式版本 Firefox1.0,即火狐浏览器。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尽管IE的份额依然领先,Firefox也稳扎稳打,凭借几次大版本更新提升了浏览器的功能与先进性,又有google的神助攻,它从IE手中夺下了两成多的市场份额。firefox迅速成长,成为了当时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浏览器。

4 第三次浏览器大战

1)chrome浏览器崛起

如果说firefox虎头夺食,抢夺了IE两成的江山。那么后来的google就像是浏览器中的武松,firefox奋力争抢时,他开始走到景阳岗山下,喝酒吃牛肉,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就会将IE这只老虎棍棒斩落。

2006年,搜索引擎已经成熟,苹果在研发手机,谷歌安卓正在开发。各种趋势表明,互联网世界处于PC互联网向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变革趋势中。这一点微软还在睡梦里面,毫不察觉

2006年,谷歌邀请拉斯·巴克(Lars Bak)领导JavaScript引擎开发。

我们都知道,浏览器核心代码是渲染引擎和JS引擎。之前,JavaScript 是一门纯解释性质的动态脚步语言,浏览器一行一行地执行 JavaScript。巴克是Java HotSpot虚拟机的开发者,有着深厚的java虚拟机开发功底。他它使用了即时编译(Just-In-Time Compilation,JIT)技术,可以将JavaScript代码转换为机器代码并快速执行。巴克为首的团队称之为V8 JavaScript引擎。

搭载V8引擎的chrome浏览器,据说当时Javascript解析速度是IE的65倍之多,一经问世,顿时让IE成为了下载chrome浏览器的入口浏览器。

微软如梦方醒,一朝醒来,发现处于全面劣势。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不仅chrome技术大幅领先,玩起谋略,chrome浏览器的称霸过程,比微软当年的策略更胜一筹。

2) IE浏览器倒下

互联网技术是飞速发展的,没有了专业团队和继续投资,IE开始爆出各种问题。

首先就是安全问题,IE不更新,各种安全漏洞越积越多。最后连微软自家的安全专家都建议大家不要把IE作为默认浏览器。

其次是IE的代码架构和技术也落后了,像是上个世纪的老爷车一样越跑越慢,还没法和最新的技术兼容,启动慢、易卡死之类的问题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逐渐地,用户越来越厌恶IE。2006年,IE6被国外机构评为“有史以来第八糟糕的科技产品”,2011年,IE6再次进入“科技史上50种最糟糕科技产品”的榜单第11名。短短几年,在firefox和chrome的映衬之下,IE就彻底变成了人厌狗嫌的产品,唯一的作用,就是提供各种网络笑话。

IE也不是没有挣扎过,后续推出多个升级版本,但是都失败了。2022年6月15日,是个值得互联网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互联网用户的噩梦——IE浏览器,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为了纪念这个服役27年的浏览器正式死亡,一位韩国工程师甚至花了两千多元给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的墓志铭是:“他是下载其他浏览器的好工具”。

3)Edge浏览器兴起

2015年4月,微软新开发的Edge浏览器,随着Win10登场了。最初的Edge是在EdgeHTML渲染引擎上构建的,性能不高,且由于开发环境薄弱和各种兼容性问题显得很鸡肋。

2018年,微软下定决心放弃自家引擎,转而采用更成熟、开源的Chromium内核。事实上代表微软服软,不再封闭。2020 年1月15日,微软发布了基于Chromium的新版Microsoft Edge。采用Chromium内核之后,Edge浏览器将直接兼容支持Chrome现有的所有扩展。

这一改变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微软有着Windows平台的天然优势,Edge在今年4月的桌面端市场份额开始快速提高。借助自家windows平台的优势,微软稳住了浏览器市场,份额开始逐步上升。

4)firefox份额下降

前面说过,当初google的chrome浏览器没出来之前,让fireFox浏览器把google成为了自己默认的搜索引擎。

差不多十年中,火狐浏览器一直是谷歌的忠实盟友。依靠给谷歌送去搜索流量,Mozilla每年获得近三亿美元的收入,而谷歌依靠火狐浏览器的鼎力协助,后来一度斩获了全球搜索市场的九成。

既然google有了自己的chrome浏览器,那么这样就不太划算了。于是firefox与百度也有了一定的合作,将在全部中文版火狐互联网浏览器中内置百度搜索引擎。

chrome和edge浏览器的竟争,让firefox的份额开始下降。但firefox作为开源浏览器,广受开源社区的好评,在专业人士、数码爱好者和极客中用户很多,绝不会再走网景浏览器的灭亡的老路了。

5 浏览器现状

Statcounter 近日发布了 2022 年2 月到2023年2月的浏览器份额报告,Chrome占66%左右,Edge占10%左右,fireFox接近7%,safari占10%。

6 启示

互联网时代,流量即价值,眼球即经济,数据为王道。

有人说:IE的称霸和IE时代的落幕,都是垄断的结果,第一次垄断,结束了网景时代,第二次垄断,自己失去了浏览器这一重量级的流量入口。

这话听上去很正确,但描述的只是表象。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浏览器本身的品质固然很重要,它也只是个流量入口工具,浏览器背后能吸引流量的业务,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第一阶段网景为啥失败?因为网景浏览器只是个工具,除了收费,其它收入没有。微软捆绑IE不收钱的策略,就把它打败了。作为当时的用户,你可能觉得IE就算是差一点,好在不要钱,当然不会再去购买网景浏览器了。

第二阶段fireFox为啥起家?不可否认工具更好用,但更重要的是google给了钱和搜索流量入口。有了这些才有动力改进,firefox做的更优秀,就可以从微软虎口夺食。

第三阶段chrome为啥胜出?因为它与Google账号捆绑,安装在安卓手机平台,带来极大的流量价值。当时,微软有windows和office这两颗摇钱树,搜索引擎没有心思做,移动平台也错过了,根本没有革新IE的动力!

开源是趋势

让我们来看看闭源的IE的缺点:

chrome、firefox开源,意味着更快的性能、更高的稳定性和可移植性,最重要的是更大的开发生态系统。对,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得罪了广大的码农开发者,可比得罪用户后果更严重了。码农被IE坑多了,有了firefox和chrome,转身就会离开IE。

移动互联时代的冲击

微软当初不仅失去了搜索引擎时代,也错失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用户在安卓上习惯了chrome,也一定在电脑上会优先用它。

时代趋势是任何人也不能阻挡的。在当年很多用户的强烈呼吁之下,微软都没有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去改正。强入微软,傲慢和躺平都要命的事。如果不是及时转向chrome用的浏览器引擎 Chromium,后果更严重。

一个企业要想活的长久,必然要紧跟时代,顺势而为,踩对时代风口,同时要倾听用户,保持谦虚与进取精神。

7 未来

将来,chrome还会是老大吗?这个真的不好说,微软虽然犯过很多错误,可也是非常能改正自已缺点的行家里手。搜索方面,微软也在努力,过去一段时间,虽与google搜索有一定差距,可也在慢慢改善。

微软投资的chatGPT横空出世,让人类走进了AI的大门。google多年来沉醉在google搜索里面不可自拔,目前在AI方面有落败之势。

微软在移动端的能力缺失是个硬伤。即使面临这样制约因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的进化发展,edge的份额还会继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巴克   网景   安德森   浏览器   微软   火狐   启示   大战   版本   未来   引擎   时代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