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上演空城计,仅带六人退却突厥二十万大军

突厥率大军侵犯长安,长安城内兵力空虚,李世民大胆上演空城计,仅带六人退却突厥二十万大军。

突厥是隋唐时期的草原霸主,隋朝初年,隋文帝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分化的策略,突厥实力被隋朝瓦解,不得不向隋文帝称臣。然而,随着隋末局势混乱,突厥又乘势崛起,成为北境隐患。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弟弟李建成,并架空唐高宗李渊,夺取了唐朝政权,自己登上了帝位,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唐高宗李渊

内部的巨变,给一直在边境伺机而动的突厥看到了机会,突厥颉利可汗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南下吞下唐朝这块肥肉。而此时的机会是千载难得,趁着李世民根基未稳,挥军南下。

突厥颉利可汗

很快在武德九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发兵20万,直奔长安,彼时的唐朝刚刚打完战,还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补充,国力兵力不足。泾州、武功很快被突厥突破,突厥大军已经来到了陕西高陵,此时距离长安仅几十里,长安已经岌岌可危。

突厥大军

长安城内,李世民和一众大臣,面对着眼前的困局,寻求破敌之策。此时的长安城内兵力空虚,外部援军无法短时间内赶到京师。李世民当即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率军开赴泾阳,组织反攻。尉迟敬德是李世民一员虎将,亲手生擒敌将阿史德乌没啜,并斩杀敌军一千多人,但是突厥军有二十万,在颉利可汗亲自率领下,抵达渭水河畔,在此位置,已经可以目视到长安城了。

接下来就是心理战。突厥颉利可汗派使者前去一探虚实。然而李世民果断了扣押使者,丝毫不输气势,给突厥颉利可汗形成巨大的压力。一场空城计开始拉开序幕。

突厥颉利可汗被这一消息激怒,但很快恢复了理智,他盘算着长安城内的兵力情况。然而更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李世民仅仅带了房玄龄等六人,骑马到渭水河边,面对着突厥二十万大军,没有一丝畏惧。李世民大声指责突厥颉利可汗:“对面的人听好了!咱们之前可是有过和平友好条约的,如今先皇尸骨未寒,尔等就背信弃义,兴兵犯我大唐,哪里还有一点君子风度!”

突厥颉利可汗被这一幕惊呆了,本来想趁李世民刚上位,南下捞点好处,如今二十万大军已近长安城,但李世民胸有成竹的样子,试颉利可汗打了寒颤,开始担心李世民早有准备,担心长安城内是否有埋伏,到时候偷鸡不成反被啄。颉利可汗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想讲和。唐军见突厥大军按兵不动,并有求和意向,唐军诸将希望把握时机,一举消灭突厥大军,以绝后患。

当时的李世民却很冷静,他清楚的知道,他刚上位,根基不稳,况且国家刚从战乱恢复没几年,还未能得到良好的喘息,国力孱弱,另外此时是突厥主动求和,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几年,深耕农田,广发经济,到时候国力增强,兵强马壮,再来消灭突厥,才是长远之计。而如果此时与突厥直接开战,无论输赢,对于唐朝都是弊大于利。因此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史称“便桥之盟”,又叫“渭水之盟”。盟约签订后,突厥兵全体返回老巢。而作为“回礼”,颉利可汗献给大唐马三千匹、羊万口。

渭水之盟之后,唐朝外部环境逐渐安宁,国家得到休养生息,国力大增,而后李世民于公元630年前后,发动大军消灭东突厥。唐朝的版图,得以扩大到今天的贝加尔湖以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突厥   便桥   大唐   可汗   空城计   长安   国力   兵力   城内   唐朝   大军   万大军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