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主食,大脑第一个反对!这个「量」是最低要求

近几年,由于怕胖、不利于血糖控制等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开始少吃或不吃主食。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吃不够主食可能造成脑功能衰退。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揭示大脑对主食的每日需求量,并给你一份“科学吃主食攻略”。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魏帼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中国注册营养师 于仁文

大脑对主食有个“日均需求”

主食提供人体一天中所需50%以上的能量,如果主食摄入过少,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不足,就要动用身体中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

若蛋白质和脂肪被大量消耗,或整体供能不足,组织细胞的修复、免疫抗体的形成、激素酶类的合成,以及肌肉的生长和修复,都难以正常运行,甚至影响代谢。

比起能量所需,大脑对主食也有最低需求。美国塔弗兹大学一项研究曾针对不吃意大利面、面包、比萨饼、马铃薯等超过1周时间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的记忆与认知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研究人员称,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无法提供足够量的葡萄糖供给脑细胞,从而对其学习、记忆及思考能力造成伤害。

大脑每天需要130克淀粉来提供能量,如果长期不吃主食,大脑供能不足,也会造成脑功能减退。

长期吃不够主食,还会影响智力、情绪、日常精力,甚至导致心脏等多个器官功能间接受损。

晚餐主食质量与寿命相关

有些人常常会因为减肥或控制血糖等,舍弃晚餐主食。实际上,晚餐主食的质量与寿命关联很大。换句话说,晚餐不仅要吃主食,还要吃高质量主食。

美国糖尿病协会旗下期刊《糖尿病护理》的一项研究发现,不论一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质量如何,晚餐摄入较多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死亡风险会很高;如果晚餐吃的高质量碳水化合物多,则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较低。

一顿高质量晚餐主食该如何选择呢?

全谷物

包括全麦、糙米、燕麦片、荞麦、玉米、藜麦、小米等。有些全谷物口感不佳且质地太硬、不好消化,可做成杂粮面,蒸食或煮食,不要煎炒。

杂粮饭、杂粮粥

可用红豆、绿豆、藜麦、小米、燕麦等混合制作。需要注意,杂粮与精制谷物的比例要达到1:3或1:4。

各种薯类

红薯、山药、芋头等薯类,可以替代晚餐其他主食,推荐采用蒸煮烹调,避免炒或炸,比如拔丝红薯就不可取。

不过,薯类蛋白质含量较低,日常以薯类为主食的人群要注意补充蛋白质,以免营养不良。

这里澄清一个误区,一些人认为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发胖,少吃主食就能达到减肥目的。事实上,人是否长胖取决于总热量摄入。很多主食不但热量不高,还可以提供饱腹感,反而有利于减肥。

全谷类、杂豆类、马铃薯等都属于健康低脂的优质碳水化合物。比如,一个中等大小的马铃薯碳水化合物总量为26克,且不含脂肪和胆固醇。

一份营养全面的“主食攻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从事低强度体力劳动的成年人,每天谷物摄入量应为200~300克,折算成米饭应该是每天400~600克。

日常吃主食建议遵循4个原则:

多样化

比如,谷豆搭配,可在面粉中加入豆粉蒸馒头、做发面饼,大米搭配杂豆蒸米饭等,营养会更全面。

少油炸

尽量以蒸煮为主做主食,炒饭、烧饼和煎炸面点等应少吃。

粗细配

建议以1/3以上的粗粮代替部分白米白面。

控总量

可将单日主食总量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早、午多些,晚上少些。

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吃主食还有以下提醒:

怀孕即使孕吐也要吃主食

怀孕初期,一些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也得坚持吃主食。

原因在于,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引发酮症酸中毒,进而对胎儿的大脑和神经发育造成损害。

老人不能戒主食

高龄、衰弱、消化能力差的老人,可减少粗粮摄入,多吃一些粥、米糊、米浆等,也可以粗粮细做。

慢病人群各有禁忌

本期编辑:张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主食   碳水化合物   大脑   薯类   谷物   杂粮   血糖   蛋白质   晚餐   人群   最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