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智慧:你的孩子是来渡你的!能不能获得福报,取决于你自己

要让孩子心中有父母,你才是合格的父母。

「曾仕强每日箴言」


中国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到最后你问他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一句:这辈子真是尽为孩子忙了......


从呱呱坠地开始,一把屎一把尿地将孩子抚养长大;


眼看着从小学上到初中再到大学,心心念念地希冀能有个好前途;


找工作的时候,盼着能有一个稳定的饭碗才放心;


到了结婚成家时候,不遗余力地攒下点钱帮着筹建新家。


然后等到孩子有了孩子,又开始帮忙照顾孙子辈。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一辈一辈,一茬一茬的,就像绵延不绝的一条生命河流,想要到达这一世的彼岸,除了自渡,你的孩子也是来渡你的。


01

你的儿女是来报仇还是报恩的


子女有两种本性。按迷信中的转世报应的说法,一种是来报仇的,一种是来报恩的。


如果你的小孩是来报仇的,你拿他没办法,这是典型的败家子。


另一种是报恩的,会照顾父母,赚钱养家,让父母开心,给父母扬名。


那怎么判断自己的子女是来报恩的还是来报仇的?


其实你根本搞不清楚他是来报恩的还是报仇的。


就算你一眼看出小孩是来报恩的,你对他很好,结果把他宠坏,那他也会变成报仇的。


但是小孩明明是来报仇的,可是你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全心全意地栽培他,结果他很感动,连报仇的念头都没有了,就变成报恩的了。

小孩是来报仇还是来报恩的,只有最后才知道。


所以,当父母的,不要去管你的子女是干什么来的,既然是自己家的子女,就要好好教导他,把他引导到正道上。


小孩是报恩的,你要承受;小孩是报仇的,你也只好去承受。


同时,父母还要记住,对子女不能挟恩求报。否则由恩转仇,那就是自作自受了。


对待小孩最好的态度是,既来之则安之。


父母应该想办法,让子女自己去改变,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只能尽我们的心,尽我们的力。


至于将来怎么样,没有人控制得了。


02

永生的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永生通过三个方法实现:立功、立言、立德。


然而这个目标太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做到的,怎么办?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生子孙。


你教育好他,让子孙记住你。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才是最实在的途径。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对于祖先来说,你就是他们的延续,对于子女来说你就是他们的由来。


祖先活在你心中,你才可能活在你子子孙孙的心中。


要让子子孙孙都记得,没有祖先就没有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你们这些儿女。


要让孩子心中有父母,你才是合格的父母。因为做人不能忘本!


时代再怎么改变,对孩子教育最有利的法则首先就是不能忘本。


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几千年,从未中断的原因之一就是从未忘本的一脉相传。


03

成为父母是一种成长和蜕变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无形中也是对父母的一种鞭策。


父母不好的习惯会因此有所收敛和改变:


你的懒惰、说脏话、不文明等行为会在有孩子的情况下得以克制,因为你要时刻记住自己正在塑造一个“复印件”。

父母的关系体验也会随之修缮:


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中要学会如何表达爱和感受爱,并能进一步思考、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你的家庭感情链接。


父母会发展成为更成熟的“大人”:


有了孩子,父母就会面临各种考验和挑战,背负着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变得勇敢、刚强,成长为更有爱更有承担的大人。


“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


只有当了父母,养育了子女,你才能体会到父母的恩情,才会更加坚定地做好自己本分事。


04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中国人不太习惯对至亲在口头上表达爱。总是默默地付出,静静地陪伴。


有句话说得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陪伴将会多么孤独。


中国人常常说“养儿防老”,养育了儿女,不仅仅是为了老有所依,其实更最重要的是心有所念。


不然,心里空落落的,拿什么来过岁月的无聊。


有位作家这样写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子女与父母的相互陪伴就像渡河时的一次接力,我小的时候你背我,你老的时候我背你。


有人曾说“世间所有相遇的缘分,都是为渡你而来”。


你的儿女无疑是此生因缘最深的人。


珍惜遇见,亲人的缘分也许只有这一次。


如果说生命本身就是一次泅渡,那么摆渡人就是你自己,父母儿女,以及每一个爱你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孩子   子子孙孙   祖先   儿女   子女   缘分   小孩   父母   心中   中国人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