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集中营:不能忘却纪念,一个人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即便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树都变成了笔,所有的海洋都变成了墨水,人们也不可能写尽大屠杀期间发生的一切”。

特别行动队幸存者雅科夫·西尔贝格,摘自《无泪而泣》

到波兰旅行,选择克拉科夫,除了她是波兰最美城市,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拥有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波兰鼎盛时期的首府,也是二战中唯一一个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波兰老城。

对于我,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

读过太多的关于这段悲惨历史的书,看过太多的纪录片和二战电影。我想,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建设,在这个云淡风轻的中午来一场集中营之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事实也是如此。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出来,等着回程的大巴时,天空飘起了小雨,似乎是对今天的行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毕竟,雨总是与哭泣、悲伤联系在一起的。

可是,这些在2023年3月24日中午12点半到下午4点的参观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太多。

直到走出集中营。

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和压抑,心里憋屈的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想要释放。坐在回城的大巴上,我又一次重温《辛德勒的名单》。

开头的祷告吟唱一下子击中了我,头蒙了一下,然后陷入无法自拔的悲伤里。

二十多度的室外气温,让我脱掉了外套,从北欧过来才知道东欧有多暖和。

温暖的阳光照在碧绿的草地上,远方是一一排排起舞的白杨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草坪上嬉笑拍照。面对冰冷的铁轨,一栋栋千篇一律的红色砖砌营地,总觉得噩梦颠倒。

我想起了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名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记者罗森塔尔写道: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比克瑙(Birkenau)是德语名字,波兰人管它叫布热津卡(Brzezinka),指的是同一个地方,也就是现今奥斯威辛的二号营地。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官方全称为MEMORIAL AND MUSEUMAUSCHWITZ-BIRKENAU,包括一号(最重要参观地)、二号(比克瑙)和三号(莫诺维茨Monowitz,未开放)。

参观从一号营地开始。

入口处挂着德语的标牌“ARBEIT MACHT FRE”,意思是“劳动带来自由”。事实却恰恰相反,是毁灭,自由是莫大的讽刺。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在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楼里楼外游走,唯一的标识是楼前的门牌号14,5,10,11……

穿过一张张年轻的年老的男的女的,或稚嫩或麻木或惊恐或面无表情的脸组成的长长的照片墙,每一张照片上都写着名字、编号,下面一行小字是入营日期和死亡日期,如果仔细看,间隔短的几天、长的也不足一月。

玻璃柜里成堆的皮箱、镜架、假肢和拐杖,一捆捆已经干枯毫无光泽的黄色发辫,以及大量尚未开封的齐克隆B(氯化氢)毒气罐,不用导游讲解,我们也能猜出发生了什么。

眼前堆积成山的遗物,都是当年令人发指的惨剧的明证。

空气安静的可怕。我们二十几个游客跟着导游,沉默的向前走,到一堵摆满鲜花的墙下默哀。

这堵墙下是成千上万的冤魂,囚犯在这里成批的被党卫军肆意的枪决,所以也被称为Death Wall。

死亡墙位于11号楼和10号楼之间,每个探访奥斯维辛的游客肯定不会错过这个地方。

比死亡墙更恐怖的是旁边的两栋楼——10号和11号。

10号楼号称“医院”,但并不治病救人。而是打着医学研究的幌子进行各种人体实验的,比如臭名昭著的绝育实验,妇女宫颈实验,测试新药等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实验,堪比中国731部队。

纳粹医生 CARL CLAUBERG(左)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第 10 区对囚犯们进行医学实验

而隔壁的11号楼,光看一眼就觉得不寒而栗。

“我很怕经过11号楼,真的特别害怕。”幸存者帕钦斯基说。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犯已经见惯了死亡,但他们还是不敢经过11号楼。有这种感受,是因为11号楼乃狱中之狱,是一个充满酷刑和杀戮的地方,为的就是让那些逃跑或怠工的犯人经历痛苦的极限后,慢慢死去。

我们走进一个个狭小的惩戒地窖和审讯室,折磨人的各种手段在这里用尽——双手反绑吊挂、鞭刑、水刑、烙铁烫、汽油烧等等。建筑的地下室,也曾作为齐克隆B的实验室。

Pau_de_arara_protesto_Brasilia 折磨人的常用手段

迈出重重包围的铁丝网,从一号营出来,稍事休息,做穿梭巴士到二号营,也就是开头提到的比克瑙。

门口一帮带着基帕”(Kipa),身着大卫之星的青年人围在一起唱着圣歌,歌声婉转悠扬。他们应该是在祭奠逝去的先辈吧。

穿过著名的死亡之门,沿着死亡之路,走进死亡工厂。

相比一号营,二号营大了不少,四周空空荡荡,给人的感觉更多是空旷与肃杀。

今天,我们沿着当年犹太人走过的一模一样的路线,所谓的way to death。每一步都很沉重,脚下踩的土还是78年前的那片血染过的土。

铁路向远处延伸,一节用作展示的车厢突兀的横在铁轨上。

蓝天、白云、草地、白桦树的背景下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砖房,在镜头下竟然显得很美。残酷的美。

1941年10月,在希姆莱的号召下,一座新的规模更大的集中营开始新建。

Heinrich Himmler (second left) visits the IG Farben plant in Auschwitz III, July 1942

奥斯维辛集中营最初建立并不是关押犹太人的,而是一些政治犯和战俘。而新建比克瑙的目的很纯粹,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屠杀犹太人。

无数的书本和影像还原了当年完整的屠杀过程。

每一天,一辆辆满载着犹太人的火车从欧洲各地开往比克瑙集中营。由于密闭空间,很多人死在了车上。

有一部叫《死亡终点站》的电影,描述了被押解犹太人的绝望。他们的归宿只有一个——死亡——不是死在车上,就是死在集中营里。

刚下站台就被分为男人,女人小孩两列。初步筛选后,只有约25%的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可以走进集中营,大部分老弱病残直接进了毒气室。

A photograph from the Auschwitz Album of selection at Auschwitz II-Birkenau on May 27, 1944

可怜的他们被告知需要“洗澡”和“消毒”,直到吸入致命的毒气,才知道真相。

导游用沉稳的声音讲解:“进入这里,你不再是人,只是一个编号,唯一从集中营出去的方式就是头顶的烟囱。”他用手指了指上面。

You have arrived not at a sanatorium but at a German concentration camp in which the only way out is through the chimney. If someone doesn’t like this, he may at once go to the wires. If there are any Jews in this transport, they have no right to live longer than two weeks. If there are any priests, they may live for a month, the rest only three months.

Source: Jan Karcz, Auschwitz-Birkenau State Museum Archive

毒气室很大,幽暗的光,墙皮斑驳,看不真切,似乎可以听见无数的冤魂惨叫,不敢细看,匆匆而过。

再向前,就看见了生锈的焚尸炉。

耳机里传来一串串冰冷的数字:

这里一共建有4个毒气室,4个焚化场共56座焚尸炉,每个焚化场直接与毒气室相连接。比克瑙的毒气室每间可以屠杀6000人,14个炉子一天可以处理8000具尸体。

Plan of Crematorium IV-V with gas chambers marked (K), the undressing room mortuary and crematorium furnace (P)

二战期间,约有10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 90% 是犹太人。这只是德国在欧洲众多集中营中的一个,据统计,总共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大屠杀。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时候,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

这些数字背后可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

简陋艰苦的生存环境,每一层都要挤进去6-8人

走过池塘,走过被纳粹轰炸企图掩盖真相的废墟,走过三层的光板宿舍,走出大门。

回头再看一眼,不舒服,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压的人胸口喘不过气。

上次带给我这种感受的地方还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仔细想想,日本鬼子对中国人犯的罪行,与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种压抑在随后的一顿大餐和一杯酒中稍有缓解。这一下午纠缠不清的负面情绪,这下终于找到了出口释放。

Gallows in Auschwitz I where Rudolf Höss was executed on 16 April 1947

奥斯维辛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集中营,一个纪念馆,更是一片没有墓碑的墓地。

它告诉我们,人类的堕落没有底线,也时刻提醒我们,历史不能再重演。

不管怎样,这里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值得来一次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官网在线学习资料 http://lekcja.auschwitz.org/en_1/

2. 书《无泪而泣: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3. 纪录片《奥斯维辛集中营.彩色版.Auschwitz.Untold.In.Colour.2020》& 《奥斯维辛集中营(央视CCTV9版)》

4.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安妮日记》《钢琴家》《波斯语课》《索尔之子》《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纽伦堡审判》《我们的父辈》《死亡终点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集中营   纳粹   波兰   德语   幸存者   囚犯   营地   犹太人   纪念馆   导游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