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新消费白皮书(三)Web3.0:元宇宙的底层网络基础

我们始终期待着一个尝试,能够改变世界停滞不前的当下,一个展望未来的东西,而当下,Web3.0 正是这样一条路。

2.1 Web3.0 的定义与核心理念

2.1.1 Web3.0 的定义

主流的“web3.0”理念比较常见的叙事是:web1.0 是单向、只读的网络,作为用户能够看文章、接收信息;web2.0 变成双向和读写性质,你可以参与,有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互动等等行为都可以发生。

在宏观意义上,Web3.0 将是当前热议的元宇宙的底层网络架构,在区块链技术的助力下,Web3.0 将从自由、隐私和共建三个角度去颠覆原来的 Web2.0 互联网,打造一个由社区/用户主导的去中心化宇宙,重新定义互联网的流量价值。到了 Web3.0,出现了“拥有”这个概念,是一个全新的叙事,比 Web1.0 和 Web2.0 进化到了新的境地,不管是 Web1.0 还是 Web2.0,都只是对于信息传递层面的表现。而“拥有”概念的出现便是 Web3.0 完全革新的体现。

那么,拥有的是什么呢?Web3.0 强调的,是对于数据和隐私所有权、控制权的拥有,本质上还是信息和数据类的掌握。Web3.0 这个概念最早由以太坊的首席架构师 Gavin Wood 提出:Web3.0 是一个信息流与价值流传输摩擦最小化、成本最小化,并且功能完备的互联网。只要对某种资产形态的“拥有”,能够与Web 的应用结合,其实都应该叫 Web3.0,它更强调资产跟应用的一种整合关系。

所以,Web3.0 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从 2.0 升级到 3.0,探讨原来 2.0 中已经存在的东西,怎么去“拥有”它,掌控它。而另一个角度,是说这个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本来就有那么多“资产”,对于这些资产的拥有、处理——怎么跟现有的 web2.0 结合,或者发展出新的模式来。前者是对于整个体系的反叛和对抗,因为它威胁到了所有现有 Web2.0 的秩序;而后者显然是阻力更小,也是更容易达到的 Web3.0 发展趋势。

2.1.2 Web3.0 的核心理念

Web3.0 中“拥有”的概念就是 Web3.0 的核心理念,即用户拥有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用户可以拥有其创造的价值所产生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创造的数字内容不再被互联网平台掌控,也不再仅仅是一串数据,而是用户个人拥有的数字资产,其数字资产产生的权益可以得到保障。这也是 Web3.0 的意义所在,Web3.0 出现“拥有”这个概念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如今的 Web2.0 时代用户缺乏“拥有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用户缺乏身份拥有权。用户身份的获得需要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注册、认证,通过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开通个人账户,从而用户获得该平台各项功能的使用权,但是一旦销户,则失去该平台的使用权。并且不同平台之间的身份认证是互不相通的。

也就是说,想获得不同平台的使用权都需要进行一次身份认证。这种平台之间不互通不仅减弱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增加用户使用麻烦,带来容易记不清账号和密码、不能轻易更换手机等问题,而且也不利于互联网生态融合发展,带来恶性竞争、垄断等问题。而 Web3.0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用户通过公私钥的签名与验签机制相互识别数字身份,用户不再需要重复多次在互联网平台上注册、认证即可获得自己唯一、可信的身份信息,这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和公开透明,并且严格防止篡改现象的发生。

Web3.0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可信、分布式的用户身份管理系统,让用户之间掌握身份的拥有权。

二是用户缺乏数据拥有权。用户对数据缺乏拥有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户为了获得互联网平台的各项服务功能,不得不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少互联网平台存在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情况,比如通过打开语音、录音等权限,窃听用户说话内容,甚至出现互联网平台倒卖用户信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受到电话等信息骚扰;二是各大互联网平台在收集用户数据后,利用算法集中分析用户的个人特征、个人喜好等情况,出现平台杀熟、诱导消费、网络沉迷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用户缺乏数据的拥有权,不能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导致平台有可逞之机[1]。

而Web3.0 则可以规避上述问题,区块链技术完全可以提供一种绝对保护用户隐私的管理系统,通过密码算法,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上,用户数据的使用可以由自己决定,而且利用分布式账本上的智能合约有效保障了算法的公开透明,并且智能合约具有自动执行、强制执行等特点,进一步确保用户不被算法利用。

2.2 Web3.0 与Web1.0、Web2.0 的区别

1990 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制作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Web1.0 时代到来,用户可以浏览编辑在浏览器上的内容,是单向接受过程,用户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接受网站提供的内容,谷歌、新浪、网易等是当时的门户网站代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2004 年后社交媒介平台的出现正式迈入 Web2.0 时代,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创作的内容,用户之间能进行交互协助,用户不再仅仅是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这一重大改变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博、Blogger、新浪博客、YouTube、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都是 Web2.0 时代的杰出产物。Web1.0 到 Web2.0 可以说实现了巨大的飞跃,虽然目前仍然处在 Web2.0 时代,但是随着区块链、去中心化自组织(DAO)、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出现,正逐步向 Web3.0 时代迈进,Web3.0 由此也被称为第三代互联网[2]。Web3.0 在Web2.0 的基础上增加了“拥有”属性,并且可以实现万物互联。


图2-1 Web1.0、Web2.0、Web3.0 的发展


用户在 Web1.0 和 Web2.0 时代,用户的行为是受限的,用户数据隐私得不到充分的保护,且创作和建设力度是偏弱的,即便是类似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创作也接受平台的监管,创造的形式和内容也无法脱离平台本身的引导和限制;平台通过少数流量大 V 引导着绝大部分用户的内容体验。

可以说,Web2.0 时代,以互联网巨头为核心,形成一个个生态圈,生态内,核心互联网公司“统治”着生态,垄断着生态的数据、价值和网络效应。

这一切在 Web3.0 时代将发生深刻的变化:Web3.0 世界将充分开放化,用户在其中的行为将不受生态隔离的限制,甚至可以认为,用户可以(基于基础逻辑)自由畅游在 Web3.0 世界;用户数据隐私将通过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手段得到保护;Web3.0 世界,内容和应用将由用户创造和主导,充分实现用户共建、共治(DAO,去中心化治理),同时用户将分享平台(协议)的价值。

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推动下,从去中心化点对点账本实验到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平台,催生了无数的新型应用(Dapp),慢慢 DeFi 形成了数字世界里的“金融服务”,NFT加速了资产上链。我们看到,传统世界(线上和线下)之外,用户越来越接近一个与区块链相融相生的数字世界。为了更加清晰的展示Web1.0、Web2.0和Web3.0 之间的区别,下表中从互动、媒介、组织、基础设施、核心理念、控制、互联网类型七个方面列举了 Web1.0、Web2.0、Web3.0的区别。


表2-1 Web1.0、Web2.0、Web3.0 的区别

2.3 Web3.0 的价值与发展驱动力

2.3.1 Web3.0 的价值

我们真的需要 Web3.0 吗?它是否是一个人类发展找不到新的生产力,所以自己折腾出来的一个新的炒作概念呢?

Web3.0 就是面向用户的价值导向所创造出来的全新产物,并非是毫无意义的炒作概念,每一个价值需求,都将是 Web3.0 行业的蓝海,Web3.0 将重塑整个 Web2 行业。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推动下,从去中心化点对点账本实验到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平台,催生了无数的新型应用(Dapp),慢慢 DeFi形成了数字世界里的“金融服务”,NFT 加速了资产上链。一切变化都很迅速。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世界(线上和线下)之外,用户越来越接近一个相融相生的数字世界。至此,人们呼唤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元宇宙,即可信地承载个人的社交身份和资产,社区将拥有更强大的主导权。

我们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出发,思考客户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或者客户需要的价值是什么。行业去创造这个价值,这才有意义,用户便会接受。所以究其根本,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导向。一个行业的价值主导,其实就是匹配了用户的价值导向,这才创造了行业,直播带货,探店,下层市场的电商,无一不是解决了用户的需求。所以换个思路去想,Web3.0 正是看中了用户的价值导向,所以才有了 Web3.0。

我们可以用 StepN(一个 Web3.0 的跑鞋应用,通过跑步来赚代币赚钱的APP)来举例,游戏玩家有两种典型的价值导向:第一个是“好玩”、“酷炫”。游戏玩家要去玩、要去消磨时光、或者追求刺激等等。另一种价值主张非常典型:当一个游戏玩家要脱坑的时候,会有一个逻辑:我花了那么多钱买的资产,能不能把它卖掉?“我花了钱的东西就会形成我的资产”。

你在 StepN 中花钱买了一双鞋,鞋挣到的代币可以卖,买的鞋可以卖,人对于这种“花了钱就能够得到资产”的概念,是天然的一种价值导向。这自然的吸引到希望能够通过玩游戏赚钱的人,而传统游戏中,卖出资产这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事情,在游戏开发厂商眼里,这是一种对于游戏厂商资产的掠夺。所以 StepN 在短期融资了巨量,截止该稿完稿,StepN 拥有 480308 个用户,一共卖出 735342 双鞋,人均购买 1.4双鞋。这是目前 Web3.0 应用里的代表,而他仅仅解决了一个需求,即用户可以自由买卖,且通过跑步赚钱的方式,便创造了跑步 app 里 Web3.0 的一个奇迹,成为 Web3.0 里 Dapp 的佼佼者。


图2-2 StepN


没有任何一个传统游戏开发者愿意去做这样的一款游戏,用户能够自由的交易资产,那么游戏厂商的收入势必会大幅减少,这对传统游戏开发厂商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所以 Web3.0 会面向先进、革新的游戏开发者。而这种全新的秩序将会极大的提高游戏与现实的结合性,给游戏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如今 Web2.0 互联网垄断着一切领域,但 Web2.0 红利也在慢慢消失。始于2008年的区块链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从最初的点对点支付逐渐开始冲击着整个数字世界,尤其是近年来智能合约、DeFi、NFT等创新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出现了新的发展叙事。屏幕背后的数字世界,将在 Web3.0 的推动下,主导权由互联网公司向用户转移。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推动下,从去中心化点对点账本实验到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平台,催生了无数的新型应用(Dapp),慢慢 DeFi 形成了数字世界里的“金融服务”,NFT 加速了资产上链。我们看到,传统世界(线上和线下)之外,用户越来越接近一个与区块链相融相生的数字世界。从应用角度看,Web 3.0 涵盖了 DAO、隐私、应用、存储和数据、游戏、创作者经济平台、社交等,这些几乎覆盖 Web2.0 的大部分领域,未来也许会迭代现有的大部分行业。

引入 Web3.0 的内容创作平台 Mirror,又可以称之为去中心化的博客。它由 Denis Nazarow 创建,旨在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来让创作者更好的和其潜在读者进行交互。在 Web2.0 时代,用户获取信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知识付费、广告点击、社群宣传等等,难以实现信息获取直接价值回馈。

亦可以说,Web2.0 时代,内容输出以互联网巨头为核心,形成一个个私域流量圈,在私域圈内,互联网公司垄断着生态的一切,内容审核,价值导向。用户反而成为价值判断的对立面。这一切在 Mirror 出现后发生了变化——充分开放化,用户在其中的行为将不受互联网公司生态隔离的限制,用户充分的在 Web3.0 世界冲浪,没有互联网公司制造的高墙,且用户数据隐私通过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加密技术得到保护,内容创作者的报酬是赚取加密货币而非传统的现金转账,且作者的版权所有可以通过NFT的方式进行保护和认证。Mirror 不同的地方是,Mirror提供一个让诗歌和文章的创意变成 NFT 的机会,内容和应用将由用户创作且主导,充分实现用户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

而 Mirror 将面向所有人随意加入。目前 Mirror 为创作者提供五个工具,包括发布文章、众筹、合作贡献分流、代币、拍卖。如果在发表文章时勾选 NFT,亦可以直接将文章发布成 NFT。这相当于把渠道完全给创作者公开,这些在 Web2.0 时不可能公开给创作者的。目前加密内容已广泛的使用 Mirror 进行宣传,它无限的利好创作者本身,给创作这事儿赋予充分的权利,这在 Web2.0 互联网大厂独裁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平台并不会产生任何直接收益,所以收益归创作者所有,充分的自由度正应了那句话:“彻底改变表达、分享和货币化想法的方式。”为作家提供一种方式来自信、安全地发表作品,并保持对数字版权的控制。

对于用户来说,无需担心内容因硬件故障丢失或者被政府机构审查删除的情况,所有内容都会安全的存放在Arweave(去中心化存储器)上。哪怕未来 Mirror 按需求去适应各地法律而不得不被审查,基于 Arweave 的大量节点而做出的冗余备份,也会始终储存内容不被丢失。对于内容创作来说,这是一种契约约束的自由感和安全感,这便是只有Web3.0 能带来的理想主义。

伴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近两年涌现了大量的 Web3.0 应用,也许这些应用最终也许大部分都是临期产品,甚至有些应用在经济模式、解决用户痛点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并未体现出比 Web2.0 更真实需求。但无论如何,Web3.0生态已现雏形,在不断的应用探索中,未来将一步步揭开 Web3.0 的面纱。

2.3.2 Web3.0 的发展驱动力

2.3.2.1 Web2.0 弊端凸显驱动下的 Web3.0 发展

Web2.0 弊端日益凸显,一是巨头高度集权,垄断互联网,Web2.0 时代出现互联网平台寡头垄断现象。互联网巨头掌握了海量的用户数据,并且享有平台最终解释权和治理权,出现许多隐形条款、霸王条款,信息、算法等不公开透明,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得不到保障,各大平台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互不连通,存在数据垄断和相对割裂现象。互联网平台红利掌握在互联网巨头手中,不利于互联网生态平衡。二是互联网价值传递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Web2.0 中心化的控制手段注定无法实现互联网进行点对点的价值传递,需要借助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价值的登记、流转、清算与结算[3]。价值传递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信息数据掌握在民营资本手中,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问题需要国家进一步规制。以上弊端的存在亟需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的 Web3.0 互联网时代出现解决。

2.3.2.2 用户需求驱动下的 Web3.0 发展

随着互联网发展深度和广度的扩展,用户对数字身份、社交、情感、信用、精神需要、数字资产等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目前的 Web2.0 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的内在需求。用户缺乏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的拥有权,2020 年 7 月,韩国一游戏玩家在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下载一款游戏,随后共支付 3351万韩元用于升级角色,但两个月后发现游戏角色无故消失,玩家将谷歌告上法庭,但谷歌方面却回避责任。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互联网数据归属权问题和管理权问题,用户在数字世界中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的问题。此外,Web2.0 时代,互联网平台利用用户进行引流,广告变现,搜集用户数据营销,获得了巨大收益,而用户作为参与者和贡献者却无法享有应得利益。上述问题的出现呼唤了 Web3.0时代的到来。

2.3.2.3 技术创新驱动下的 Web3.0 发展

一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去中心化自组织(DAO)、去中心化金融(DeFi)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助推了 Web3.0 的发展。Web3.0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实现互联网控制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让互联网创作内容的拥有权和权益分配权回归用户手中。

二是 Web2.0 时代仅可以传递视觉和听觉,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AR/VR、脑机接口、触觉手套、触觉紧身衣、虚拟化身(Avatar)、动作捕捉、手势识别、空间感知、数字孪生),Web3.0时代可以让用户更多感官沉浸式地体验虚拟世界。

三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强烈真实的交互感,避免失真感,高带宽网络通信技术(5G、边缘计算、云计算、AI、图像渲染)可以实现高网速、低延时,给用户稳定、及时、畅通的网络支持[4]。Web3.0 的出现得益于上述系列技术的创新发展,但是只有上述系列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我们期待的 Web3.0 时代才会真正的到来。


图2-3 虚拟现实信息基础设施


2.4 Web3.0 与元宇宙的关系

正如标题所言,Web3.0 是元宇宙的底层网络基础。

从短期来看,Web3.0与元宇宙由许多相似之处,技术上 Web3.0 和元宇宙有许多技术重合之处,它们都需要多项技术的组合,它们都是以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集成网络和算力技术、人工智能、AR/VR 等先进技术及速度快、带宽宽、低时延的高带宽网络通信技术;属性上 Web3.0 和元宇宙都强调以用户为核心,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的技术特点让用户享有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分享创作成果的优势;体验上 Web3.0 和元宇宙都致力于打造沉浸式交互体验,让用户在社交、创作、交易等方面都拥有良好的交互体验;产业链上 Web3.0 和元宇宙拥有相似的产业链,都具有硬件层、软件层、服务层、应用和内容层[5]。

从长期来看,元宇宙是多维共创互信网,是真正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它的网络基础是 Web 3.0,Web 3.0 是元宇宙实现开放性、去中心化和持续性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姚前. 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J]. 中国金融,2022,(06):14-17.

[2]杜骏飞. Web3、元宇宙与未来生活[J]. 传媒观察,2022,(02):1.

[3]吴桐,商健光. Web3.0:元宇宙的底层网络结构[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13.

[4]郭全中,冷一鸣.Web3.0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J].新闻爱好者,2022(08):42-46.

[5]逐鹿时代:Web3.0和元宇宙,谁才是“未来之王”?[J].科学中国人,2022(01):35-3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区块   白皮书   底层   宇宙   资产   价值   数字   基础   时代   内容   数据   用户   平台   中心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