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平台经济新生,等待着下一个“现象级”企业家的崛起

蚂蚁集团发生了三大调整事项:阿里巴巴逐步淡出,蚂蚁集团实控权移交,杭州本地国资机构成为蚂蚁消金第二大股东。蚂蚁集团在官网上发布公告,宣布相关管理层成员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这三大调整将完全改变蚂蚁集团的控制权,并对集团未来的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次改革引起了网友的好奇,许多人认为这是国家对资本扩张和平台经济的整治出现了转折,因此想知道改革会如何影响整个互联网行业以及改革之后的蚂蚁集团是否会再次冲击上市。

蚂蚁集团进行了重大调整,创始人马云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此次调整中,马云和其他股东代表将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蚂蚁集团公告中明确表示,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况。同时,这次调整还切割了股东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关系,两家公司之间的管理和业务也要分离。

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消费金融企业引入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作为第二大股东并增资105亿元,杭州市政府成为杭金数科的实控人,国资和民营资本都参与了投资,监管已批准,注册资本将翻一倍以上,业务格局将扩大,股权将分散化、多元化。

平台类企业在过去五年经历了不一样的发展和变化,对于这些企业应该采取何种态度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过去的十几年是平台类企业的红利期,它们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内经济的繁荣,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2023年,国家对平台类企业资本扩张的整治已经到了尾声,这也是平台类企业的复苏之年。对平台类企业的支持和监管本质上都是适应了政策推出时的不同时代背景。

平台类企业对国家经济有其重要性因此也有监管的必要性,以蚂蚁消金为例,强调了其放贷业务类似于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高杠杆融资,如果没有监管,也有可能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导致类似于恒大、融创等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因此,平台类企业虽然重要,但也不能不被监管。蚂蚁集团为了最大化收益曾依靠循环的杠杆进行放贷,但风险极大,需要及时介入监管,否则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过去几年监管平台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变化,企业每年的经营战略都在发生变化,2023年,经过整改和监管常态化,恢复和发展平台经济将成为主旋律。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最近五年是否有出现“现象级”的企业家?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之前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不同的答案,现在却没有了答案。当前国内经济正面临人口红利减退和技术创新瓶颈,市场不再百花齐放,要出现引领市场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十分困难。但在2023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创业者和企业家需要重拾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而政策的出台也应该更多地支持他们,以推动平台经济的重获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企业家   经济   阿里巴巴   平台   杠杆   杭州   中国   股东   蚂蚁   新生   现象   集团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