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剃头”的外号是怎么来的?原因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曾国藩“曾剃头" 的外号是怎么来的?有的人说,是因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杀人过多,得了这么一个外号。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曾剃头” 的外号在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正面作战之前就已经有了。

乱世用重典

太平军围困长沙的时候,曾国潘正因母亲亡故守制在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湖南巡抚张亮基请曾国藩出山办团练,同时,咸丰皇帝也下令,让曾国潘在湖南办团练,保境安民。

曾国藩意识到这是一个 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决定出山,并设立了湖南审案局。

曾国藩意识到,当时太平军风头正盛,连续打了几个胜仗,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纷纷有人造反起义,局势动荡,社会治安极差,要想保境安民,必须有雷霆手段才行,也就是乱世用重典。

曾国藩一方面鼓励团丁大肆抓捕流寇、 会堂匪徒,并且开出了每抓一人, 赏银5两的鼓励性条件。团丁们开始大肆抓人,只要见到闹事的,先抓起来再说。

另一方面,曾国藩严厉惩处这些流寇分子,他命人制作了站笼,把人锁在笼子里,白天用车推着在城中游街示众,形成震慑。到了晚上,派人严加看守,并且不给他们吃的、喝的,在这样的酷刑下,很多人坚持不了两三天就死了。

抢粮事件

话说一日,城中一个粮店被抢,曾国藩迅速派人前往查看,并逮捕带头闹事者13人。

事情的起因

很简单,这个粮店的老板是 个黑心商人, 趁着社会动荡把新米中掺杂了发霉的米,并且高价卖给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不干,于是就有人打了粮店老板。也就在这时,有人起哄说, 老板赚的是黑心钱 ,把他的粮食都分发给大家,也算是对他的惩罚。

就这样,有了前面说的抢粮事件。

雷霆手段

曾国藩当时心中想,粮店老板不是什么好人,但公然抢粮也是不对。他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地方治安,所以就格外吩咐审讯人员,重点调查13个人中是否有造反分子和会堂匪徒。

这一查,带头人还真就是会堂分子。 本来曾国藩只是想严厉惩戒这些人,但并没想杀人,可这些人中有会堂分子,那就不同了,必须杀,而且还要快杀,防止会堂分子的同伙抢人,闹出更大的乱子。

于是曾国藩派出心腹,第二天早,就处决13名趁乱抢粮的人。

第二天一早,衙门前来了几十名头发斑白的老翁老妪,他们是为这13人求情的,说抢粮事件完全是被黑心粮商逼出来的,这13人也是打抱不平。既然粮商黑心害人在前,这13人的行为也算情有可原,请曾国潘高抬责手。

曾国藩说道:我办团练,目的就是镇压骚乱、保境安民抢,粮事件如果真是出于义愤 ,可以从轻发落。但这13人,不是什么替百姓出头的英雄豪杰,而是会堂匪徒,趁乱打劫的土匪。他们借看百姓对粮商的不满,趁机抢粮,妄图扰乱人心、破坏社会,以便乱中生事。昨天分得粮食的百姓,我不会追究,但这13名匪徒必须严惩。

最后,曾国潘对大家说,大家可以去牌楼看热闹去,这13名匪徒的人头已经挂在牌楼之上了。

一名老妇听说一 下子砍了13 颗人头,自言自语道:真是造孽啊,一下砍了13颗人头,这杀人就像剃头一样,什么曾大人,是曾剃头。

“曾剃头”的名号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叫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太平军   太平天国   团丁   粮商   团练   会堂   匪徒   湖南   黑心   外号   分子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