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爆朋友圈的文学顶流对话-余华对谈王安忆

今天,上海的阳光正好!刷爆朋友圈的除了盛开的樱花,还有王安忆与余华两位文学大咖的对话。

这场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内举行的文化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瞬间点燃了各界文学青年们的热情。在网络直播间,直播观看人数不断刷新,2个多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数近40万。

这场对话的火爆,从活动预告发布时就已显现。“余华和王安忆要来华师大了”的消息引发许多在校同学排队等票。


“文学使人生更有趣一些。”

“生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人脑总是要犯错的,但这也是人脑最可贵的地方。”

“起码到现在为止,我认为GPT不会对我和安忆构成威胁。”

……

现场,作家王安忆与余华的对话不时引起一阵阵掌声和笑声。

中文系能不能培养作家?

2007年,王安忆在复旦大学“文学写作”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生;2020年秋天,王安忆教授在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专业开设了一门新课——“非虚构写作实践”。

在王安忆看来,“文学使人生更有趣一些”。她说,很多著名作家学习过文学创作,但是或许他们没有学习过文学创作也会成为好作家。作家并不是一条通俗大道,需要个人特质,文学创作的学习提供的是养料。

对于“中文系能不能培养作家?”这一提问,59岁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余华自称“菜鸟”,但他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谈话间,他还爆料当时进北师大前体检时候,被排在后面的人问,那么大年纪了还在找工作?!

视频加载中...

ChatGPT对文学创作会带来什么挑战?

ChatGPT问世之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王安忆和余华也分别回应了人工智能对作家的影响。

对此,王安忆认为,人工智能写作通过搜索组合大量文字资料进行模式化写作,有时甚至涉嫌抄袭。此外,她还谈及人工智能可为围棋爱好者提高了复盘效率,却也产生了“复盘乐趣缺失”的问题。她说,小说写作的乐趣同样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写作本身是充满乐趣的,就这个过程它不能替代我。另外,我也怀疑人工智能不能做到,因为生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视频加载中...

接过王安忆的话,余华进一步谈到,正是因为生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写作可以“写出中庸的小说,但写不出个性的小说”,只能是“完美且中庸”。

余华说,文学作品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丧失了缺点也就是丧失了优点。他也用自己举例说,创作中,前后人名不一致的也出现过。人脑总要犯错误,用人脑写作的“伟大文学作品都有败笔”,但这也是人脑最可贵之处。

“起码到现在为止,我认为GPT不会对我和安忆构成威胁。”


文内视频制作:顾隽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人脑   文学   人工智能   中庸   常理   中文系   文学作品   朋友圈   优点   乐趣   作家   视频   小说   余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