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温州文成飞云江水库探秘,溯源而上,寻找沉睡在水下的渡口

我曾多次去过飞云江库区,印象最深的是去高西村和上金村。两村均在库区深处,去往那里须得乘船。坐在船上,江水澄清如镜,两岸青山如画,袅娜迎人。

每次去库区,途中会看到一些渡口字样的招牌,却看不到一只船,他们告诉我,珊溪造水库后,渡口及一些村庄均沉入水底,渡口基本没有船。当时对沉入水底的村庄与渡口没什么概念,直到看到探索千岛湖沉入湖底的千年古城后,瞬间想起沉入飞云江库区下方的村庄与渡口。

当要去写渡口时,又想起那些沉入水下的村庄及渡口。我从未见过那些村庄,就像对那些村庄不了解一样,我对那些渡口也一无所知。渡口因位于飞云江上游,寻找它们,须得溯源而上。

飞云江发源于景宁和泰顺两县交界处的洞宫山白云尖北麓,属山溪性强潮河流。由于飞云江地形狭长,两岸山崖夹峙,溪谷深邃、沟壑纵横,水流湍急,当时造桥工艺不发达,两岸人员来往,只能以小舟或竹筏等进行过渡。

当时沿岸分布着的东龙乡、双溪乡和汇溪乡。水运繁荣时期,江上船来船往,热闹异常。为使人们过渡方便。那时沿江建有许多渡口。文成境内,就有30余个渡口。上游便有峃作口渡、河背渡、龙斗渡等多个渡口。

渡口多系民间设立的义渡,多由地方仕绅集资负担渡船及船工费用,或以募捐购置田产,以租金维持义渡费用。这种善行像村人捐资造桥、修路等,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举。在当时交通不甚发达,人们生活普遍落后的情况下,义渡更是意义不同。

在寻访渡口前,我曾看到立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龙斗渡契据一张,嘉庆二十二年(1817)龙斗渡施据一张。清道光十九年(1839)的南乡渡旧施渡田碑引一处。上都写着“造渡为梁”、“渡船之设”、“君子捐资乐助设渡造船之费”等相关事宜。南乡渡旧施渡田碑引上还明确规定:“此租严禁:来往客商一概不许勒钱!”可见当时,人们设置义渡是有明文规定的!

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起初我以为龙斗渡应是一个很大的渡口,那仅是一个只有一只木船的小渡口。

龙斗渡位于东龙乡龙斗村。村在飞云江南岸,村后一条山笔直伸向江边,和北岸林岸山相峙,犹似两条龙隔江相斗,故名龙斗。古时龙斗为瑞、平、泰三县要冲地,清时曾在此设有“龙斗汛”,有兵把守。

或许因为是要冲之地,让这一村庄变得神秘起来,总觉得这是龙虎之地。当时渡口除当地村民过渡之外,官兵是不是也来来往往呢?有官兵就会让人浮想联翩,就让人想到战事,想到战鼓擂动、号角争鸣、吼叫与厮杀声,以及江水奔腾不息的呜咽声,过渡时的荡桨、摇橹和浪花飞溅声。

或许什么事也没有,有兵把守只是所谓的一个界线卡点,为的是震慑土匪或一些无事生非的人。从设汛到撤汛,远处并无战鼓传来,近处也无嘶杀吼声,有的只是江水的日夜奔腾,山间的鸟语虫鸣,以及人们劳累一天,凉凉夜空奏出的疲倦。乃到后来,只有一个小木船的小小渡口,和偶有过渡时的人们的呼唤声与水花与摇桨声。

龙斗渡不管是喧哗,还是安静,已是一个过去式,如今渡口的模样也因沉入水下,不得而知。

龙斗渡并不是东龙乡唯一的渡口。飞云江自西北部入境,曲流东南出境,截乡境为南北各半。又因乡境未通公路,人们出行,只能乘船沿飞云江进出。因此沿江两岸有焦溪渡、龙斗渡、林岸渡、竹段垟渡、金钟渡等渡口。每个渡口,各配木船一只,运送两岸村民来往过江。可上达泰顺,下达瑞安。人们皆从此渡口走进走出。

如果说龙斗渡不大,南向渡也并不比它大。南向渡位于汇溪乡南向村。乍听此村名,觉得颇具诗意,适合写诗或做文章。因村子坐北朝南,面对飞云江,故名南向。村子和它的名字一样,也是一个颇具诗意的地方。

▲原汇溪埠头 书本翻拍

南向原是飞云江畔一个荒凉的小山村。它最诗意的地方还不是村名,是它诗性的记载。我曾在《泰顺分疆录》上看到一首写《南向》的诗:

傍岸人烟四五家,

滩声呜咽石槎栎,

山村寂寞无秋色,

一片黄茅也作花。

诗由清朝泰顺廪生董斿所写,其诗文卓然,才华横溢,当时人皆惊其才华,常与名仕交往,曾有“浙中第一流”之称。诗作不禁让人对这个村子反复回味起来。在只有寥寥几户人家,有浅滩,有船,有筏子,除了江水的呜咽与寂寞,茅草也作花的地方可能并无特别之处,但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或触景生情的地方,不然诗人也不会无故而发了。

在此前提下,我虽未睹南向景象,也觉得南向是一个令人回味的地方。村前是飞云江,江上船筏往来,村外阡陌纵横,江岸芒草、芦苇丛生,待到秋季,芦苇和芒草的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花穗在风中摇曳、飘扬,偶有白鹭在江岸上滑翔,一定也别有风味。那时人们出行坐在船上,看着两岸湖光山色,心情也是愉悦的吧。此情此景,诗人当然要歌咏一番了。

加上看到南乡渡施渡碑引上载的“君子捐资乐助设渡造船之费”,“此租严禁:来往客商一概不许勒钱!”想来此处一定有些乐善好施之人,或与此地有关的人进行施渡。一个人心向善的地方,总让人觉得美好一些。

南向渡虽不是大的渡口,但水宽也有115米,仅次于珊溪渡,虽不是繁华之地,人们来往两岸,免费过渡,想来内心也是欢悦的。在南向渡沉入水下之前,渡口处有可载18人的木质人力船一只,可摆渡两岸村民过江。那时人们也由此渡乘船或撑筏溯源而上,或顺流而下,去采买生活生产用品,或者把竹木材碳及农产品运到珊溪或下游一带换些生活物质吧。

比起龙斗渡和南向渡,峃作口渡可能更为知名一些。

峃作口渡在峃作口溪上。峃作口溪又名下窄口溪,因出水口上宽下窄而得名,后演变为现名。峃作口溪为飞云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石垟林场三个坳山北,流经西坑、双溪、汇溪等乡,之后在小溪口注人飞云江。

峃作口渡水面也仅40余米。渡口是一处交通兼农渡的渡口,来往的多是峃作口村和龙潭背村两岸的村民。原有客座16位的木质人力船一只,船工一名,每天渡运平均可达四百人次。

平时渡口不宽,遇雨季或台风季,水位瞬间上涨,江面也会跟着增宽。随着水位上升,水流便会变得湍急起来,先前看似温顺的水,瞬间会凶险起来,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事故。峃作口渡就曾出现一次事故。

那次事故出在一九八六年四月底的一天,那天雷雨过后,江水瞬间涨高,水流湍急,一名旅客和牛主赶着一大一小两头牛过渡。渡工的两个弟弟帮助撑渡。渡船离岸不久,船尾漏洞进水,小牛惊慌使渡船失控,被急流冲向下游,离渡口不远处人畜全部落水。渡工两弟弟获救,渡工及两名旅客遇难,牛被冲走。

这还不是飞云江渡口最大的事故,在此十年前的珊溪渡出过一次更大事故。一九七六年八月的一天,珊溪渡口一载客十六人渡船在江中倾翻。那天乘客是由坦岐茶堂驶向珊溪街方向。也是因为渡船漏水,乘客惊慌跳船,导致渡船失控倾翻,船上人员全部落水。事故导致九死六伤。起初我认为,遇难的人都不会游泳,才会遭此横祸。事实并非如此。遇难的九人是抱在一起的,大多会游泳,只因被不会游泳的人死死抱住,无法脱身才遇难。

飞云江渡口前后十年的两起事故,给人们敲下了警钟。很长一段时间,乘船时人们仍心有余悸。尽管如此,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渡口还是给两岸群众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当年紧临峃作口渡的还有小溪口渡、排前渡、河背度等渡口。这些渡口多建于清嘉庆与道光年间,由村民捐资或渡田之施而来,为管理好渡口,方便两岸村民渡江,渡口处多立有碑文,或留有施据与契据。各渡口都配有座位10余人以上的木质人力船一只,船工一名。均系交通兼农渡,每个渡口平均每天渡运三百余人次。

乐善好施是一大美德,对这种善举,人们总是津津乐道。这种善举也的确方便了许多人,几百年过去,人们仍会记得。即便今天,人们仍崇尚善事。

那时人们近水得水,近水也恐水。除偶发的事故外,每到雨季或台风季,飞云江洪灾频发,每次洪灾,沿江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治理洪灾,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建立了珊溪水库防汛大坝。建库前,位于东龙乡、双溪乡、汇溪乡库区内的村民集体进行了迁移。

随着水库的建成,昔日库区内的村庄、渡口及一些遗址遗迹均沉睡于水底。想要重见昔日村庄与渡口的样子,却是很难,只能在有限的资料与图片中看到它的冰山一角。

我也曾看到几张水库未建成的村庄、渡口、溪滩、木船等一些场景,古朴的照片,模糊的图像,让那一切变得非常遥远。如今人们寻找沉于水下的渡口,也只能在有限的图片或记忆里回味。

有时我在想,如果潜到几十米的水下,是否能像看到千岛湖那些沉睡在水下的古村落一样,在飞云江水库下方看到那些村庄和渡口遗迹呢?千岛湖建筑多为土石结构,文成则是土木砖混结构,库区蓄水后,想必那些建筑大多已被水流带走!

如今即便走到飞云江尽头,也很难找到古香古色古朴的渡口了。进入库区,在人们指着这里、那里沉睡着某个村子和某个渡口时,当那些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因怀念它而泪目时,我无法想象它们的样子。仅在高西村、上金村沿岸看到零星的房屋与几处渡口遗迹。

上金是一个有着260余年的古村。是一个重礼仪、重教育的家族式村落。从清朝道光年间到光绪年间,村子曾先后出了两名贡生,一名六品衔,一名从九品,两名太学生,一名邑痒生。建造水库后村子三面环水,被阻断的孤村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四周山清水秀,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如果不乘船,很难到达。高西村同样是建造水库后,四面交通阻断,成为库区为数不多的几个偏僻孤村之一。

前些年去往上金与高西村时,村子仅剩下几位老人,随着老人过世或被子女接走,村子几近荒芜。如今进入库区,尽管沿江两岸的台阶上还竖有渡口的牌子,但终归不是我们所想象渡口的样子。仅留的渡口也几乎看不到船的影子,甚至连个筏子都看不到。

不禁感叹,在时光里,渡口不管沉睡水下,还是浮于水上,总归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渡口处,过渡人和摆渡人不过是时间的过客罢了!(选自《淡墨文成》| 作者:张嘉丽)

锋游记,分享旅途风光趣事,带你解锁更多吃喝玩乐新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7

标签:渡口   水下   泰顺   渡船   南向   库区   温州   江水   村子   村庄   村民   两岸   文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