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之旅-2016年的天津天穆村之行

王东四/图文

2016年12月25日中午,我从北京去天津的天穆逛吃。从北京南站坐九点五十五的高铁到天津西站下车,坐两站地铁到勤俭道,再换一站公交就到了天穆村。

天穆村本名穆家庄,俗称穆庄子。明洪武年间,家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的船夫穆重和随燕王朱棣沿运河押运漕粮来到通州,卸船后顺流南下,定居在了北运河边,继续以漕运为业,形成了穆家庄。

1404年(永乐二年),穆家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也就是后来的天穆清真北寺。穆家庄清真寺建成后,不断有来自浙江、江苏、山东和河北等地的回民沿着运河来此落户,穆家庄渐渐发展起来。

明朝和清朝前期,穆家庄多以漕运为生,称为“养船的”。清朝中后期,北运河上游逐渐枯竭,漕运受到限制,一些船主开始改行拉大车或经商。这些拉大车的门口以大车门作为标志,被称为“养大车的”。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穆家庄村南形成新的村落,以村中的天齐庙为名。1951年,穆家庄与天齐庙合并,称为天穆村。

2009年天穆村启动拆迁,2010年2400户搬进天穆东苑小区,2012年天穆西苑开始建设。2016年时天穆村已成为废墟,清真小吃集中在天穆顺义道。

本文关于天穆村历史的资料,部分来自于《天穆回族史论稿》

清朝晚期,穆家庄的牛羊业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叫做“寄庄”的买卖。穆家庄的大户从张家口和内蒙多伦县蒙古草原购买大批牛羊,买瘦放肥,雇人一路赶回天津,行话叫“赶趟子”。寄庄还有牛羊之分,寄庄牛的叫“开牛圈的”,寄庄羊的叫“开羊圈的”。清末民初,穆家庄干寄庄的有二十多户,开羊圈的以德盛号、义成号、源顺号、义顺成号为四大号,每年贩羊达到十万只。民国以后,兵乱频繁,商道受阻,成百上千之的牛羊非常容易受到军队和土匪强盗的抢劫。到了日据时代,穆家庄的寄庄彻底崩溃了。

寄庄赶回的牛羊,会批发给小户贩卖,称为“小卖”。最早的小卖是在独轮车上放一个两头沉的木箱,箱子中间是一个可以掀起来的活板,里头放羊肉,上边儿一侧放绞刀。木箱桐油表刷,锃光瓦亮,两侧用黑字写“清真古教,西域回回”。

民国以后,穆家庄回民在天津各地开牛羊肉铺的越来越多,到“七七事变”前后多达110家。

介绍完了天穆村的大致情况,下面就开始逛吃逛吃。

下了公交车,在天穆村公交站旁边就看见一个卖熟梨膏的大爷,口味特别多,果酱也是大爷自己熬的。选了豆沙的,红糖的和果酱的,下面深色的是紫薯粉做的。

进到顺义道里面。顺义道是天穆目前的商业中心,各种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走着走着发现了一家卖糖堆儿,天津的糖堆儿有的往红果儿里塞豆沙和花生仁儿,味道很棒。







继续逛,吃了哈记牛肉饼的肉饼和菱角汤。天津的菱角汤(馄饨)和济宁的一样都往汤里冲个鸡蛋,我很喜欢。








这时不断有戴着礼拜帽的巴巴结伴骑车往天穆村废墟方向,一看时间是撇什尼时间快到了,于是跟着大爷们的队伍一起,出发去天津天穆北大寺。天穆北大寺建于1404年(永乐二年),1948年11月25日被国民党溃军烧毁,50年代重建,1992年再次重建,目前是天穆村废墟中最耀眼的建筑。







从清真寺出来,继续逛顺义道。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在顺义道的三味书屋买了好多手抄铅印的小经(用阿拉伯文拼写汉语),包括著名的《委尕耶词典》,就是《伟嘎耶教法经》的词汇表,小经、汉字和阿文对照,很有意思。此外还有《回教三字文》,51年北京清真书报社出版的《穆罕穆德的生平》等等,非常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天津   顺义   漕运   羊圈   菱角   豆沙   清真寺   清真   清朝   废墟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