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部老人机


最后一部老人机,2009年陪我至2015,整整六年。老人机是现在的说法,就是非智能手机。智能机出来之前,哪个不是老人机?

当时周围人都已用上智能机,不断有同学朋友邀我开通微信。微信有什么好?朋友说:“微信就是一个吃喝玩乐大杂烩,跟QQ差不多,比QQ更便捷。可以随时晒出自己的状态,也可以随时看到别人的状态。比如,好吃的端上桌了,别动,拍个照先,上传到微信。”“是不是即时分享各自的生活和心情?”“是的,就是把各自的感受或心情零零碎碎释放。”那我更不想买智能机了。我还是愿意把一些东西放在心里,仔细品味之后再释放。

那款老人机继续陪我,直到有一天,不小心摔到地上,黑屏了。使劲摔了几下,它又正常工作了。但更换手机不得不提上日程了。


赶紧整理通讯录,重要号码都存到SIM卡上。SIM卡的容量只有200条,该删删,该留留。整理过程中,发现几个规律:

一,有些人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尤其是某姐、某工、某老师这样的号码。没说的,删。

二、有些人还有印象,还记得交换号码时的情形。但是,从来没有联系过,估计今后也不会再联系。社交面如此之窄,多年下来,竟然也攒了这么一堆的萍水相逢。删。

三、联系最密切的朋友,至少存了两个号码。有个朋友,我存了她五个号码:手机、办公室、家里、婆家的、娘家的。容量有限,忍痛割爱,留了俩。

四、有些人,内心亲密,却从不联系。但是,不忍删除。就算永不联系,号码在这里,仿佛和TA还有某种关联。

陪伴多年,又抗摔耐造,换掉还有点舍不得。儿子说:“妈妈,为了这么个老人机,值得吗?我明白为什么老人机又便宜又结实了,因为老人都没钱,一个手机要用很多年;而年轻人会挣很多钱,所以年轻人的手机又贵,又不结实。”他不懂,手机不仅是手机,还代表一种生活方式。我一直以老人机抗拒网络的侵蚀。但是,大势所趋,再买只能买智能机。只是想慢一点,再慢一点,被时代的洪流裹挟而去。

用上智能机,通讯过于便捷,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些期待和含蓄。上课时,连“挂号信”这种名词都需要解释了,这才多少年啊。犹记大学时,和朋友通信,洋洋洒洒,写不完的话抒不完的情;朋友回信,说收到信如何欣喜读信又如何享受,然后开始她的抒情。那些信,如诗如歌,记录着彼此的青春。有一些很重要的信,收到之后的心情不亚于中了头彩;读了一遍又一遍,连夜铺开信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信寄出,即开始数指头,计算着信的行程以及回信的日期。每一天都很漫长,可是每一天都有盼头。回信按时到来,自是喜出望外;若迟迟不来,则不免胡思乱想,茶饭不香。最后,还是姗姗来迟的信,抚慰一颗焦渴的心。

那样的岁月永远不会有了。人们再也无法体会写信、等信、收信、读信,那每一个环节的喜悦或悲伤了。没有煎熬,也就没有狂喜。手机普及,动动手指头,就把信息发过去了;再后来,动动手指头,就能和对方视频聊天了。但视频聊天并不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除了亲子与热恋的情侣可以毫无障碍,其他的视频难免冷场或尴尬。即使亲子之间,也以年幼的孩子与爸爸妈妈的视频更为自然。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愿意以视频联系的人屈指可数。

网络让我们无限便捷,便捷到有点乏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人机   手指头   回信   便捷   号码   智能   心情   朋友   手机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