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容即将显现!“化石医生”在海博馆公开修复鱼龙化石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

津滨海讯(记者 简讯 报道 秦小明 摄影)“第一次看到现场修复化石,太震撼了!”3月23日,正在滨海新区旅游的山东游客夏女士对于意外撞见的鱼龙化石修复场景表示惊喜,并拿手机记录。据了解,这也是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以下简称“海博馆”)首次对外展示鱼龙化石的修复过程。

站在铁脚手架上,戴着帽子和头灯,拿着气动笔一点点地把围岩打薄修复......上午10点,记者在海博馆龙的时代展厅看到,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正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对鱼龙化石进行修复,这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个鱼龙化石体长11米,是目前国内体长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鱼龙化石之一,它生活在距今2亿多年以前的三叠纪海洋中。”作为参与鱼龙化石修复的一名工作人员,海博馆海洋自然生态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张程瑜对整个修复过程了如指掌。他继续介绍道,由于该标本体型较大,海博馆和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决定就地开展修复工作。

记者了解到,该鱼龙化石从海博馆开馆至今便一直在龙的时代展厅墙体上,但展示的都是比较原始的状态。由于科研价值极高,展示时间较长,现对此件鱼龙化石开展专业修复。“这将对探讨鱼龙类的演化、中生代海洋古地理、古环境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对开展科学研究、提高陈列展览水平有重要推动作用。”张程瑜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此次化石修复包含的内容较多,修复过程又极为“讲究”,所以科研人员的分工也极为细致。“在修复过程中,我们要首先了解化石生物解剖特征及分布形态,一般的修复顺序是先修尾部,再修头部,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和其精细手法。由于该标本保存于灰色和深灰色石灰岩中,围岩异常坚硬,修复时,专业人员需要用气动笔一点点地去薄围岩,直至化石出露,显示出生物清晰的骨骼特征,同时,还会通过胶水、刷子、石膏等用具对标本进行修复,并对上面的尘土进行清洁,这样既加强了对标本的保护,展览时体现出立体感,又提升了化石的观赏性。”张程瑜向记者介绍道。

“我们已对该化石进行了3个多月的修复,国内博物馆很少对修复过程进行对外的展示,希望采取现场修复形式,让游客直观了解修复过程,进行科普教育。”张程瑜表示,预计今年4月初完成鱼龙化石的修复工作,并继续对外展示。修复完成后,海博馆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助三维扫描、3D建模等技术实现鱼龙头骨化石数字化复原,也让鱼龙化石相关信息得到更好的记录、保存,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鱼龙   化石   围岩   滨海   体长   真容   标本   海洋   游客   医生   过程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