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袁哥(一)-初识袁哥

还是要谴责新冠,体能竟如此不堪:短短8天的重庆之旅,居然累得拿不起笔来——沮丧中,只好把一肚子要写的话,沉淀起来。还好,经过沉淀、过滤,反倒清晰出更精彩的成色,行文更精细一些,思想想必也能深邃。

重庆袁哥(一)——

初识袁哥



重庆袁哥

落地重庆,已是下午6点半多了。在烟台,这会儿已经天黑了;这里,还天亮着。袁哥早在我们登机前便告知,时差有1个半小时。

天,似下非下着毛毛雨。这让我想起曾经的雾都重庆的城市定义。

入住宾馆,我看到重庆被雨雾笼罩

袁哥说了,我们落地进入重庆市里时,正是车行的高峰,他要在家为我们置办“酒席”,若去机场接我们,误时误事,让我们自己到酒店,再去他家。

他给我们安排的酒店距离他家只有10几分钟的路程。当我们办完入住手续时,袁哥已开车在酒店等我们,先已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暖心、妥帖与真诚。

袁哥是我烟台的朋友晓东的堂哥。袁哥是他的网名,因为我妻与晓东之妻的闺蜜关系,袁哥许多网上表现,已有所闻。

但是,见到他,我还是有些吃惊,妻子耳语我“他的眼神直透人心。”我暗自点头称是。

其实,他最直观的形象特色,是那束小胡子。在已经花白且卷曲着的杂乱中,沉淀着沧桑与阅历。我断定,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有力地握着我的手,让我想起,他公众号每天展示着的撸铁,以及每天嘉陵江上的游泳。

袁哥老家黄县(今山东烟台龙口市),生在南京,长在重庆,在老家黄县上过两年中学。这种跳跃式的生长环境是南下军队干部家庭所特有的。

他很魁梧,像个山东大汉,当然称(音chèn)的上那堆哑铃、杠铃和江上游。但,让我意外的是,他满家的“文饰”。“文饰”是当时我脑子里蹦出来的词。其实岂止是无处不见的文化“饰品”,简直就是浓厚的文化意味的博览。

我做了一辈子编采工作,自以为文字堆里混迹多年,且以书堆自居,不想,他的书竟是我的倍数。而且,涉猎之广,研读之深,都让我望尘莫及。我从他的书堆里发现,他还是摄影爱好者。

妻问:“你可有啥感触?”我无语,不知说什么好。他的书对应着他的学问,我担心我说的话,会透露出自己的浅薄。

我感叹着,他微笑着,一一介绍着他的“宝贝”。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品读”着袁哥的文库时,袁哥妻——希希招呼“饭好了”。我们随即就座。

希希是一位漂亮的苗族女士,秀美中透着灵气。她招呼我们坐下,品菜、喝酒。但绝不喧宾夺主,倒像山东媳妇那样的温顺、得体。

袁哥夫妇招待我们

几杯酒下肚,袁哥的话匣子打开了,也敞开了他的乡愁。

今年62岁的袁哥,自己说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读书,二是交友。而这两大爱好又是从小便形成了的。他说,得益于那个沸腾的十年。

那个时代的童年,很难按部就班地完成在今天看来的学业,却更多地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尽情地玩和较少顾及的打斗,似乎是那时孩童的主旋律。袁哥从小就表现出无拘无束的斗争精神。他打过两次伤了人的狠架。父母不得已把他从重庆遣回了老家黄县(龙口)。

在龙口,他依然我行我素,几乎成了那时顽皮孩子的化身。那时的学业是那么稀松,除了玩,还有什么呢?他尽情展示着人之初的野性;同时,用书本来填充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借遍了周围孩子的课外书,可是,越读越觉得自己内心的存储空间越大,读书的欲望越发强烈。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被封存的黄县图书馆。何不拿它一些来读。心中固有的野性支持他的这个冒险想法。

袁哥书橱里的书

一个漆黑的夜里。他约上两个好友,拉上地排车,去图书馆装了两麻袋书,拉回了家。第二天,看看没被发觉,晚上他又去拉了两麻袋。

再以后,他就沉浸在书海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然而,一个半月后,自以为得意的他,被公安人员带走了。

那天,刚刚下过雪。他清楚的记得,他是格兹格兹地踩着雪走进了县公安局。先是被审讯,在黑屋里关了一夜,第二天又被绑在院子里的大树上。他明显感到,雪埋过了脚踝,很快就冻麻了。绳子勒进了肉里(后来发现,并没有,只是紫红的绳印)。

那年,他只有14岁,他当然老实交待了偷书的全过程。不过,他不断重复着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的一段话:“读书人窃书不为盗也。”

终究是小孩子,且是为读书所为。公安真的原谅了他的“窃书”。倒是学校不依不饶,将其以开除处置。

那时,他便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挣大钱,买好多好多的书——这次窃书事件竟奠定了他读书的思想基础。

手里没几个钱,只好拿着同学“资助”他的半扇猪肉和几张大饼,返回重庆。

应该感谢那个时代,信息不通畅。他换了个学校,又开始了新的学业。

其实,换了学校,他野性未改,又惹事了。为同学打抱不平,重伤了另一个同学。知道不好,跑进了深山。公安搜山一整天,又担心再搜下去,还是孩子的他,躲得更深,而迷失方向,出不来,也就放弃了搜山。他在深山里躲了一夜,天不亮便偷偷跑了出来。当然,他又被开除了而转学了。

他的几次打架,都是为了同学,可见他从小便有江湖交友的“天赋”。这几年,他常回烟台龙口,与那些少小的同学朋友交流。他是为了满足那久违的饱含友情的乡愁。

袁哥说,他有很多人生的故事。他会慢慢讲给我们听。他又说,这几天,他要开车拉我们见识真正的重庆。

我很高兴他能亲自陪同我们,当然不只是为了出游的方便,更是为了了解袁哥,以及他那犀利而又神秘的眼神。

回宾馆的路上,天越发雾蒙蒙的,说不清是云雾还是丝雨。我还在想着袁哥,不觉,竟将他的眼神与眼前的雨雾合并一起,我想起一句歌词,像云,像雾,又像雨。

雾锁巫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重庆   龙口   文饰   雨雾   烟台   乡愁   野性   学业   老家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